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鳳 周付江 董文華 魯聰穎 靳忠欣 張永忠
摘 ? 要:行業特色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拓展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的需要。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對行業特色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同時通過改革實踐探討和解決行業特色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
關鍵詞:行業特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
隨著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行,高等教育逐步向應用型教育過渡,圍繞石油石化行業對應用型人才操作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需求,在培養具有實驗動手能力、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要形成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全面分析、正視和解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尋求恰當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1 ? ?應用性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 ?行業特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不明確
培養目標是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關于目標定位問題,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仍然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本質是以去學術化為前提的思想,這使得可能剛剛升本的院校認為自己在后退,其本質更接近于職業院校。這種以學術為導向的人才理念阻礙了人才的應用[2]。
某些院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并不清晰。雖然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都認可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但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及其定位不明確,高校管理者和教師這個標準不了解,對其各方面的理解也存在差異[3]。但就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而言,制定過程中必須以服務學生發展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增強學生工作意識和工程應用能力核心,與行業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踐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1.2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不完善
教學和考核評價偏向于理論知識和較為表面化的實踐技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4]。應走校企深化合作之路,以“校企互育,校企互助,校企互融”形成校企合作辦學特色的方針理念,繼續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與企業共建實訓教學體系,建立校企共建、共育、共管、共享、共贏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5]。同時,通過校企合作,了解產業人才鏈需求,反向設計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進行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實現基本能力—專業能力—綜合能力—崗位能力的進階。由于實際條件的限制,許多地方本科院校采用分散的自學實習模式完成實習等實際環節,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實踐練習,難以掌握真正的實踐技能[6]。需要通過改革教學模式來解決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7]。
以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為主線,改變以往的灌注式教學,采用實踐式啟發式教學,以引導—發現、活動—參與的方式,并延用“講授—上機實踐—討論—二次實踐—講授”的教學模式,來改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為了形象教學,配置了大量教學素材,使講授內容具體化、實用化,便于學生接受。盡量在講授中讓學生自主設計和創新課題,使學生在研究和創造中對各類軟件和模型的應用進行研究。學生需要在軟件的不斷更新中提高融會貫通的能力。如:引入學生自主性實踐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就業趨勢,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化工軟件流程操作中實踐內容的順序安排上由淺到深,相互滲透,循序漸進,使實踐內容更加符合行業對接的應用實踐和方法的發展方向,內容分布更趨合理。
2 ? ?改革對策及思路
2.1 ?“應用操作技能培養評價體系”需要完善
行業對接的應用技能雖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需要有效地滿足大化工行業中在知識與能力結構上不同需求的現狀,提高專業集群教育實踐性和創新性,使人才培養更好地服務于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強化第二課堂作為課程體系制訂的基本原則。同時,通過優化理論、實驗、實訓、實習及實踐訓練模塊的課程設置和學分設置,進一步推動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形成培養創新能力的“化學化工知識—課堂實踐教學—培養操作技能—企業實際應用”一體化的教學培養模式。
2.2 ?與“卓越工程師培養”還需進一步接軌
在教學實踐工作中,雖然結合了化學化工生產實際,并圍繞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以卓越工程師培養為導向進行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目前所形成的模式還很粗淺,需要更緊密地結合面向化學化工類企業特色的現代技術與化學工程與工藝,找到優化的、適合學生,使化工軟件能力提高的方法。
2.2.1 ?優化課內、強化課外
以企業行業標準為導向,推進應用型課程建設改革,打破課程間的壁壘,加強課程在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系與綜合,進行課程重組和整合,減少重復,提高課程內容的綜合化,改革人才培養方式,把應用型人才教育工程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即在已有學習基礎上,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質結構,寓素質教育于能力教育之中,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企業行業接軌4年不脫線,營造良好的工廠學習技術氛圍。
2.2.2 ?持續進行技能訓練
不斷調整、完善和改革對專業培養計劃需要進一步調整,同時對于不同專業方向和專業基礎的課程和課程體系設置進行優化,使之趨于科學合理,充實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方能培養出未來工作中技術應用能力超強的學生,發揮學生在專業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8個學期的多種形式的與企業培訓接軌的專業課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技術意識和操作能力,實現實踐技能的合面提高。
2.2.3 ?接軌行標,服務就業
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專業基礎扎實,操作能力過硬,服務面寬的高級專門人才[8]。加強實踐和理論聯系原則,改革課堂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面向實際,提高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各類實習和社會實踐質量,大力開展職業技能訓練比賽、課外科技、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
2.2.4 ?培養雙師,鍛煉隊伍
培養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不僅需要學校的頂層設計和領導思想,同時需要具有高的教學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與企業共同研究開發專業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甚至雙方相互參與生產和教學[9]。只有通過與企業人員增加接觸、不斷學習磨煉、參加企業行業的培訓、考試,才能培養更多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出企業行業所需的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
3 ? ?結語
目前形勢下,具有行業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唯有圍繞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以卓越工程師培養為導向,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準繩,進行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貫穿“立足基礎、加強能力、注重層次、突出特色”的設計思想,著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工程意識、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應用技能、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團隊協作的精神。同時利用第二課堂各模塊,包括課外創新學分實驗、開放實驗室專業實驗、專業社團活動、學科競賽活動等,大力加強實踐教學,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才能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化工類人才。只有牢牢抓住課堂教學,切實將具有行業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融入教學,才能促進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麗敏,何丹鳳,劉洪勝,等.化學化工類專業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淺論[J].化工時刊,2013(8):42-43.
[2]潘 ? 路,王鳳武,鮑 ? 霞,等.化學化工類應用化學本科專業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10):15-16.
[3]劉悅彬.試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2):9-11.
[4]曾鳳春,丁 ? 杰,黃生田,等.工科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S1):40-41.
[5]李龍星,藍 ? 海.藥學無機化學課外實踐探究活動的嘗試與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10(6):23-24.
[6]韓鶴友,陸冬蓮,梁建功,等.農林高校應用化學專業發展定位的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21-23.
[7]項華錄,何春艷.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18-19.
[8]劉 ? 堯.地方高校辦學特色、發展誤區及其矯正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07(11):32-34.
[9]王麗敏,何丹鳳,孫莉群.化學化工類專業學科-專業-課程建設三中心一體化改革與實踐[J].化工時刊,2014(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