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案例背景
《英語課程標準》(2011)指出,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是英語課程重要內容之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更是將思維品質列為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我區英語教師開展的《核心素養下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小學英語教學提問設計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JS2018-217)課題研究中,我們發現,教師的提問設計直接影響學生思維發展的層次和思維品質形成。經調查發現,目前我區一線教師的課堂提問設計單一,只為檢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忽視學生的思維發展。基于此,我們進行了改進教師課堂提問設計的教學實踐,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本案例即在課題研究中對實驗教學的觀察、記錄和分析, 內容為冀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Always do your homework!》,以我區某教師在這節對話語篇綜合課的試講中,從教師提問設計的改進著手,分析教師提問設計思維層次的提升與學生思維發展狀況的關系,探究教師提問思維層次的提升對學生思維發展的影響。
二、磨課過程
1.初次試講教學片斷。
T: Do you always do your homework?
Ss: Yes.
T: Good..
T: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
T: What does Li Ming always do ?
Ss: Li Ming always does his homework…
T: What do you often do?
Ss: I always…
(1)第一次試講教師提問與學生應答情況分析:
(2)發現的問題:教師提問思維層次低,提問方式和問題類型為閉合式,無開放性問題,無法調動學生的思維,學生應答機械沉悶。
(3)改進建議:提高教師提問的思維層次,進行開放式提問,注重學生語言互動和生成,提升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
2.第二次試講:
教學片斷1:師生分享信息,發散學生思維,激活圖式。
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 Can you guess what I often do at home, at school and on Sundays?
Ss: Do you go on a trip/clean rooms/make lunch?...
T: I also want to know about you, what do you often do?
Ss: I always/often/sometimes…
教學片段2:師生分析和評價文本人物。
T: What does Li Ming always do?
Ss: He always does his homework.
T: So how do you think about him?
S1: I think he is a good student.
T: Why do you think so?
S1: I think he works hard at school, so he is a good student.
T: How about you? Do you work hard? Can you give us any advice? What do you often do?
S1: I always …
(1)第二次試講教師提問與學生應答情況分析:
(2)改進效果:
1)教師提問設計目的性和層次性明顯,真實開放性的師生互動話題交流,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發展。
2)高階問題比例上升,學生思維層次明顯提高。運用應用、分析和評價等高階思維層次的開放性問題,引領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社會情境中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優化了教師提問方式。避免Yes/NO類的閉合式提問,增加分析性問題,用開放型的提問方式激活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挑戰自己的思維。
三、結語
基于上述對教師提問設計和學生應答分析以及教學過程觀察,改進后的教師提問擴展了學生思維的發散度。我們得出結論,教師提問設計思維層次能極大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空間。本次磨課活動緊扣教師提問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歷經修改優化,有效地樹立了教師的問題意識,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積極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和提高。這也為我們一線教師如何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應采取怎樣的模式和具體實施加深了認識,提供了思考與實踐。
【作者簡介】陳瑛,唐山市漢沽管理區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