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摘 要:綠色、節約、環保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微信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上二手交易市場走入中職校園指日可待。本文主要闡述了對基于微信平臺的中職二手交易市場的可行性分析、運營策略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對策。該平臺的成功構建不僅方便了中職學生的生活,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學生的困難,并且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關鍵詞:市場現狀;運營構想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已成燎原之勢改變著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這個顛覆商業格局的契機下,新一代伴隨著網絡成長的中職學生,網絡已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微信則是網絡社交中重要的一環。通過構建微信平臺實現二手物品的售賣,不僅提高了閑置物品的利用率,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符合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綠色環保的和諧校園。
一、中職學校二手商品市場現狀
中職生屬于未成年人,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有別于社會上具有成熟消費心理和行為能力的其他群體。一方面,屬于“網絡原住民”的當代中職生易于接收新生事物,并會產生強烈好奇感、勇于嘗試,熱衷追求潮流時尚,消費需求旺盛,從而產生大量非理性消費的物品;另一方面,中職生在經濟上尚未獨立,大多依靠父母或他人的經濟支持。因此,超前的消費習慣和滯后消費能力,必然導致中職生陷入閑置物品積累的困擾以及資金短缺的窘境。
二、中職學校二手商品交易基于微信平臺的可行性分析
(一)市場可行性分析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大范圍普及,人們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與日俱增,根據中職校內市場調研發現,微信已當仁不讓的成為社交軟件中的龍頭老大。另外,中職校大多屬于全封閉管理,學生的自由時間較少,也是中職校二手市場難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倘若以微信平臺與實體相結合的形式來經營校園二手市場,由專門人員負責送取物品、鑒定上架及一定程度的售后服務,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特色服務,同時也能解決一部分需要勤工儉學學生的需求,筆者相信,微信二手市場必將成為中職校內一道新的靚麗風景線。
(二)經濟可行性分析
1.構建背景
隨著學生購買力的提高、各種網購app的涌現以及每年學生畢業,學生宿舍中存在著各種類型的閑置物品,留之無用棄之可惜,一定程度影響了宿舍的整潔。而每到期末,由于搬宿舍或畢業離校等原因,尚有使用價值但非個人必需品的物件常常只能被丟棄于垃圾箱中,甚是可惜。
2.服務對象
微信公眾號的二手交易平臺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在校中職學生,中職生具有潮汐現象、標新立異、情感消費但往往又不得不注重實惠性。因此,學生人數、交易意愿以及交易需求就構成了中職生的二手交易市場雛形。經調查,中職生對體育產品、電子產品和動漫周邊較為關注,有一定的交易需求。
3.校園資源
由于中職校學生流動量大,且對新事物的好奇遠高于成年人,因此校園內有大量的閑置物品。通過適當的校內宣傳,利用微信二手交易平臺以及每周/月開放一次線下二手交易,可以方便學生前來選購交易,也提高了平臺的可信度。另外,中職校的困難學生比例略高于大中小學,利用二手交易平臺不僅方便困難學生選購需要的物品,也為他們的勤工儉學提供了機會。
4.平臺優勢
由于中職校園的地域限制、學生的自由時間有限以及組織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限制,傳統的二手市場存活難度較大。另外58同城、閑魚等二手交易app雖已較為普及,但大多中職學校屬于全封閉式管理,對于物品的流通會造成一定的制約性。因此,校內依托微信平臺創建的二手交易平臺能夠融洽的解決以上問題。通過校卡、學號等實名認證,在交易過程中的信任度也有保證,并且采用學生課余時間配送的方式,在時間、便捷度方面將遠高于其他的二手交易app。該平臺采取老師指導、學生管理的方式,及時吸收當下學生的各方信息,并快速反饋給核心小組,以便及時修改宣傳方案、收集適合的新鮮物品。以此讓該平臺的物品貼合學生生活及消費理念,對學生具有長效的吸引力。
三、中職學校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運營構想
(一)運營模式
由于該二手交易平臺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中職校的本校學生,因此在運營初期可將使用廣泛、便于操作的微信公眾號或微店作為交易平臺。
