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米熱·圖爾貢
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階段中的關鍵時期,一邊面臨著高考的壓力,一邊處于青春期多變的時期,因此在某些方面,學生會被這種壓力所妨礙,從而影響學業(yè)。再者一個班級中有好學生也有學習不上進的學生,一些學生也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一些不好事情的影響,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時在一個班級中就體現出來了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性,班主任堅持教育優(yōu)秀學生為原則,在道德和品質方面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價值觀,在學業(yè)上能有一個更好的成就。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管理制度;豐富課余生活;利用碎片時間;重視心理疏導
高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的管理時,不能夠有太多的約束,對于學生的每一方面都有要求和限制,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更好學習,許多學生對班主任過于束縛的管理方式會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這也是學生在這一時期面臨的正常反應。班主任在管理時需要注意好方式和方法,盡量多和學生進行交談,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從另一方面來說,班主任亦師亦友,和學生之間關系最親密。
一、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高三階段的學生即將面臨高考,這個時期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因此課余時間是學生進行放松自己的良好階段。班主任應當考慮如何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一些不一樣的事情,緩解學習中的壓力,使學生真正得到放松。很多研究都表明,勞逸結合才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高效方法。如若學生一直處于神經高度緊張的階段,那樣學生的精力就會很快耗盡,況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也是不利的,適當的放松或者是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例如,在課間時間內,學生學習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肯定會比較費精力,這時班主任就可以帶領學生做眼保健操,幫助學生緩解視疲勞。課間時間允許的話,班主任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多運動,打羽毛球,跳繩等都可以幫助學生放松自我。班主任也可以在課間給學生講一些笑話,讓學生的內心壓力感得到釋放,同時也可以很好地豐富學生的課間活動,讓學生暫時遠離學習的壓迫感。
二、充分利用學生碎片時間
高三學生學習的科目較多,而學習的時間有限,需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一些碎片時間,當然一有空閑時間,學生就會想著進行放松,而不是去學習或者說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而使得效率更大化,因此這時就需要班主任的監(jiān)督和管理。任課教師在課堂中只是幫助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學習,而不會過多地去注重課堂之外的時間學生如何去利用,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給學生制定出一些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利用好每一分鐘而不至于浪費。
例如,在吃完早飯的時間內,一般都會有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這個時間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良好時間。學生吃飯的速度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早吃完早飯的學生進入班級后就可以開始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中了,可以讓學生讀或者是背誦一些知識,這時班主任就需要監(jiān)督好學生的學習情況。避免一些學生和同桌之間說話,嬉戲打鬧等情況,將這個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不只是早飯時間過后,還有午飯和晚飯時間過后,都會有一段時間,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讓他們進行復習,這樣可以及時鞏固好知識點,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重視學生心理疏導
一般來說高三時期的學生自尊心強,如果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進行掌握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很可能就會使得一些學生出現不好的反應。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和科學地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內心變化,及時地解決好出現的問題。高三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的壓力較大,在情緒上就會比較容易地表現出急躁和煩躁的反應,學生的學習時間大多都在學校中,班主任就是非常重要的人,學生對于班主任有尊重感,班主任也可以因此而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有責任也有義務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適時的調整。
例如,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可以選擇周日班會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心理談話。班主任可以先讓其他學生進行寫作業(yè),自己安排時間進行學習,然后挨個找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被喊到的學生去辦公室進行談話,這樣班主任可以根據日常學習當中對于學生的觀察進行交談,這樣可以便于學生更好地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慮。學生的自尊心較強,因此在集體中不利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單獨交談的效果會更好。當然班主任可以多召開這樣的班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高三時期是學生的重要轉折期,這個時期需要班主任發(fā)揮到自己的作用,在心理上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在學習上監(jiān)督好學生,不讓學生的思想受到一些不利事物的影響。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充分利用好時間,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率。當然,班主任還需要不斷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找出適合的班級管理準則,幫助學生成就更好人生。
參考文獻:
[1]張嘉慧.淺析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
[2]韓貴平.關于我國高中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