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月

摘 要:基于中學生身份的重要性,其心理健康問題值得全社會關注。本文結合自身教育實踐經驗,以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高一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個體詳談法、調查問卷法、文獻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研討分析中學生現存的心理健康問題,并結合問題分析原因,找出強化建議,供同行參考,同時期望能切實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引導其樹立正確三觀。
關鍵詞:心理健康;研究方法;心理問題;建議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釋義是,以心理學為指導理論,根據學生心理運動規律對其進行教學輔導,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現階段,中學生心理教育問題頻出,自殘自傷、殺父弒師,因為嫉妒同學美貌將其分尸,電梯摔打嬰兒并扔下25層高樓等等,社會危害及影響極大。盡管2012年教育部修訂完善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但由于教育不到位而造成的中學生傷人事件仍然不斷發生,引起廣大社會關注。如何遏制這一現象,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思考。
1.研究方法
1.1文獻研究
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相關資料查找,在知網、萬方、維普、龍源等專業學術網站檢索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獻,閱讀、分類、研究。
1.2個體詳談
在班級內尋找具有較為典型心理特征的學生進行個體訪談工作,了解被訪學生的內心動向。
1.3問卷調查
本文選取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的高一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擬出5道題目(表1),采取匿名調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調查。
2.學生存在的常見的心理問題
結合個體訪談法和調查問卷法得出的結果,對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的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心動向進行研究,發現被調查采訪的學生表現出以下幾種常見心理問題:
2.1自信心不足
中國是應試教育國家,用成績評價學生的好壞,正是這樣的考試機制的影響導致中學生學習壓力大,考試成績不好心理不僅失落,長此以往還自信不足,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干脆自暴自棄。
2.2對手機產生過度依賴
隨著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手機目前已經不再只是一種通訊工具,而成為了“游戲”和“玩具”。中學生配備手機的數量很多,幾乎人手一只,由于中學生自身控制能力低,無法抵抗手機的誘惑,導致其課堂玩手機、聊QQ、聊微信,打游戲等等,對手機產生過度依賴,一整天手不離機,不僅耽誤學習,還讓學生形成了自我封閉,不愿與人溝通交流,人際關系緊張。
2.3不正確的三觀
信息技術的高速普及與發展一方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對中學生三觀樹立帶來負面影響。互聯網絡上不良信息時常以爆炸式出現在人們視野,而中學生的三觀正在形成,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非常容易受這些不良信息荼毒,最后發展成為不正確的三觀。
3.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引導和糾正并非只有學校有責,家庭和社會同樣不可推卸。針對上一章節分析出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從學校、家庭、社會多個方面給出強化建議。
3.1創建優良的學校環境
中學生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度過,所以對于心里健康教育來說,學校的教育指導起到主要作用。因此,我們強調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優質良好的學習環境。校風好、班風正,才更容易培養出陽光積極、三觀正的學生。
3.2結合學科特點,創建優良的心理健康教育
雖然學校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配備了心理教育教師,但培養中學生正確三觀并不是心理老師一個人的工作,而應當是學校所有老師的共同努力。所以,中小學所有老師,都要根據各自任教學科的特點,在課堂上適時適當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通過不同渠道、不同視角培養學生心理素質,讓學生認識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人生活在世上,學習知識很重要,有素質素養更重要。
3.3家長配合學校和老師,多重教育
孩子的教育并非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家長作為監護人同樣承擔著重任,畢竟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只在學校,家庭也是其主要活動場地。我們提倡家長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多多觀察孩子在家的生活習慣、學習情況,多多給予孩子關懷,針對孩子表現出來的錯誤行為及時引導糾正。需要注意的是,家長的引導糾正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一味的反對阻止、咆哮責罵甚至毆打,要有意識有方法的進行心理輔導,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也感受到愛。
結論: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識文化教育同樣重要,尤其對三觀初立的中學生來說。互聯網信息下的世界繽紛繚亂,負面信息和正能量并存,如果不對中學生加以正確的三觀引導,他們很容易誤入歧途。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提高自身素養,并聯系家長整合多方力量對中學生進行正面心理干涉,是保證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高度符合新課改素質教育要求,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茜.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心理健康知識知曉度的關系[A].中國心理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學會,2018:2.
[2]邢潔.實施閱讀療法,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8(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