首先,應成立該平臺的核心管理小組,以社團或學生實踐部、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形式。制定完整的組織框架、制度和經營理念,對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如美工組、文案組、物品接收統計組、物品上架組、配貨組、售后組、信息收集組及核心組。
其次,該學生組織成立后,在全校范圍進行以公益為主的大型宣傳,倡導綠色、節能、環保的同時,引導學生將閑置物品在該平臺上進行交易或置換。信息收集組需要及時收集學生的最新動態,及時調整宣傳方式,做到與時俱進,讓平臺盡可能增大流量。
接著,進行一定宣傳后,可選擇適當時機,在校內人流量大的地方進行線下的二手交易活動,不僅讓學生親身體會二手交易的新奇,也極大程度宣傳了該平臺。
最后,持之以恒做好線上、線下的活動,尤其售后的糾紛解決。
(二)功能模塊設置
1.物品收集模塊
學生可將閑置物品送至校內該平臺小組的實體店,憑本人校卡登記出售人、物品、預期價格等具體信息。可酌情開設“求購”功能,一舉多得,方便校內學生對物品去留的決斷。
2.二手商品整理模塊
可將物品分為五大類:書籍文具、生活用品、動漫周邊、體育用品和電子產品,可添加“無償捐獻”特色模塊,增加組織的公益性質。所有收到的物品統一由物品接收統計組進行整理、篩選、歸類后入庫。
1)書籍文具:書籍可先分為課內、課外,課內書籍按專業分類,再按年級細分,而文具則按種類歸納安放,如畫板、畫架、繪畫耗材、樂器等;
2)生活用品:校服、臉盆、水桶、衣架、涼席等,可設“其它”作為零碎物品等拓展;
3)動漫周邊:cosplay服裝、碟片、漫畫書等,也可增設幾個主流動漫專題欄,以便動漫愛好者交流;
4)體育用品:主要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籃球、輪滑、滑板、頭盔、護膝等;
5)電子產品:可分為手機、耳機、平板、手繪板、充電器、鼠標、鍵盤等;
6)無償捐獻:鼓勵學生將閑置物品借助平臺捐獻給需要幫助的個人或群體,在適當的機會下可聯系學校所在社區,將物品捐獻給社會上有需要的困難群體,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3.發布模塊
由美工組、文案組、物品上架組協同合作,將入庫物品進行統一操作上架。定期由公眾號向學生發布、推送特色物品。微店相當于貨架、公眾號起到“橋梁”的作用。
4.售后模塊
有交易就必然有糾紛,在交易前約法三章,白紙黑字的平臺須知讓每個參加者知曉,尤其損壞物品責任的判定等。盡可能讓每筆交易透明進行,事后無紛爭。
四、關于構建中職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中的問題與對策
(一)信任度問題
中國網上交易的瓶頸之一就是信任度。為保障雙方信息的真實有效,避免交易過程中雙方或其中一方有意隱瞞等信息不真實等情況發生,賣方必須憑學生證進行實名登記,并在相關售后條款上簽字,而買方必須提供真實姓名及聯系方式,且交易場所僅限校內,以確保交易過程的安全性。
(二)信息不對稱
由于買賣雙方的立場不同,以及評價標準的差異,對物品的預估可能存在差異,從而導致買方對所收到物品產生心理落差,造成退貨等售后要求。在平臺運行初期,可大力宣傳“水泥+鼠標”的模式,買方線上挑選、線下交易,在交易雙方面對面的情況下,對物品價值進行二次評估,從而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價位。而線上,用盡可能還原物品真實情況的照片進行描述,文案組必須真實客觀的評價售賣物品,讓瀏覽者直觀地了解待售商品。
(三)知名度不高
平臺運行伊始,必然存在平臺流量少、展示物品少、交易物品量少的“三少”現象。因此,地毯式宣傳是運行初期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的大型公益噴繪廣告的形式、建微信群定時發紅包的形式、減免手續費的方式、在宿舍班級發傳單的方式、校園廣播的形式等。
(四)人手不足
在平臺運營初期,由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數量有限,可能造成人手不足,平臺運行難以為繼的狀況。這是校內活動小組,可以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比如美工組可借用學校攝影協會或動漫專業、藝術專業的學生,宣傳組可借用學校宣傳部或廣告專業的學生,物流組可借用物流專業的學生,而核心小組的核賬等難題可交給會計專業的學生。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將“互聯網+”的理念貫穿平臺運營的方方面面。另外,可專門開設“勤工儉學”點,用以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并制定相關機制,如工作多少時間或完成多少單量可換取“無償捐獻”區的某些物品,人窮志不窮,要讓貧困學生懂得,勞有所得。
參考文獻
[1]王曦迎,王菲.校園二手市場發展前景——以微信二手交易平臺為主[J].科技展望,2017(12)
[2]李典.跳蚤市場微信平臺的調研報告[J].百家爭鳴,2016(4)
[3]呂曉萌,高連廷.關于構建大學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的設想[J].經貿管理,2016(7)
[4]王海慶.中職校園電子商務平臺運營與管理[J].讀與寫雜志,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