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倩
摘? 要:網絡新媒體包含多個平臺和多種途徑,是初中語文教學能夠利用的良好工具。在教學中,網絡新媒體能夠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營造教學情境以及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能夠從多角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顯示出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字:初中語文;多媒體技術;教學探究
網絡技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之一,學校與家庭不應該再將網絡技術當作洪水猛獸對待。應該發掘網絡技術尤其是新媒體網絡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多種用途,幫助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初中階段的學生對外界有強烈的好奇心,順應學生的好奇心將新媒體網絡技術引入到學習過程中,有利于學生語文內在涵養的提升。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新媒體網絡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幾種思路。
一、發揮新媒體技術拓展語文知識的功能
語文學科是知識性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就能夠對教材文本有更深入更透徹的理解,在考試中能夠對閱讀理解題目有更好的答題思路,面對寫作也會有更廣闊的思路。新媒體技術能夠提供多種搜集知識的途徑,學生能夠在利用新媒體技術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在課堂學習中沒有講到的知識輸入,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幫助學生建立自身在語文學習中的素材庫,降低語文學習障礙,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新媒體平臺上值得關注的博主。在新浪微博中,有許多高水平學者發表自己對于歷史文化的看法,學者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復雜深奧的知識進行講解,方便學生們從中吸收知識性內容,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涵養。在語文學習中,能夠將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有機聯系,對知識網絡中的篇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樣,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中也有許多這樣的知識傳播者。教師指導學生關注高質量的微信公眾號,充分利用晚上的碎片時間進行文化知識的吸收。網絡新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搜集知識的途徑,使學生可利用的時間高效化。
二、發揮新媒體技術營造情境教學的功能
新媒體技術包含多方面的技術,在情境教學中能夠淋漓盡致得到發揮。語文學習需要知識的積累,還需要學生對作品產生“共情”,進入到作者創作的文學世界當中去。對作者想要表達傳遞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念有一定了解。學生從中收獲一定的文學文化知識以及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文學文化知識可以是由教師代替學生進行總結,教授給學生。情感體驗卻不能由教師體驗完之后傳遞給學生,每個人從同一篇文章中收獲的東西都是不相同的。新媒體技術在營造情境方面有很好的教學作用。
例如,初中語文學習階段,學生總是反饋看不懂魯迅先生的作品,理解不了教師所講的深層次東西。面對這種情況,即使教師將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批判以及對封建禮教的批判講一百遍,在學生腦海中仍舊是一個知識點。學生并不能通過教材建立起同樣的對舊社會的批判。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改編的影片,學生通過觀察演員的動作、神態,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在腦海中進行立體化,深刻感受舊社會對人民的壓迫與剝削。在聲音和畫面的情境展示中,學生對魯迅先生的作品有更好的理解。新媒體技術對情境的營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有深度的課文,提高學生的深度理解能力。
三、發揮新媒體技術搜集學習方法的功能
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有許多語文學習的學困生。在面對教師詢問為什么語文學習成績不好時,他們總是回答:“我從小就不喜歡語文,我基礎太差,補不過來。”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能夠發現,“從小語文成績不好”只是學生的托詞而已,真正的原因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并不適合自身的學習狀況。新媒體技術強大的搜索功能以及知識共享功能能夠幫助學生站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改善語文學習情況,促進學困生向學優生轉化。
例如,在網絡上經常會有人分享自己的學習備考經驗,這就是學生值得借鑒的學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關注新浪微博上的“studyaccount”超級話題,瀏覽其中網友的發帖內容,對網友分享的學習備考方法進行總結,將適合自己的方法歸結到一起,進行提煉,形成個人語文學習的獨特經驗。學生可以看網友如何利用“康奈爾筆記法”進行知識總結,如何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進行知識的復習,還可以向網友學習效率性APP的使用,掌握高效利用學習時間的方法。通過在網絡新媒體平臺上對其他網友分享的方法進行總結提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有效提升,提高自身語文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網絡新媒體技術能夠發揮多方面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關注傳播知識的博主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教材;利用多媒體技術尋找適合的提升語文學習效率的方法。正確運用網絡新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史龍剛.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新通信,2019,21(09).
[2]李世芳.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