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琪瑤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提問中運用的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用于課堂教學的工作用語。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學任務,針對特定的學習對象,使用規定的教材,按照一定的方法,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技巧的熟練程度,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效手段,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具體,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能力,教師應當充分運用語言的藝術,科學而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
關鍵詞:課堂提問;誤區;對策;藝術
一、課堂教學提問的目的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應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是教師與學生練習與互動的紐帶。教師不僅用“提問”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而且通過“提問”來考察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技巧的熟練程度,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問”不僅應用在新知識的教學之中,還可以應用在練習課、復習課之中。
二、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誤區
(一)把握好數學課堂提問中問題的“度”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握好所提出的問題的“度”。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學生會覺得數學課堂乏味無趣,產生厭煩心理;如果提出的問題較為困難,則容易使那些基礎知識薄弱的同學產生畏難情緒。
(二)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
對于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當言語簡練,表達清楚,使學生了解教師所問的問題。如果教師自己的問題都是模糊不清、含糊的,學生不僅答不出教師的提問,對于所學內容也會變得混亂。
例如:“完全平方公式”教學中,在學生通過對完全平方公式初步認知以后,教師想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以使學生發現系數、項數、指數的關系。但教師若問:“a與b有什么關系?”這時教師的提問就不夠明確,學生就不知道如何進行回答。
(三)教師直接否定學生的回答
由于學生具有差異性,每個人思考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數學本就是要求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直接否定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當設身處地去了解學生的思路,為什么出現錯誤,錯誤的原因在哪,等等。
(四)對學生的回答不予以評價
教師在提問學生作答之后,沒有及時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就直接進行下一個問題。這樣的提問,并沒有給予學生一個評價反饋的過程,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還沉浸自己的回答中的時候,發現老師已經開始講下一個問題了。長期以往,將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學習習慣,如上課溜號,注意力不集中等。
(五)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數學課堂教學提問中,教師的提問是學生思考的過程。這個思考的過程需要時間,許多教師因缺少耐心或忽略了需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覺得學生回答不出這個問題就直接給出答案。
三、解決數學課堂提問誤區的對策
針對以上數學課堂提問的不足,教師應該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
數學課堂應當是輕松愉快且富有探索性和發現樂趣的課堂,這需要教師營造一種良好的提問氛圍。教師應當善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將會使課堂整體的氣氛活躍起來。問題的清晰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方向的定位,影響學生是否能回答問題及回答問題的水平。
(二)優化備課環節,提高課堂預設和提問的針對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想讓“提問”能夠緊緊圍繞所學習的內容,并使“提問”具有針對性,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學習的內容。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所提問的問題。通過精心的備課,教師就可以明確自己的課堂提問是為了什么而問,是為了導入新課,還是為了突出重點或解決難點;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是為了歸納總結,等等。
(三)提問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又要尊重個性差異
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師在提問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對有數學擅長的學生,一些難度稍大的問題可以由他們來回答,激勵其挑戰和上進。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則可以由后進生來回答,適當地照顧他們,讓后進生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與信心。
(四)提問時要注意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有多種功能:引入新知的“提問”、教授新課的“提問”、課后復習的“提問”等。在運用“提問”這一教學技能時,教師應當精心設計“提問”的內容。那么對于一些數學內容,是建立在先前學習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回顧之前的內容,以新帶舊,新舊結合。
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當注意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對于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和學習,能夠擴大學生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
(五)提問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在數學課堂提問中,每個學生的回答是不同的。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的回答問題,在學生所回答出的問題基礎之上,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看看是否可以想出別的答案。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使學生體會一題多解。這對學生的知識體系的建立有很大幫助,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教師在提問后要注意總結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或者親自發現某些知識的時候,往往會對學生提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教師需要及時給予反饋信息,以便控制思考的方向和進度。在學生回答問題結束后,教師要注意總結。學生是初次接觸新學習的知識,教師還是要總結并給出準確的回答,對于學生表現出來的獨立見解應當予以表揚肯定。這樣可以不僅幫助學生開拓思路,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他人的長處,還可以使學生的知識記憶更加牢固。
參考文獻:
[1]邱坤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10年(2):3-5.
[2]齊占朋,張全明,王玉春.優化課堂提問的幾點策略[J].中國教育報,2013(47):2.
[3]曹一鳴.數學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60
[4]曹才翰.章建躍.中學數學教學概論(第3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張麗. 有效課堂提問的技巧 [N].教育信息報,2012年.
[6]趙國明.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