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摘要:《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然而,現實中許多老師心力交瘁地更換環境,片面注重體驗環境,忽略了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重要作用。為此,本文通過提出了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的精神與物質方面的前提條件,闡述了由此產生的對于教師、幼兒以及家園共育方面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幼兒參與;環境創設;意義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然而,現實中許多老師心力交瘁地更換環境,片面注重體驗環境,忽略了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重要作用。為此,本文通過提出了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的精神與物質方面的前提條件,闡述了由此產生的對于教師、幼兒以及家園共育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于教師而言
(一)減輕環創中的負擔
身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都明白幼兒園環境需要根據幼兒發展特點、主題變換來定時更換布置。再加上環境布置本身的復雜與繁瑣,許多教師常常為此感到頭疼。因為,環創過程需要解決場地、主題、收集材料、制作手工等一系列問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而我們教師每天的主要時間都放在組織孩子活動上面了。毫無疑問,將環創的工作全部交給教師的話,教師會是多么心力交瘁。這時,就需要邀請幼兒來擔當教師的小幫手,作為環創的小主人,為環創建言獻策,收集相關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創作繪畫作品。有了幼兒的參與,解決了環創的主要問題,教師只需要恰當引導幼兒自主創設,那么,教師們的環創壓力自然而然也就有所減緩,不再將環創視為苦差事。
(二)加深對幼兒的了解,利于因材施教
教師通過幼兒的討論、作品以及評價,加深對班上幼兒的整體興趣與能力水平的了解,更加關注個體差異的發展情況。從而,在今后的活動中采取針對性教育措施,發展、健全幼兒個體。
(三)利于開展環境教育
幼兒自己創設的環境基于他們自身的興趣,成于他們的付出,是他們非常熟悉的環境。對于這樣的環境,幼兒是喜愛融入,積極探索的。如此,有利于吸引幼兒與環境互動,調動幼兒作用于環境的積極性。那么,教師展開環境教育,幼兒將會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二、于幼兒而言
(一)激發好奇心與探索欲望
幼兒天性好奇,對周圍的事物充滿求知欲。讓幼兒參與到環創中來,使他們能夠結合主題,按照自身意志設計班級環境,從單純的環境體驗者轉變成環境的創設者。這一角色的轉變,會讓幼兒感覺很新奇,紛紛躍躍欲試。最后,幼兒將自身想法轉化成行動,去探索環創的奧秘。
(二)發展思維與實踐能力
在環創中,幼兒既要根據教師的引導、環創的主題、材料、場地條件等來思考如何進行作品的創作以及確定環境的主題與規劃。在確定主題的過程中,幼兒都積極討論發言,踴躍為環境創設出謀劃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幼兒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力,認真動手布局環境,創作出一件件富有童真又各具特色的作品。
(三)提升創作自信心。
以前進行繪畫和手工活動時,我發現幼兒們總是放不開手腳。自從給幼兒提供參與環創的機會后,幼兒極具主人翁意識,創作的作品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與大氣。因為,教師讓幼兒明白了自己才是環境的主體,是環境的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創設或者改變環境。由此,幼兒在創作方面自然信心倍增。
(四)自我展現充足。
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經提出的活教育教學的十七條原則之中的原則一和原則二主張但凡是幼兒自己能夠做到和想到的,應當讓他們自己去做與想。教師主動請幼兒參加環創,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所思所做創設自己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展現了各個方面的發展能力。
(五)樂意體驗環境。
環境與幼兒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幼兒自主創設的環境出自他們自身的意愿與興趣,完成于他們的實踐。當幼兒處于處處布滿自己的心血與作品的環境之中,會油然生出愉悅感、成就感與歸屬感。于是,他們更加樂意融入、體驗并探索環境,這就是幼兒與環境之間相互的積極作用。
三、于家園共育而言
(一)增進家園溝通
平日里,家長們了解幼兒園工作的途徑無外乎接送幼兒、參加家長會與家長開放日以及教師發布的圖片和通知。雖然,方式不少。但是,由于接觸的時間短,內容較少。因此,了解到的信息也不夠全面與具體。在環境創設中,教師通過幼兒發動家長,收集環創材料,制作親子手工,耐心向家長解釋收集材料以及親子手工制作的益處,誠摯感謝家長的支持與幫助,并向家長展示他們幫收集來的材料幼兒做成的作品,讓家長能夠看到他們幫助的體現。從而,讓家長從實踐中真正體會到幼兒園工作離不開他們的積極配合與支持,促進家園雙方的理解與良性互動,利于形成更加健康的家園關系。
(二)密切親子聯系
家長在幫助幼兒收集環創材料以及陪同或者共同參與手工制作的過程中,無形之間也拉近了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提高親子親密度。茜茜小朋友的媽媽在上交班級親子手工作品比賽之后對我說:“老師,當我答應茜茜和她一起制作手工的時候,她可開心啦!一直跟我討論要制作什么作品。并且,我為了能夠完成作品,特意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待在一起。通過這次手工,我才發現原來茜茜很喜歡藍色和兔子,這是我以前沒有關注到的。而且,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和孩子相處了。真的很感謝能有這樣一個既能和孩子相處,又能陪伴她快樂成長的機會。”顯而易見,通過此次手工制作比賽的契機,這位家長重新意識到親子聯系的重要,加深了對自己的孩子的了解。并且,也成功地拉近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這對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Z].2001-9.
[2]中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2012-10.
[3]楊彥.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與指導[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179-184.
[4]楊文.學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7:64-66.
[5]王燦燦.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簡”與“活” [J].早期教育,2018,11: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