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劍鳳
白城市通榆縣第二實驗小學不斷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以信息化促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提升辦學水平,將學校做精、做強。
學校以“領導懂、骨干精、全員會”為基本要求,按照“按需培訓,講究實效,分級負責,形成團隊”的原則,實行教師全員培訓和骨干培訓。每學期進行一次Office等軟件的操作使用提高培訓?,F在,學校全體教師都能夠熟練利用網絡搜索資源進行備課、制作課件,具備信息整合能力。學校班班通設備的使用率達到100%,所有任課教師都能熟練應用多媒體平臺,應用最新的教學資源進行講課,大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學校教師在“人人通”大賽、博客大賽、優質課大賽、學生微電影比賽、論壇之星大賽、攝影大賽等各項比賽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大幅提高,在教育局組織的教學質量檢測活動中,學校語、數、外三科的平均成績在全縣排名第一。另外,學?,F已建立網絡系統、應用系統、保障系統三套信息綜合化平臺。
健全的網絡系統
學校的網絡系統主要包括學籍管理系統、電子備課系統、校園監控系統、教學儀器管理系統、視頻會議系統、校園網站系統。其中學籍管理系統是一套國家統一的管理系統,這是學校安裝的一套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人臉識別簽到,避免代簽,并能準確掌握教師的到校時間;電子備課系統,通過Office“一起寫”功能實現多名教師異地集體備課;校園監控系統,利用監控設備對學校場所進行全方位、全高清視頻立體化管理和監控;教學儀器管理系統是科學實驗室、圖書室常用的管理系統;視頻會議系統,主要用于召開網絡會議,領會上級精神和要求;校園網站系統是學校對外宣傳和對內管理的主要窗口,做到了“學校有網站、班班有主頁、個人有博客”。
完善的應用系統
學校的信息化應用系統主要是資源庫系統和各種網絡聯系群組。教學資源庫包括教學課件、教學素材、教學設計、優秀訓練題、集體備課資源的共建共享。資源庫內容的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區電教中心的資源庫內容;二是學校購買的一些教學軟件、資料;三是教師自主開發一些課件。學校每學期組織教師進行自制課件評比,參評的課件在資源庫中共享。另外,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有高度適用性的論文、教案等資源進行動態資源分類入庫,力求簡便易用。各種群組的建立,方便了領導、老師、學生和家長間的溝通。
安全的保障系統
學校通過主控室努力提高網絡安全的管理水平,加強網站、服務器的安全防控,對校園網內計算機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控,及時查、殺毒,減少校園網內病毒的傳播。學校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校內計算機的應用監控,杜絕了教師玩游戲、炒股等不良現象,嚴禁教師利用學校網絡散播不實消息、謠言等。
信息化對教育的影響是深刻的。學校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和使用還在不斷探索中,相信在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學校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出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