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榮芝
摘 要:歷史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學好歷史,可以以史為鑒,培養一定的歷史眼光和思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對于中學生而言,學好歷史最為顯著的意義在于培養自身的民族認同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新課改深入落實的今天,發展學生歷史素養成為歷史教學主要任務,而如何有效把握一節課課前、課中、課尾,落實課堂教學的“三部曲”,成為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三部曲”
從廣泛意義上來講,歷史是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具有縱向的延續性和橫向的延展性,從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到唐太宗“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可以看出,學習歷史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適應社會發展,開啟未來的一把“金鑰匙”。正如“具有文化積淀的東西總是美好的,它能夠讓我們欣賞偉人所留下的用之不竭的智慧,也可以在思索過去中開啟新的未來。”而歷史作為一門學科而言,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它既擁有文學的豐富特性,也帶有一絲哲學的深刻性。學好歷史,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意義重大。因此,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就目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而言,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沒有明確的認識,再加上課堂教學的枯燥性,導致歷史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牢牢把握住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優化導入,激發興趣
課堂教學的“三部曲”,課堂導入為“第一部”,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機。有時候,你抓住了機會,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教學也是如此,導入就是所謂的“機會”,只要你牢牢抓住,就能夠為課堂教學帶來新的變化。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優化課堂導入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為后續深入探究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三國鼎立”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會精心設計導入環節。首先,我會以“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作為開篇,以歷史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三國的戰略地圖,并用紅色標出主要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將學生分為三個學習小組,分別代表“魏蜀吳”三方,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排兵布陣,“親身體驗”三大戰役背后的利益競爭。最后,讓學生自主自學本課內容,總結知識要點,并有效串聯,構建知識體系。通過這樣的導入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歷史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培養思維
探究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同時,也是學生歷史思維形成與發展的關鍵。而合作探究不僅能夠減少歷史講解的枯燥性,而且能夠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發揮。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中梳理線索,構建知識體系,并以素養為導向,提高歷史思維水平,從而使學生的歷史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
例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會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首先,我會以《馬關條約》的相關史料作為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之后,我會讓學生自由結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本課內容,總結甲午中日戰爭的前、中、后兩國的實力對比,并重點分析重要戰役,總結其失敗的原因。進而讓每組學生派出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講述的方式不限,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最后,我會以“釣魚島”事件為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其背后的大國博弈,從而提高其歷史思維能力,增強歷史責任感。
三、拓展知識,提升能力
拓展是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同時,也是豐富自身歷史認知,提高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對知識進行合理的拓展,適當地引入時政知識,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今天與未來,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科舉制的創立”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除了為學生講述基本的教材內容外,還會以“科舉制的影響”為參考,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對科舉制的利弊展開辯論,并引導學生對現行的教育制度進行重新認識和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看待問題的深刻性。又如,在教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這一課內容時,我會讓學生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今天的資本主義制度,并對比社會主義制度,深刻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培養自身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更好地開創未來。”重視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發展其歷史核心素養,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作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育工作者,更不能放松警惕,要切實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和教學水平,保證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從而為培養新一代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白菊華.初中歷史教學三部曲[J].亞太教育,2019(10):110.
[2]樊加軍.論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J].才智,2019(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