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京
摘? 要:教育是每個人一生中一直不可缺少的環節,而教育一直聯系著生活。生活是一種實踐、一種參與,也是一種體驗,它包括日常生活活動、學習活動和社會交往活動。生活教育可以追隨幼兒的生活和經驗,凡是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尤其是隨時隨地在其生活、學習過程中產生和發現的,又是他們急于想知道或解決的問題,都應是生活課程的內容。
關鍵詞:生活教育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是一種有助于幼兒終身和諧發展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边@告訴我們,教育要面向現實生活,才能顯示成效。于是我們在幼兒園的活動要有效果就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幼兒生活教育的方法
(一)讓幼兒在真實的日常生活情景中體驗以獲取經驗
現實生活是幼兒學習的原發基地,吃喝拉灑是幼兒每天都必須經歷的活動,只要老師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模仿,自己去學習,并蒙朧地去“競爭”,孩子自然會在生活中學會生活。引用一位兒童對皮亞杰的話:“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遠知道了。”那么,生活中孩子如果掌握了生活技能,就永遠都掌握了。
(二)讓幼兒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體驗真實生活中難以遇到的問題
有一些生活情景是很少遇到的,但并不意味著不可能發生。如外出時與媽媽走散了怎么辦?孩子們會在討論中想出許多辦法,但實際卻有困難。于是我就結合故事表演《小蝌蚪找媽媽》等創設一些相應的情境讓幼兒實踐,幫助小蝌蚪尋找媽媽,想出多種辦法,讓孩子在演練中將生活經驗上升與穩固。
(三)讓幼兒到社會中去觀察、去實踐、去交往,以提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活經驗只有到了生活中、到社會中才能夠學到。我們經常會利用節日活動等開展相應的社會活動。如在三八節,讓孩子們把自己親手制作的紅花,說上一句祝福的話,一個甜蜜的吻給媽媽,為媽媽做一件事等。又在重陽節鼓勵孩子們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幫爺爺奶奶垂垂背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讓孩子們體驗了為親人服務的快樂,同時也讓大人體驗了親情,體驗了孩子們的成長帶來的快樂,這樣的體驗是雙向的。
(四)設立區域、游戲角供幼兒體驗和操作,以獲取經驗
在活動室內,我們會為孩子們設立娃娃家、美發屋、小吃店、汽車站、銀行、大超市等游戲角,讓能力不同的幼兒在區域內自由結伴、自己動手,相互討論,手眼協調。可以將廢舊盒子作成玩具,可以為娃娃穿衣服,可以自己裝扮喜歡的發型……在一個個濃縮的“小社會”中盡情得玩耍,改變重生活知識傳授的模式,使“做”的過程成為“學”的過程,讓幼兒主動愉悅的學習。
(五)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幼兒鞏固經驗
在區域學習和現實生活操練相結合的學習之后,我們會開展一些如穿衣褲、繞毛線、擦椅子等競賽活動,以點帶面,練賽結合,使幼兒的勞動生活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其次要注重生活教育中實施的成效
(一)以幼兒生活活動為主線,有效整合各領域目標與內容
注重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主動積累經驗,將各領域目標融入進去。如到戶外開展體育活動時,我會給孩子一些選擇體育游戲的機會,在面對眾人多種選擇的情況下,讓孩子采用合理的方式達成一致。孩子們學會了共同生活,充分體驗著生活的樂趣,增進了幼兒同伴間的有效互動,提高了幼兒交往能力,增進了師幼感情,提高了幼兒自主操作的機會。
(二)用整合的眼光審視幼兒的情感體驗和個體差異
兒童是生活活動的主體,體驗是他們的學習方式,是他們積累生活經驗的基礎。如在午睡環節上我們做了一些嘗試,在14:50的時候會響起輕柔的音樂,用輕柔的音樂將孩子喚醒,讓孩子在音樂的熏陶中感受生活。幼兒聽到音樂后,陸續起床,自己穿好衣服,保育老師在旁幫助有困難的孩子。一位教師在活動室播放輕柔的音樂,另一老師帶領孩子跟音樂一起做舒展動作。幼兒的個體差異決定了幼兒的動作發展,幼兒園不是軍營,不需要刻意去追求無謂的統一劃一。先完成的幼兒不需要在一旁消極等待,導致時間的隱形浪費,也避免了擁擠現象。孩子在運動中舒展,在舒展中得到了熏陶,他們得到的是機會,也因為有了鍛煉的機會,孩子的表現會超出成人的預計。我深信,只有通過鍛煉,他們才會使自己成為有特色的、有用的人。
(三)對生活養成教育的反復性和持久性原則的理解與做中學教學模式日常滲透
生活技能的獲得需要反復的操作和練習。在培養小年齡孩子穿衣的技能上,我們采用分階段練習的手段。剛開始時,在幼兒起床前老師將衣服有順序的在孩子面前擺放好,孩子只要坐起來順手將頭套進去就可以了,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并體驗成功。第二階段則讓孩子自己辨認衣服的正反面,后來的階段便是讓孩子自己考慮衣服的里外順序進行正確穿著。經驗告訴我們:會自理的孩子是做出來的,不會自理的孩子是寵出來的。
(四)家園共育實施生活教育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幼兒涉取生活經驗的源地。《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奔议L來自各行各業,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合理引進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將優化幼兒園的生活教育。
(五)關注幼兒一日生活實踐,提高了生活與教育有機整合能力
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實施生活與教育有機整合。如我們幼兒的餐桌是方形的,在就餐時,我們將幼兒單一等待保育員服務的細節,改變為幼兒人人有動手參與的環節:在保育員盛好飯的基礎上,將筷子分別盛到幾個盤子中,并放到每桌中間,讓孩子自己動手。提高了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的實踐,促進了幼兒控制能力的提高,適時為幼兒提供自主式的實踐才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和諧發展。
總之,生活教育是一個與《綱要》相吻合的教育,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是一種有助于幼兒終身和諧發展的教育。在實施生活教育時要關注環節過渡的過程,多一些自然生活狀態的呈現,多一些幼兒體驗性的嘗試,少一些包辦代替,少一些固定活動模式。生活是開展生活教育的載體,應在努力體現幼兒年齡特點、滿足幼兒興趣基礎上體現生活教育技能的反復性和持久性。實施生活教育不等同于隨意化的幼兒生活,要將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都看做是幼兒生長和學習體驗的機會。
參考文獻:
《幼兒園教育》 《幼兒園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