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利麗
摘 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主要的自主游戲活動形式,其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材料之上的,因此,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至關重要。我園采用開放式材料投放為每個活動區配置了“小貨架”,并讓“小貨架”上的材料“流通”起來,以促進幼兒的自主游戲水平。基于此,我園以建構區“流通小貨架”的材料投放為研究重點,通過錄像拍攝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采用視頻回放并填寫觀察記錄表,從多個視角出發綜合分析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以便教師將材料“流通”起來,發揮材料更多元的教育價值,從而促進幼兒自主游戲水平。
關鍵詞:視頻回放;觀察;流通小貨架;材料投放;有效性
一、問題的提出
1、開放式材料投放能夠促進幼兒自主游戲行為
開放式材料投放,即對投放的材料不加任何玩法規定,一般以投放低結構材料和非結構材料為主。華愛華教授在《活動區活動中的幼兒學習與發展》中指出:“開放式材料將誘導孩子的游戲行為,幼兒控制材料,封閉式材料將誘導幼兒的個別化作業活動,材料控制幼兒。”“既然活動區活動是幼兒的自發性游戲,所以投放的材料主要應當是游戲材料而非作業性材料。”
2、我園“流通材料小貨架”的投放與實踐現狀
采用開放式材料投放,師生共同為每一個活動區添置了種類豐富、功能多元的“小貨架”,并讓“小貨架”上的材料“流通”起來。即“小貨架”是固定在某一活動區的,但“小貨架”上的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從其他“小貨架”上拿取,教師也可以根據觀察,有目的、有計劃的將材料“流通”到其他“小貨架”。
二、建構區“流通小貨架”材料投放的觀察記錄
(一)整體材料記錄篇——量化,簡便易操作
1、記錄材料使用數量,了解幼兒對什么材料感興趣
在“流通材料小貨架”上,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有的材料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選擇的比較多,而有的材料則放在“小貨架”上幼兒不聞不問,使用的頻率較低,有時我們還會發現孩子們出現材料不夠用的時候會到其他區域的“小貨架”上拿適用的材料。然而這些現象對于老師來說都只是走過看過,而沒有真正去量化的統計過分析過,因此,在材料的使用量方面我們首先要去統計、去觀察,然后再分析與跟進。
2、記錄幼兒建構作品,分析哪些材料更適宜建構
當用“視頻回放”后跟蹤觀察了每位幼兒的選擇材料情況后,教師要對整體的材料使用量做分析,整體分析哪些材料使用頻率比較高,這些使用頻率較高的材料投放的量合適嗎?是否夠用?而哪些使用較少,這些材料投放后幼兒擺弄的現象是怎樣的?還有哪些材料是幼兒自己從其他區域的“小貨架”中新拿取的?這些材料放在建構區有價值嗎?值得增加嗎?教師可以反復觀察、仔細研究,讓這些數據更有價值,更有說服力。
(二)個別材料記錄篇——聚焦,細致有重點
1、觀察新投放的材料,了解孩子對其是否感興趣
當幼兒在建構的過程中,到其他區域“小貨架”中選擇了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搭建時,我們需要及時記錄與跟蹤觀察,幼兒流通過來的新材料他感興趣嗎?在他搭建的作品中這個新材料選用過幾次?是怎么用的呢?用的數量多還是少呢?其他小朋友對這個新材料也感興趣嗎?這就是我們針對這一個材料進行聚焦、細致的觀察與記錄。
2、觀察幼兒建構作品,分析該材料是否適宜建構
幼兒選擇“流通”的新材料后都有自己獨特的玩法,在建構區,這個流通材料真的適合建構嗎?教師要反復觀察,并從幼兒語言交流中了解該材料是幼兒做了什么用途?重點通過簡單描述的方式記錄該材料在建構時的相關玩法,教師的觀察角度要更細致,觀察的內容要更聚焦,分析結果是是否適宜建構區。
1、觀察幼兒建構水平,分析材料如何促進游戲水平
觀察“流通小貨架”中材料的投放,不僅要觀察材料的使用價值,更重要的是需要分析材料投放后如何促進幼兒的游戲水平。借助觀察記錄表需要對幼兒在建構區的游戲水平方面進行個案跟蹤,了解該幼兒運用材料搭了什么、怎么搭的?例如:壘高、圍合、平衡……等游戲水平現象。
2、觀察幼兒互動行為,分析材料如何促進交往互動
“流通小貨架”中的材料投放從材料和數量方面都能夠促進幼兒交往互動,尤其是從其他活動區“流通”到建構區的材料是否也引起了幼兒的交往與互動?那么,幼兒在運用材料時什么情況下會有交往行為?他們是怎樣交往互動的?最終建構結果怎樣?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個別觀察的,從而發現材料的互動價值。
三、借助“視頻回放”觀察與記錄的操作要點
1、區域現場專注拍攝,視頻回放反復觀察
在區域活動現場,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專注于建構區的視頻拍攝,同時兼顧其他區域正常開展即可,暫時不做任何現場觀察記錄,避免教師“分身無術”造成區域現場混亂。在拍攝的角度方面盡可能做到整體取景,既能關注到個別幼兒行為的追蹤拍攝,也能針對材料給予近景拍攝,作品完成后掃描式拍攝,力求在拍攝過程中關注到觀察記錄表的內容,做到有目的、有計劃的視頻拍攝,為后期的觀察記錄及分析打下基礎。
2、材料使用量化記錄,分析材料流通共享
我們在觀察中更多的使用量化記錄,在材料的統計與增減中,教師要進行材料登記,觀察視頻中每項材料的使用情況,對于幼兒從其他區域的“流通材料貨架”中拿到的材料要進行跟蹤觀察,做好記錄并分析其有效性。
四、體會與思考
在持續進行了借助“視頻回放”觀察建構區“流通小貨架”的材料投放之后,發現教師和孩子的距離更近了,通過有效的反復觀察真正了解了幼兒在怎樣玩、玩什么,在材料的觀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收獲,尤其在建構區“流通小貨架”材料的價值和取舍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建構區“流通小貨架”的材料投放方面,我們還只是初步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而在其他區域的推廣和觀察記錄表的設計方面還需要繼續做好跟進,相信通過我們創設開放的、動態的“流通小貨架”,一定能夠使孩子們從走進區域的那一刻起,就會玩、喜歡玩、自主的玩、創造性的玩。
參考文獻:
[1]張雙琴.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的有效投放篇[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