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婉婷
摘? 要: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是實現歌唱機能調節的關鍵環節。要想使歌唱的聲音具有生命、有活力、有藝術感染力,都需要氣息來做調整。氣息對歌唱的支持,也自有通過氣息的正確支持才能很好地表現出來,歌唱中氣息的運用讓演唱更情緒化、生動化更好的表現作品,讓氣息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任何好的唱法、自然的、科學的、藝術的唱法、有訓練的唱法等,它們的動力都來源于呼吸,正確地理解氣息運用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呼吸器官;呼吸方法;呼吸支點
呼吸是生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運動,是人類的一種自然的生存本能。生活中人人都會呼吸,呼吸是一件無需考慮的事情。不必要考慮把氣吸到什么地方,也不必要把吸入的吸氣固定在一個位置以支持一個特定的長度和強度的聲音上,換氣的速度也沒有限制。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隨意和自由的,而歌唱中呼吸則不同。歌唱者需要有意識地去吸氣,并保持把所吸入的氣息分配在要發出的一定數量的聲音上,而每個音都有它特定的高度、長度、強度。唱一首歌曲時,歌唱者只能在休止的時候和歌詞、樂句等表情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換氣。總之,歌唱中的呼吸是有意識、有準備、有計劃的,氣息運用對于歌唱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一、歌唱中氣息的重要性
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唱一輩子戲,紅一輩子氣。古今中外對氣息在歌唱藝術與歌唱訓練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都有十分精辟的論述。唐代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間出……既得其術,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盡管中外音樂界有各種學說、學派、教學法,雖然各種不同唱法在氣息的運用上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方法,但都十分重視氣息的合理使用。
我們會經常遇到發聲漏氣、喉頭上提、肌肉緊張、聲音位置低等許多現象,這都是由呼吸運用不當造成的。錯誤的呼吸將會出現許多對生理不益的癥狀。有的人聲帶經常充血,這種情形是由于聲帶長期受過猛的氣息沖擊所致,聲帶肌肉因此變得較弱,結果不能完全閉緊,使一部分未用完的氣化作有聲的漏出。我們知道,嗓子或樂器本身是無生命的,即依靠嗓子或樂器本身是不會發聲的。就像放架鋼琴,不用手指去碰它,它永遠是無聲的。聲音的產生是由于氣息的流動,即運動產生氣息,氣息產生力量,力量產生聲音。我們的歌唱正是如此,聲帶通過氣息沖擊后振動產生聲音。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體驗:大笑后,會感覺“肚子疼”,而不是“嗓子疼”。這就說明大笑用的是小腹,是小腹經過運用所產生的氣息通過聲門,再進入共鳴腔而出去的。所以,“嗓子不疼”而會出現“肚子疼”的情況。這樣的感覺是正確的。
二、歌唱中氣息的產生和運用
歌唱中的呼吸要求氣吸得深,吸得自然,藝術的歌唱所需要的呼吸方式,是橫膈膜呼吸法,這是唯一能引導充分的氣息安謐而不費力地從肺部直達發聲器官的方法。身體的姿勢一定要輕松自然,肩膀稍向后傾,讓胸部自然挺直而不要先提高它。如:“聞花香”的感覺。聞花式吸氣方法容易使氣吸得深,而且沒有吸氣時的抽氣聲和多余的動作,也較容易體會和掌握。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別愉悅,辨別花香時又要求特別認真和用心,是一種既放松又興奮的感覺。具體吸氣時:身體的上半部分需要放松,腰的周圍很舒服地向外擴展,隨即胸腔部位也有舒張感,體內空間增大使氣息很自然地吸進去。這樣的吸氣既松暢又適度,吸氣后人很興奮,胸腔有舒暢感。用這種吸氣的感覺來歌唱,氣息通暢、聲音圓潤。發聲時小腹及橫隔肌作為呼吸的支點,肌肉始終保持收縮狀態,即氣息均勻地呼出。
三、歌唱中氣息與發聲的協調
我們發出一個音,不論它是弱的、強的、低的或高的,都受體內氣息壓力的控制。否則,這個音就如無根一般滑口而出,輕浮無力。氣息出來與聲帶開閉的時間得完全協和,在氣息出發時,聲門應該做好準備,當氣息經過聲門時,聲門則恰好打開。如果配合恰當才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而支持聲音的氣息壓力,是依據音的高低與音的強弱來決定。我們練習發聲時,要注意中聲區聲音,中聲區穩定后,然后漸漸練習高聲區或低聲區。練習過程中,應當常注意呼吸,依靠呼吸規律進行,氣息不宜猛烈沖擊聲門,如“慢”,“柔”,“深”。需要給聲帶一個充分的準備去發音。初學唱歌的人,常常會用大量的氣息去唱高音或強音或是音程距離太遠的音。這會引起喉部過度振動使聲帶受傷,倘若不及時停止或注意糾正,在短期內,美麗的歌喉將聲如破鑼。
四、氣息對歌唱的影響
在大學四年的聲樂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一首歌曲的完整表達,不僅需要好的音色,更需要呼吸的控制。有時呼吸不當,會造成氣短,高音上不去,聲音出現在喉頭上,所以正確的呼吸方法有助于歌唱,能帶動歌唱技巧的運用。我們在歌唱過程中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哪里就從哪里唱,唱的過程中想到吸、吸的過程中想到唱,所有的字都要吸著唱。因此,我認為氣息的運用是歌唱中良好發聲的動力和基礎。同時,在歌唱中氣息運用的好,歌唱者的音色、音樂作品的情感、歌曲的完整性和藝術性,用的不好,那么這首歌讓人聽要死不活的,就感覺沒生命力,所以氣息對我們歌唱者在歌唱中有著很大的影響。
五、結束語
歌唱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也是一門科學。一首完美的歌曲,不僅需要好的嗓音,更重要的是需要呼吸的調整,從而使歌曲演唱完美化、科學化。要唱好歌,科學合理地運用氣息和控制氣息是我們學習聲樂的學生要求掌握的。隨著現代聲樂學的發展及科學的歌唱方法日趨完善,越來越多的教師、學生以及從事相關專業的人們都看重有效的、科學的方法,來提升自己對歌唱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從而達到一個新的起點。總之,歌唱是一門藝術,因此,在學習的實際過程中,還不能片面地強調歌唱的呼吸,應該把呼吸和發聲、吐字以及感情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科學的掌握和運用,相信只要掌握了這些難點,我們就能在歌唱的學習中迎接一個新的飛躍,學習到更多的方法技巧,從而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讓歌唱中氣息的運用不再有困難,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唱出最美、最動聽的聲音。
參考文獻:
[1]江心,陳旭.氣息在歌唱中的運用[J]. 藝海出版社,2011.06;
[2]王冼平.民歌·映像[M].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7;
[3]修海林. 音樂學之統合[M].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