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界對幼兒教的重視提升,在幼兒教育中,幼兒體育教育成為幼兒教師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中的重點內容。幼兒通過體育鍛煉能夠達到鍛煉身體、放松精神的成長與娛樂的目的,在長期的體育運動中,幼兒的性格發展與社會交往能力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戶外的體育運動中,教師要重視運動中所具有的互動性質,通過戶外運動,強化學生與不同角色、不同環境之間的互動協調能力。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互動策略研究
引言:
在幼兒的戶外活動中,能夠應用的活動形式較多,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學生的學習適應性以及學習的環境,選擇適當的方式,促進學生相互之間的互動交往、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往。由于幼兒處于較為特殊的年齡階段,教師要對幼兒的行為安全性進行關注,在不同的戶外體育活動課程中,都要樹立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強化教師的安全監督行為,確保戶外活動的安全性。
一、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可以實施的互動策略
(一)通過游戲的形式展開互動
在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教學中,游戲的形式是重要的互動形式之一。教師要跟進幼兒園中可以應用的場地以及器材,進行游戲的規劃。例如,幼兒園中有滑梯、秋千等運動的器材,教師就可以通過建立運動規則的方式,展開互動式的游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學生滑梯或者秋千作為固定的游戲項目,如果想要應用另外一種器材,就需要選擇一名同學進行溝通,在雙方同意的狀況下,進行運動應用器材的交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強化學生在運動中相互的溝通互動交流,也能夠強化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
此外,一些其他的體育游戲形式,也能夠加強戶外運動中的互動性。例如,傳統游戲“老鷹捉小雞”,其中學生需要通過語言交流等方式展開互動,“老狼老狼幾點了”游戲中,學生也要通過行為與語言的同步配合,展開游戲形式。
(二)建設新的幼兒園戶外活動設施
原有的幼兒園設施能夠展開的活動較為有限,在條件允許的狀況下,幼兒園也可以建設新的戶外活動設施。例如,目前沙地這種游樂設施在幼兒中較為受到歡迎,通過建立沙地的設施,能夠提升幼兒戶外活動的豐富程度,同時提升活動中的互動性。在沙地設施的應用中,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溝通,擴大了學生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的溝通范圍。教師可以提供更為豐富的沙地游樂策略,在教師的意見下,幼兒能夠應用沙地進行更為豐富的活動。
(三)邀請幼兒家長參與活動
在幼兒園的戶外體育運動中,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活動開放日或者是家庭運動會等形式,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當中去。促進戶外體育活動的拓展,使戶外體育活動更好地走進幼兒生活中,調動家長熱情,讓家長參與到快樂運動中來,和孩子一起體驗游戲的快樂。
在這種活動的模式中,幼兒可以溝通與交流的對象增加,除了可以與其他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之外,在活動中幼兒也能夠與自己的家長、他人的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需要教師注意的是,交流與溝通并非是僅僅通過語言的形式,通過幼兒對于其他家庭相處模式、親子相處行為的模仿,例如,在親子運動中其他幼兒的行為模仿,也是幼兒的互動過程,并且能夠直接地呈現出互動的結果。
(四)展開幼兒園間的體育活動與交流互動
在一所幼兒園內,幼兒的數量較為有限,教師的教學引導豐富程度,在幼兒園內也較為有限。教師也可以通過幼兒園之間的交往行為,引導幼兒去到新的環境中與新的朋友展開互動與游戲。
這種模式的應用,通過幼兒園間運動會等方式較為合適,這也能夠激發學生一定的競爭意識,通過在豐富的戶外體育運動中展開交流與互動,學生能獲得許多新的運動知識[1]。
二、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互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重視幼兒的安全
在戶外的活動中,由于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自我保護的能力較差,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的安全問題。
首先,需要樹立幼兒的安全意識,關注在運動中的自我保護,一旦發現危險需要立刻避開并且告知教師;其次,在幼兒的行為中,也要樹立相互保護的意識,要求幼兒對其他幼兒的行為進行關注,在發現危險時及時的示警并且告知教師。教師也要提升自我的責任感,與安全保護的能力,對幼兒的運動與游戲行為進行監督,避免危險發生[2]。
(二)重視互動對象的多樣性
在幼兒的互動中,通過與不同對象的互動,能夠實現幼兒與人交往能力的提升。有課堂中幼兒能夠接觸到的人群有限,教師作為唯一的成年人,需要把握自己的角色,積極地與幼兒進行交流互動[3]。
結束語:
要充分開發利用玩教具的功能,將活動中的物質因素轉化為教育要素,激發幼兒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玩得更精彩,最終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桂英. 激活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策略初探[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9):128-129+196.
[2]劉曉珠. 淺談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J]. 課程教育研究,2018(47):207.
[3]李曉. 淺談合理開展幼兒園戶外運動的有效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6(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