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玉梅 閔照永




摘要:為研究不同硒源對不同小麥品種產量及籽粒硒含量作用效果,對合理使用硒肥和篩選硒高效富積種質資源提供理論依據。通過對不同小麥品種灌漿期葉面噴施不同硒肥,觀察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籽粒硒含量水平。結果發現在灌漿期葉面噴施硒肥,3個品種的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但不同處理間和品種間的增產量均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西農979增產幅度最大,以噴施52.5g/hm2(以純硒計)、兌水1500L時效果最佳;3個小麥品種籽粒中硒含量均隨著噴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各處理與對照間皆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p<0.01),西農979增幅最大,且與其他兩個品種間達到顯著差異水平(p<0.05)。在促進小麥產量和硒富積方面富硒有機肥較亞硒酸鈉、硒酸鈉有正向顯著差異。
關鍵詞:小麥 硒肥 產量 籽粒含硒量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排毒、預防癌變、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對人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缺硒會導致約40種疾病[1-4]。硒在自然界的分布極不均勻,中國72%的地區屬于缺硒地區[5],人均攝硒量普遍不足,遠低于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正常人體每日最低硒攝入量60μg的水平[6-7],推進全民生活化補硒刻不容緩。
人體中的硒大約有90%來源于食物,食用富硒農產品為生物源補硒,是最安全、方便、科學和健康的補硒方法[8]。實驗證明,外源添加硒肥對農產品硒含量的增加有顯著促進作用,也是解決缺硒地區人群補硒的重要途徑[9-10]。
小麥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同樣也是硒敏感性植物[9],對硒的積聚能力遠高于水稻等其他禾谷類作物[11]。因此,提高對麥硒含量的研究,對于改善國人缺硒現狀和科學補硒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硒肥,研究不同硒源對不同品種小麥產量及籽粒硒含量作用效果,以期為合理使用硒肥和篩選硒高效富積種質資源提供理論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豫北地區主播小麥品種矮抗58、周麥22和西農979,由鶴壁市農科院小麥研究中心提供。
硒源為化學純硒酸鈉、化學純亞硒酸鈉、湖北硒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富硒有機肥。
供試土壤為壤質褐土,全氮1.12 g/kg,有機質19.31mg/kg,全硒0.18mg/kg,堿解氮61.95mg/kg,速效磷24.11mg/kg,速效鉀134.25mg/kg,pH7.8。
(二)試驗設計
本試驗分為3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試驗小區面積為20 m2,隨機區組設計。每組6個處理,為別噴施硒肥0、37.5、45.0、52.5、60.0、75.0 g/hm2(以純硒計),兌水1500L。矮抗58處理記作ACK、A1、A2、A3、A4、A5,周麥22處理記作ZCK、Z1、Z2、Z3、Z4、Z5,西農979記作XCK、X1、X2、X3、X4、X5,3種硒源分別在處理前加字母X(硒酸鈉)、Y(亞硒酸鈉)、F(富硒有機肥)。取3個重復的平均值進行顯著性分析。
試驗材料于2017年10月7日播種,播量150 kg/hm2,常規水肥管理。2018年5月10日揚花結束后第8天葉面噴施硒肥,2018年6月10日收獲。
(三)樣品的采集和測定
小麥收獲時,每個處理隨機選取3個1 m2的樣點,對樣品進行烘干、稱重,調查成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計算產量。用原子熒光光譜儀測定硒含量,檢測方法及標準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硒的測定(GB5009.93-2010)》。
(四)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AS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施硒對不同品種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
在灌漿期葉面噴施硒肥,3個品種的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見表1),矮抗58平均增產幅度為1.92%-4.67%,周麥22為0.97%-3.63%,西農979為2.12%-5.06%。西農979增產幅度最大,說明其硒敏感性最強。但不同處理間和品種間增產量均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
從表1中還可以看出,葉面噴施硒肥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促進作用呈現先升高后降低趨勢,以噴施52.5 g/hm2(以純硒計)、兌水1500L時效果最佳。
(二)不同硒源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
由表2可以得出,葉面噴施硒肥以富硒有機肥增產效果最好,亞硒酸鈉次之,硒酸鈉最低,說明硒源對小麥增產作用存在差異。
(三)硒肥對不同品種小麥籽粒硒含量的影響
灌漿期葉面噴施硒肥后,3個小麥品種籽粒中硒含量均隨著噴施量的增加而增加(見圖1),各處理與對照間皆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p<0.01),其中尤以西農979增幅最大,且與其他兩個品種間達到顯著差異水平(p<0.05),說明不同小麥品種硒累積水平存在差異。
(四)不同硒源對小麥籽粒硒含量的影響
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不同硒肥,都能使小麥籽粒硒含量得到顯著增加(見圖2),其中以富硒有機肥促進小麥硒富積能力最強,其次是硒酸鈉,再次是亞硒酸鈉。富硒有機肥相較另外兩種硒源在促進硒富積方面達到顯著差異水平(P<0.05),而硒酸納、亞硒酸鈉之間,雖前者作用更明顯,但并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
