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瑾 姜彥辰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和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我國資本市場趨向成熟。然而企業制度和管理監督機制的不完善,為企業發展埋下禍根,企業常因過分追求利益,而存在違規經營和財務造假問題,阻礙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本文回顧樂視財務報表,通過分析質疑其財務報表數據真實性并探析其深層原因,最后為防止上市公司過度盈余管理提出建議。
關鍵詞:樂視網;盈余管理;無形資產
一、 樂視網經營狀況概覽
2010年8月12日,樂視登陸創業板,成為全球第一家IPO上市的視頻網站,市值一度超越1500億。然而2016年11月7日,樂視控股董事長賈躍亭的一封陳述樂視近況的對內全員信,將樂視卷入輿論,股價一路下行,市值4天蒸發超過百億,蓬勃發展的樂視出現危機。2017年樂視走入困境,賈躍亭出走美國,將樂視再次推上風口浪尖。至2018年9月18日,樂視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業內對樂視財務報表一直爭議不斷,所得稅費用為負、少數股東權益巨虧、大額關聯交易等均顯異常。中央財經大學劉姝威教授曾在2015年發文質疑其業績真實性,卻不被大多數人認可。然而隨著2016年樂視財務危機爆發,其報表中的層層迷霧也被陸續撥開。
二、 樂視網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一)研發支出資本化率過高
企業會計準則第 6 號規定,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只有在滿足條件時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在實際工作中,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不確定性因素多,資本化率的確定較大程度上依賴于職業判斷。
一般來說,項目風險越高,項目的研發支出資本化程度越低。樂視耗費巨資研發的超級汽車、樂視手機等項目技術并不成熟,風險極高,理應采用較低資本化率,而樂視研發投入資本化率三年來分別為59.79%、63.35%、70.28%,遠高于用友、華為、格力等其他高新技術類企業。因此,樂視涉嫌將研發投入過度資本化,進而達到分期減值、攤銷、粉飾利潤的目的。同時,凈利潤隨著資本化率的增長不增反減,說明樂視研發投入效率并不樂觀,進一步印證樂視研發投入過度資本化。
(二)無形資產計量方法存疑
1. 采用直線攤銷法攤銷無形資產
一般地,影視劇的大部分收入在播映初期實現,其價值隨時間大幅度下降,根據會計謹慎性原則,同行業公司多采用加速攤銷法或庫存商品法,更加穩妥地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如優酷土豆在半年到十年不等期間對非獨家許可版權使用加速攤銷法,獨家許可版權用于播放時使用加速攤銷法,分銷時使用預期收入比例法;搜狐視頻在受益期內采用加速攤銷法;華誼兄弟將制作的影視劇作為存貨在庫存商品中核算。
而樂視采用攤銷年限按版權授權期限(一般為十年)的直線攤銷法。一方面,采用直線攤銷法使影視作品版權前期實現的大部分收入沒有與之匹配的成本。另一方面,攤銷年限過長,不符合其經濟使用年限。由此,樂視的攤銷方法選擇不當使得報表利潤虛增,不符合其經濟利益實現方式。
2. 將整個影視庫作為減值對象
與同行業的暴風影音、優酷土豆、華誼兄弟等對單個影片測試減值不同,樂視針對影視劇庫的整體版權價值作為資產組進行減值,即測算擁有的影視劇全部版權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預期可回收金額,與全部影視劇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比較,因而在減值測試中認為不需要對相關版權資產進行減值。然而,我國目前各企業都不存在版權減值的情況,對版權的減值金額均為零。因此,樂視在無形資產的減值處理上不合理,有粉飾報表的嫌疑。
(三)確認大額遞延所得資產
2014~2016年報顯示,樂視所得稅費用數額巨大且持續為負。究其原因,樂視三年來確認巨額可抵扣虧損,且有迅速增長趨勢,進而形成大量遞延所得稅資產,導致所得稅費用為負,其中截至2016年,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7.63億元。
