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其新
哈佛商業周刊前任主編坎特曾表示:“最善于創造良好工作環境的企業,將能吸引并留住技能最優秀的員工。”而這個環境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提高員工的自尊。
員工個人角度差異很大
研究顯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員工自尊水平也越高,同時,學歷層次越高,員工在工作中對自己的要求與期望也會越高,其自我價值的肯定和接納度也會越積極。
城市員工的自尊水平高于農村員工。通常來說,在城市成長、生活的員工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和參與實踐活動,見多識廣,多擁有積極的自我價值觀,能良好地保持對自我的接納。
已婚員工的自尊水平高于未婚員工。成家立業是被社會認可與肯定的,婚姻還意味著和諧的兩性關系,更能激發其出自我價值的肯定。
對工作中的新人而言,他們的工作能力與經驗較為缺乏,自我工作成就感體驗較少,自我價值還不能很好地得到體現。隨著工齡增長,工作經驗的積累,技能的提升,他們在工作中逐漸變成了能手、專才,工作成就感也會愈加提升,對自我價值和自我接納的感受也會愈來愈明顯。
管理者的影響
如果管理者在遇見問題時一味指責、批評員工,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損。員工受到獨斷專行、前后不一致的對待,會強化他們的依賴感,會變得依賴和順從。工作場景中的自尊感就會下降。管理者在員工出現失誤時,懷疑其能力,員工會感到在組織中價值降低,從而損害到他們的自尊。
企業是員工獲得勞動機會、報酬與心理支持的重要來源,在維系員工自尊、自信等有著重要的作用。企業積極提升員工自尊有助于員工們保持良好的“斗志”,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對企業發展大有裨益。
利用工作場所培養員工自尊
營造坦率、自由的工作氛圍,鼓勵自由坦誠發言,領導們的辦公室離員工更近些,便于交流和協作,均有利于提升員工的自尊心。
同時,管理者和企業還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企業應把員工作為獨特的個體對待,讓每個員工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從彼此的差異比較中學習成長。管理者還應控制破壞性的沖動,避免指責、說教、安撫等姿態。
團隊管理者如果能幫助員工完善自己,管理好他們的心理預期,也能規避或減少負面影響。要能誘發人身上自然存在的積極能量,更好地激發員工的積極行為。
重視提高員工的自尊感
管理者可以誠實、有尊嚴地對待員工,就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每位員工。注重員工選擇任務時的內部機制驅動,鼓勵和建議員工接受和完成工作任務。如果總以一種命令的語氣,很可能令人備受壓抑,不能從心底產生共鳴,這往往也會影響員工的自尊,制造出負能量,不利于充分發揮其積極性。
團隊領導者還可以根據員工的業績及其在組織中發揮的不同作用進行職務提升。管理者如果能給予他人責任,授予他人權力,能讓員工體會到來自上級的信任和重視,激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氣。對員工的行為和工作結果,管理者應及時給予相應反饋和指導,讓員工獲得全方位的提升。
管理者可以為員工提供較多機會,增加員工的自我成就感。同時,給員工的任務應具有多樣性和挑戰性。從事有意義的工作可能成為個人滿足的源泉,如果提供適當的條件,員工可能會自動尋求并承擔責任和義務。
管理者還可以平等地對待每名員工,尊重他們,用建議的口氣下指令;平靜、寬容地對待員工,給員工留面子;員工犯錯時,要多幫助、少批評;巧妙地贊美員工,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等。
個人自尊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個人的積極努力。當然,也需要采用積極有效的方法。
學會自我照顧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往往容易讓人們忽略對自己的關愛,忙于處理各種事務。高節奏的現代社會,常讓他們處于亞健康狀態。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高效的工作恰恰建立在學會休息、調節節奏的基礎上照顧好自己,規律、均衡膳食、喝好一杯水、工作間歇小休息、規律作息。
健康運動起來
白領人群大都缺乏運動鍛煉,選擇一項自己喜愛又能進行的體育運動,適當鍛煉能提高個人的自尊水平,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健康促進目標和計劃。在每天工作之余找到合適的時間進行運動。
運動后若達到心胸舒暢,精神愉快、輕度疲勞、食欲及睡眠較好、脈搏穩定、血壓正常,說明運動量適宜,身體狀況良好,可繼續運動。
發現自己的優點
低自尊的人很難想出自己的優點,這使他們不自信,產生很多負面評價,導致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能很好地完成,這又會進一步引起低自尊的狀態。
但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我們卻常忽視它們的存在。可以每天都堅持寫出身上的優點,并記錄在表格中。這些內容不局限于工作,也包括生活中的小特長、小愛好,當然也可以是你的外貌和性格。
創建自己的榮譽墻
也許你很少聽別人夸贊你生命中取得的榮譽和成就,甚至連自己可能都沒正確地看待你值得驕傲的地方。此時,你需要把所取得的“榮耀”列出來,幫自己更清楚地意識到這些。
改變和接納負面認知
很多時候,對我們自尊造成威脅的,并不是客觀事實,而是看待這些事實的方式和角度。你對這些事情的想法將決定這些事情對你的影響。您可能習慣于給自己許多負性評價,這將使低自尊更嚴重。問問自己,你的觀點是否符合事實或邏輯,其他的解釋是否更加合理。對比過后,可能會有新的方式看待當前的問題或處境。注意辨識那些曾讓你自尊受挫的環境或情境,辨識對待事情不應有的思考方式,形成正性的陳述駁斥負性的陳述,從而強化正性觀點。
(本文系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資金資助,項目編號D151100002315004)
(:大眾健康201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