三、討論
本文選擇在小麥灌漿期噴施硒肥,是因為研究表明,硒元素在植物生長最旺盛的部位更容易富積[12],而小麥灌漿期、尤其是灌漿初期,籽粒吸收硒元素最快[9,13]。
灌漿期葉面噴施硒肥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和籽粒硒含量均有促進作用,對產量的促進均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對籽粒硒含量促進作用呈現正相關的極顯著水平,這與唐玉霞[13]、張紀元[14]、張妮[15]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付冬冬等[16]研究表明,外源硒對小麥產量促進作用呈現先高后低趨勢,超過一定濃度對小麥產量有抑制作用,這在本實驗中也有所體現,外源硒噴施量在52.5g/hm2時,對產量的影響達到峰值,隨后開始降低。經綜合實驗表明,葉面噴施外源硒肥以52.5g/hm2、濃度35mg/kg經濟效益最佳。
本實驗表明,3個品種小麥中,西農979對硒肥敏感性最強,硒源的生物轉化較其他兩種供試品種達到顯著差異水平,說明不同品種小麥間硒富積能力存在差異,這為研究篩選硒高效積累小麥種質資源提供了參考。
不同硒源對小麥產量及硒富積作用存在差異,本實驗中,在促進小麥產量方面,富硒有機肥>亞硒酸鈉>硒酸鈉;在促進硒富積方面,富硒有機肥>硒酸鈉>亞硒酸鈉。說明有機硒源較無機硒源更利于植物吸收轉化,原因為有機硒肥通過植物易吸收的高分子為載體,將不易吸收的硒元素帶入植物體內[17]。高價態硒在促進硒富積方面優于低價態硒,低價態硒在促進小麥產量方面優于高價態硒,這與付小麗[12]、付冬冬等[16]研究結果一致。
結 論
灌漿期葉面噴施硒肥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子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但不同處理間和品種間增產量均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以噴施52.5g/hm2(以純硒計)、兌水1500L時效果最佳。小麥品種籽粒中硒含量均隨著噴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各處理與對照間皆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p<0.01),西農979增幅最大,且與其他兩個品種間達到顯著差異水平(p<0.05)。在促進小麥產量和硒富積方面富硒有機肥較亞硒酸鈉、硒酸鈉有正向顯著差異。
不同硒源對小麥產量及硒富積作用存在差異,本實驗中,在促進小麥產量方面,富硒有機肥>亞硒酸鈉>硒酸鈉;在促進硒富積方面,富硒有機肥>硒酸鈉>亞硒酸鈉。總之,富硒有機肥可作為促進小麥產量和富硒較好的硒肥。
參考文獻:
[1]VANDERPAS J B,CONTEMPRE B,DUALE N L,et al.Iodine and Selenium De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Cretinism in Northern Zaire[J].Am.J. Clin. Nutr.,1990,52(6):1087-1093.
[2]Speckmann B,Grune T.Epigenetic effects of selenium and their implica-tioms for health[J].Epigenetics,2015,10(3):179-190.
[3]高楠,陳維佳,鄒黎明.微量元素硒與人類健康最新研究進展[J].沈陽醫學院學報,2003,5(4):259-264.
[4]Chen J S.An original discovery:sclenium deficiency and keshan disease(an endemic heart disease)[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2.21(3):320-326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病與環境圖集編纂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疾病與環境圖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
[6]李韜,孫發宇,龔盼等.施納米硒對小麥籽粒硒含量及其品質性狀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7,23(2):427-733.
[7]李輝,唐建洲,游勇等.富硒微肥對花生產量及花生仁硒含量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6(2):82-85.
[8]鐘莉傳,劉云,劉義明等:硒肥施用時期對花生硒含量及產量的影響[J].花生學報,2016,45(1):64-66.
[9]劉慶,田俠,史衍璽.施硒對小麥籽粒硒富集、轉化及蛋白質與礦質元素含量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6,42(5):778-783.
[10]趙中秋,鄭海雷,張春光等.土壤硒及其與植物硒營養的關系[J].生態學雜志,2003,22(1):22-25.
[11]唐玉霞,王慧敏,楊軍方等.河北省冬小麥硒的含量及其富硒技術研究.麥類作物學報,2011,31:347-351.
[12]付小麗.不同硒源對小麥和油菜生長及硒累積的影響[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27-31.
[13]唐玉霞,王慧敏,呂英華等.冬小麥硒素吸收積累特性及葉面噴硒效應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2010,25(增刊):198-201.
[14]張紀元,張平平,馬鴻翔等.噴施微肥對小麥產量、品質及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3):64-66.
[15]張妮,李琦,張棟等.外源硒對滴灌小麥籽粒硒含量及產量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15(7):975-1001.
[16]付冬冬,王松山,梁東麗等.不同價態外源硒對冬小麥生長及生理代謝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1,30(8):1500-1507.
[17]張睿,劉曼雙,王榮成等.葉面噴施富硒植物營養素對小麥產量及品質的效應[J].麥類作物學報.2015,35(6):856-859.
(作者單位:鶴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