暫時性差異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轉回,且未來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樂視確認如此龐大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明顯是對子公司的經營情況過度樂觀。以子公司中虧損最多的樂視致新為例,2014~2016期間分別虧損3.86億元、7.31億元、6.36億元,且并沒有轉虧為盈的趨勢,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都預計將處于虧損狀態。樂視在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時,沒有堅實依據支撐,大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形成存在不合理。而2016年樂視丑聞頻發后,迫于相關部門與輿論的壓力,在2017年報中,樂視調減可抵扣虧損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使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了92.77%,足見樂視此前在所得稅費用項目所做盈余管理數額之巨。
(四)利用巨額關聯方交易進行利益輸送
1. 利用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其他關聯方虛增收入
2015年,樂視向關聯方采購金額達27.1億,銷售金額達16.38億,其中7億以上形成雙方公司間的交易閉環。例如,樂視從樂視移動采購貨款和會員分成支出為3.46億元,又收取樂視移動公司9.71億元的會員、廣告、技術使用費收入,這映射了樂視“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商業模式。然而,樂視并未披露在其經營模式下的會員收入、銷售收入如何在樂視及其子公司間分攤,而樂視移動因此收入難以覆蓋手機制造成本,利潤隨手機銷量升高反而下降,反映了樂視的盈利是以同一控制下的其他關聯方的巨大虧損為基礎的,存在利益輸送。
2. 利用合并范圍內的關聯方粉飾利潤
在合并報表中,伴隨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逐年上升,少數股東權益虧損數額成倍增長。樂視將其非全資子公司作為利益輸送的工具,為母公司背負巨額虧損,從而粉飾報表。
樂視控股公司中存在適用不同企業所得稅稅率的納稅主體,其虧損的非全資子公司適用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而樂視網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所得稅稅率。一方面,樂視受其非全資子公司虧損的影響降低25%;另一方面,通過利益輸送而使利潤更多集中在母公司而享受所得稅稅率為15%的稅收優惠。
(五)收入確認方法不當
樂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為終端業務收入與會員及發行業務收入,共占總營業收入約80%。但這兩種收入的確認都受到外界質疑,存在不當的處理。
1. 終端業務收入確認方法脫離銷售模式
樂視銷售終端產品的模式為“終端+會員”的捆綁銷售模式,因而終端產品銷售所帶來的收入理應在終端業務與會員業務兩者之間分攤。但樂視根據當月實際銷售的智能終端產品數量和銷售單價確認當月終端銷售收入,使捆綁銷售的會員費收入一同流入終端業務收入,從而彌補終端業務收入的毛利虧損,給投資者帶來終端業務持續進步的假象。
2. 會員費收入確認與成本不匹配
會員費收入的確認應伴隨虛擬產品相關風險的轉移,即在發行商完成應為會員提供的權益時方能確認收入。樂視用戶購買會員后,在會員有效期間,樂視需提供播放流暢、內容豐富的影視庫服務,相應地,樂視理應分期確認會員收入。但實際上,樂視根據當月實際銷售的服務價格確認當期會員收入。因此,樂視網將虛擬商品銷售時點作為風險和報酬轉移時點并不合理,會產生收入與成本不配比的現象,并且有利用財務舞弊虛增利潤的嫌疑。在眾多業內人士質疑聲之下,樂視被迫自2016年新增一條對于會員收入的確認政策:“實際銷售的服務超過一年以上的逐年遞延。”改變了以往一概根據當月實際銷售價格確認當期收入的做法。
三、 樂視網盈余管理的深層原因
(一)商業模式冒進
樂視著力打造“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系統”,產業鏈涵蓋了視頻制作與發行、電子商務、終端市場、智能汽車等多種業務,旗下包括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樂視體育、樂視控股等上百家公司。樂視產業鏈持續拓展,業務領域越來越廣,并且將投資重心放在重資產領域。截至2016年,樂視在終端業務與汽車領域“燒錢”累計超過700億,而這些重資產業務投資力度大、回收期長,公司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其快速擴張。
