普碧
摘? ?要:簡述了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的類型,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解決農作物質量糾紛的難點,重點強調了解決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的方式,從筆者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具體措施。
關鍵詞: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問題;途徑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6-0030-01? ? ? ?中圖分類號: D922.4;S339.2? ? ? ?文獻標志碼: A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農作物種子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和下發,種子市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種子經營市場秩序逐步趨于規范化,也使得種子經營企業的數量逐漸增多,品種繁雜、規格不一,從而使農作物種子質量良莠不齊。同時,由于諸多農作物種子經銷商經營的種子數量和類型呈逐步上升趨勢,勢必會帶來各種質量糾紛,極其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1? ?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的主要類型
首先是由于種子本身的質量問題引起的質量糾紛,其也是由于種子經銷商行業素質的降低所帶來的最常見的質量糾紛類型;其次是由于外在環境的改變,以及不良天氣的影響使得農作物大量減產,或由于使用的農業生產技術不當引發的糾紛;第三是由于農村種子買賣合同的規范,以及經銷商或農戶在履行合同相關條款時沒有按照合同要求而引發的糾紛。
2? ?解決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面臨的問題
2.1? ?證據保留時間短
由于農作物始終處在不斷生長的過程中,因此其顯現的不良癥狀也在不斷變化。并且,由于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很容易在經過長時間的生長過程后掩蓋原本的病狀,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導致取證過程非常困難[1]。
2.2? ?農民素質低,不知道如何維權
一般情況下,農民大部分不索要購種發票,也不會在作物最佳生長時期申請田間鑒定,只會在產量達不到預期時才上訪,當糾紛發生時,沒有可靠證據。
2.3? ?質量管理機構及糾紛仲裁部門不完善
通常情況下,一旦種子產生質量問題,對應的種子管理機構就要處理質量糾紛事件。根據《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辦法》的規定條款,需要進行田間實地鑒定。鑒定工作一般由地方政府中的農業行政部門所管轄的種子管理機構實施。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由于種子管理機構不夠完善,臨時組建的專家組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往往備受質疑。再加上鑒定過程并沒有仲裁部門在旁監督,導致其鑒定的真實性無法保證,大大降低了人民群眾對當地種子管理機構的信任度,這也是產生進一步爭議和糾紛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沒有對應保護農民的措施
種子經銷商往往在出現種子質量問題后,會利用農民文化水平低、種子質量判斷力差等,誘導農民不對種子質量問題進行追究,這就給后續的種子質量糾紛仲裁過程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另外,也有部分農民由于受損面積不大、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小而放棄了維權。
3? ?種子質量糾紛解決措施
3.1? ?規范種子審定程序,保證種子質量
種子審定過程,不僅是表面的檢驗工作,而且是決定流入市場種子質量的重要工作環節。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對種子的審定并不嚴格,使得農民往往會因為經銷商以及審定部門的誤導消費而產生經濟損失。對于這種情況,應及時予以糾正,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3.2? ?規范種子生產行為,監管種子質量源頭
首先,應建立相關制度,對種子的源頭進行質量監管,控制種子的生產過程,以最大限度提高種源質量;其次,應在原有驗收制度的基礎上完善其驗收過程,在進行田間驗收時,應及時對存在質量問題的種子予以淘汰,避免問題種子流入市場;第三,應將淘汰的種子品種向社會公示,防止種子經銷商以次充好,使農民產生經濟損失;第四,種子生產企業不僅要規范種子驗收流程,還要建立對應的種子質量保證、審查以及跟蹤檢驗制度,從種子生產到銷售,都要進行監管,以保證種子質量。
3.3? ?規范種子經營行為
針對目前市場上存在的種子經銷商數量繁多、行業素質偏低的情況,應嚴格規定對于種子經營許可證的審批流程,從而保證種子經銷商的行業素質以及銷售種子的質量。同時,應對目前已經存在的種子經銷商進行質量抽檢,并將銷售不合格種子的經銷商向社會公示,這也是提高種子經銷商行業素質的有效措施。
3.4? ?制定保護弱勢群體的措施,簡化農民維權過程
針對農民合法權益不能得到保障這一情況,要在執行科學合理的田間損失鑒定程序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保護農民等弱勢群體的措施,以保證農民的權益。例如,在種子出現問題后,農民可以在保留相關證據的情況下,直接聯系當地政府,由政府的農業部門派遣農民權益幫扶小組與農民進行溝通,并依照相關規定制定詳細的維權措施。這樣不僅能簡化農民的維權流程,也能在提升維權速度的同時增加農民對于政府的認同感和信任度。
總之,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是目前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無論是管理還是工作人員,都需要重視質量糾紛解決過程,并制定相應的優化措施,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
(收稿日期: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