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許宗澤
摘要: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新聞時要努力做到其職業道德所要求的真實性、公正性、嚴肅性、廉潔性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社會穩定。然而當前我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狀況不容樂觀,出現了大量有償新聞、虛假新聞等職業道德失范現象。文對當前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原因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0528836
一、前言
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新聞職業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應當遵守的道德規范,是調整新聞職業內部之間、新聞職業與社會上其他職業、新聞職業與整個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所謂醫生有醫德,教師有師德,任何行業都有其特殊的職業道德要求,新聞工作者也不例外。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聞媒體不同程度地走向了市場的大背景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狀況不容樂觀,出現了大量有償新聞、虛假新聞等職業道德失范現象。這些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的現象不僅對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者隊伍的建設產生不良影響,對整個社會良好道德的培養也將產生危害。
二、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的客觀原因
(1)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新聞業競爭日益激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聞業不同程度地走向市場,新聞媒體逐漸由社會輿論引導者轉交為經濟創收者與輿論引導者的雙重身份。市場經濟的消極作用對新聞工作者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產生巨大的沖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名利,從而出現了大量職業道德的失范現象,阻礙新聞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同時,媒體之間競爭不斷加劇,新聞媒體承受的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媒體競爭的巨大壓力下,新聞工作者不得不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放棄了職業道德。
(2)職業道德教育不到位。我國目前的新聞職業道德
教育卻不盡人意。各大高校新聞傳媒類專業課程設置大多注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有的高校僅將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設置為選修課,很多學生敷衍了事,更有部分高校根本沒有設置相關的課程。其次,一些新聞單位也僅重視新聞工作者業績的考核,忽視了對新聞工作者綜合素質的培養,致使新聞隊伍出現混亂的現象。
(3)新聞崗位招聘制度不完善。目前,新聞類崗位的招聘大多以筆試和面試為主,注重專業技能的考察。很少涉及對應聘者道德意識、道德觀念的考察。德才兼備才是新聞工作必須堅持的用人標準,能力是和品德緊密相連的,一個人的行為需要有高尚的品德來駕馭。
(4)社會不良風氣的消極影響。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動
物,人生活于社會之中,受到其周圍環境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良的社會風尚對于新聞工作者的危害是極大的。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我國的社會倫理道德正處于一個重構的過程。傳統的道德觀念難以適應現代的社會關系,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觀念尚未建立起來,造成多種道德觀念混亂的局面。一些新聞工作者逐漸受到社會上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的影響,動搖了堅守職業道德的信念和意志,做出了錯誤的行為。
(5)有關新聞行業的立法不成熟。目前,我國有關新聞行業方面的立法還不成熟。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行為缺乏必要的法律監督和約束,由于新聞立法的滯后,我國法律法規尚存在一些“模糊地帶”,致使很多新聞工作者為了一己私利鉆法律的空子,打擦邊球。
(二)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的主觀原因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現象的產生雖然存在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但新聞工作者自身的主觀原因也不可忽視。
(1)新聞工作者缺少職業道德意識,自律意識不強。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要明確職業道德的要求,對職業道德要有正確的判斷和認識,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自律意識,自覺抵制和反對不道德的職業行為。然而,新聞工作者“言行不一”的現象普遍存在,認識與行動存在偏差。
(2)新聞工作者對于職業的定位存在誤區。有些人認為新聞媒體應當以受眾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制作吸引受眾眼球的新聞才是最重要的,收視率才是最終目標。這種完全將受眾的需求作為判斷新聞價值的唯一標準是錯誤的認識。還有的人認為,新聞即商品,可以買賣。“只要給錢,什么稿子都能發,只要給錢,什么負面新聞都能壓”。小到私營企業老板,大到地方和機構官員人人都能花錢買賣新聞,這樣的錯誤認識也導致了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現象的產生。
三、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的對策
首先,新聞工作者要自覺提高自身職業道德意識。對于新聞工作者自身,要注重學習和思考,結合職業活動中的具體實踐,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不斷強化自身職業道德觀念,省察克治,勇于自我批評,嚴于律己。其次,改進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的教育。各大高校應把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納入專業課程之中,并將其置于首要地位,課程的講授也應貼近實際生活,多以實例行討論,引導學生建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同時,對于已入的新聞工作者.領導隊伍也要積極組織他們繼續學習,強化自身職業道德。第三,完善新聞崗位招聘制度。招聘增設職業道德考察的環節,考察應聘者對于職業道德要求的認識,入崗之后也要定期對其思想進行考察,設立職業道德評議委員會,督促新聞工作者自覺提高職業道德意識。第四,優化社會道德環境。凈化崗位內不良的風氣,堅持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摒棄錯誤的價值觀,樹立道德榜樣。
第五,加快立法,實現有法可依。強調新聞工作者自覺提高職業道德意識、改進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教育等措施并不能解決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失范的所有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新聞職業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應當遵守的道德規范,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新聞時要努力做到其職業道德所要求的真實性、公正性、嚴肅性、廉潔性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王野,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失范表現、原因及對策分析[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 (01).
[2]葛曉飛當前我國新聞職業道德失范現象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3]張允,轉型期我國新聞職業道德失范現狀歸因[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