但是樂視很多業務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利潤根本無法支撐其擴張速度。樂視主打的“超級電視”終端產品,為了搶占市場、贏得用戶,以低于成本價賣出,出現越賣越虧的局面,讓樂視本就激進的投資戰略雪上加霜。
(二)“一股獨大”,內部控制制度失效
從樂視的股權結構看,2015年最大股東賈躍亭持股36.8%,而第二大股東僅占5.4%,形成了一股獨大的局面。賈躍亭同時擔任樂視集團中多家公司的董事長、CEO等治理層與管理層的最高職務,董事會、高管層的其他成員成為其跟隨者,甚至是實質上的一致行為人。公司公告顯示,公司所有董事會決議投票中,基本均為五人全票通過,幾乎沒有反對票與棄權票,進一步印證了近乎一人掌權的局面。
同時,企業內部控制的缺漏,難以有效抑制“一股獨大”帶來的戰略冒進。一方面,樂視并未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只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監測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風險,而非提前預估和規避風險。另一方面,樂視將財務部與審計部劃為一位,難以保障內部審計獨立性。而內部審計工作底稿嚴重缺失,加劇了審計質量的低下,為過度盈余管理提供便利。
(三)關聯方幕后股東同源
樂視利用母子公司間利益輸送粉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使子公司背負大額虧損,損害少數股東權益。這一手段的根本依托為樂視控股股東和虧損子公司少數股東的幕后控制人實際相同,均為賈躍亭本人。樂視年報中披露其合并范圍內的子公司中,非全資子公司直至2017年全部持續巨虧。以樂視電子商務為例,其于2014年4月由樂視網、樂視控股和樂榮控股(實際投資人為賈躍芳和賈躍亭)出資組建,樂視持有其30%的股權,同時具有賈躍亭委托的40%表決權,達到實際控制,但40%的委托表決權可以被賈躍亭隨時收回,即可根據樂視電子商務的盈虧狀況主觀控制其是否被納入合并報表范圍。2015年樂視電子商務僅虧損235萬元,且其少數股東持股比例大,對合并報表影響數額更小,因此將其納入合并報表之中;然而2016年其虧損達到7.73億,樂視便將其分離于合并報表范圍之外,美化樂視凈利潤。因此,控股股東與少數股東背后為同一控制人為樂視進行利益輸送進而粉飾報表提供了便利。
四、 ?建議與啟示
(一)企業自身加強內部控制,提高商業道德
樂視內部股權結構失衡,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為其埋下禍根。企業應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明確權責分配,設立風險管理部門,完善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確保董事會、監事會的獨立性與專業性,真正發揮監督職能。同時,也應加強公司管理層的商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人員職業素養,從意識上抑制過度盈余管理行為的發生。
(二)加強審計師職業判斷與風險意識
外部審計人員應參照企業會計準則,客觀、公允地進行職業判斷。但在樂視企業年報出現上述明顯差異于同行業企業的異常情況下,樂視2014~2016年的審計報告仍出具無保留意見,只列示強調事項,而未保持專業懷疑態度進一步搜集審計證據。
企業會計準則存在的不確定性和可選擇性給予盈余管理一定空間,審計人員應保持質疑以發現風險并按實披露,保持自身獨立性與專業性,出具合理審計意見。
(三)投資者避免盲目投資
樂視報表的問題早在2015就出現端倪,但仍有大量投資者持續追捧樂視。究其原因,部分投資者被賈躍亭的美好藍圖與不斷攀升的股價沖昏了頭腦,而忽略了對樂視的基本財務分析。跟風投資不僅會給投資者本身帶來損失,也會擾亂資本市場秩序,造成資源錯配。投資者在任何時候都應保持清醒,重視基本分析,不要被一時利益蒙蔽了雙眼。
參考文獻:
[1]喻凌云.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應對[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8(18):58-59.
[2]李艷紅.基于還原法的利潤真實性探析——以樂視網為例[J].財政監督,2018(13):94-100.
[3]竺素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的深層思考[J].財會研究,2002(01):38-40.
[4]高熙濃.影視作品版權的會計問題探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7.
作者簡介:張學瑾,姜彥辰,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湖南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