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在群眾生活標準全面提升背景下,服裝設計工作也成為了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宋錦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環節,需要我們不斷進行傳承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提升服裝設計的合理性。為此,本文就將對宋錦在服裝設計中的傳承和創新應用進行詳細研究,希望對我國傳統文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宋錦;服裝設計;傳承;創新
近年來,宋錦逐漸在群眾生活中得到發展,因此人們對宋錦也有了更大的認識。宋錦起源于蘇州,也被稱作為蘇州宋錦,而蘇州也被冠以我國錦繡之冠的美名。在2014年開展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中,與會領導人都身穿綜合中國特色服飾,在這些服裝中,大部分面料都是蘇州宋錦。由此可見,宋錦在服裝設計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就將對其傳承和創新進行詳細研究,希望對這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幫助。
一、宋錦的種類和特征
早在2500多年前,宋錦就被應用在服裝設計中,晉平公身上所穿的服飾就由宋錦所制成。宋錦屬于典型的織錦類紡織品,共分為四十余種,主要類型為三種,分別是大錦、匣錦和小錦。
在宋錦中最具備代表性的就是大錦,其經常被應用在名貴字畫的裝飾中,大錦的主要特點就是質地厚重、有著較為精美的圖案,可以用金銀線進行編制。重錦相對而言更加貴重,圖案樣式也更加豐富,一般主要應在宮殿中陳設品的展示上。大錦中的細錦無論是在材料選擇還是技術手段上都更為顯著,因為其紡織方法比較簡單,易于生產,所以被更多的應用在服裝設計工作中。宋錦是對歷史文化進行記載的重要方式,在宋錦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們也能對古代服裝生產的興衰發展有著更精確的掌握,了解古代社會的經濟發展和變化。
二、服裝設計中的傳承和創新
宋錦在近幾年社會發展下得到更有效的傳承與創新,國家相關部門對這項工作也逐漸引起了關注。傳統宋錦在自身特點作用下更多的被應用在書畫裝裱綜合或是背面設計中,但是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往往會受到較大限制。所以設計師也需要針對宋錦特征對其進行必要創新,保證在服裝設計中得到更大發展。
(一)色彩
宋錦是對手工藝術家智慧和才華的表現,因此借助宋錦的色彩,往往也可以掌握古人對色彩搭配的主要方式。在2000年前,宋錦的是中采用的是天然燃料,這種染色方式搭配宋錦特殊的制作手藝,可以展現更為豐富的視覺感受。宋錦特色主要是采緯顯色,這種方式可以在制造過程中分段更換顏色,因此對色彩轉變更為方便。在色彩搭配過程中,宋錦底部和花色往往不會采用對比顏色,而是會選擇鄰近色。在配色方式上,通過對經緯的合理應用,往往會轉變出更多樣的花色。傳統染色工作中,會采用更為豐富的天然燃料,由于工作方法需要采用手工染色方式,因此制作時間較長,需要花費較大的制作成本。
(二)工藝特征
宋錦的制作工藝較為復雜,以經線和緯線同時顯花為主要特征。元、明、清三朝以后所形成的以經面斜紋作地,緯面斜紋顯花的錦又稱宋式錦、仿宋錦,但統稱宋錦。就廣義而言,宋代的宋錦同于宋代的蜀錦。當時所稱的蜀錦和宋錦只是產地不同,但蜀錦形成得更早。宋錦繼承了漢唐蜀錦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又創造了緯向拋道換色的獨特技藝,在不增加緯重數的情況下,整匹織物可形成不同的橫向色彩。織造上一般采用兩經三緯的方式,也就是經線用底經和面經,底經為有色熟絲,作地紋。面經用本色生絲,作緯線的結接經。
(三)藝術特色
蘇州生產的宋錦,織工精細,藝術格調高雅,具有宋代以來的傳統風格與特色,與元明時期流行的光澤艷麗的織金錦、妝花緞等品種有著明顯的區別。傳統宋錦的生產制作,工序很多,從繅絲染色到織成產品前后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其產品的基本特點是采用了經線和緯線聯合顯花的組織結構,應用了彩拋換色之獨特技藝,使織物表面色線和組織層次更為豐富。這一技藝特征被后來的云錦所吸收,并一直流傳到當代的織錦技藝上。在藝術風格上,以變化幾何形為骨架,內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紋等,配以和諧、對比的色彩,使之艷而不俗,古樸高雅。正因此,自宋代起,宋錦便取代了秦漢時期的經錦、隋唐時期的緯錦,并在宋、元、明、清得以蓬勃發展。
(四)圖案
傳統的宋錦主要圖案以花卉、動物或是幾何圖案為主,當前眾多設計師在對其進行傳承和創新過程中,進行了傳統紋飾和現代設計要素的創新。作品和傳統宋錦存在相連性。由于宋錦在結構和工藝上的特色較為顯著,因此當代創新中并沒有對其基本格調進行轉變。
最近幾年,復古旗袍逐漸成為了群眾關注的重點,宋錦不僅在面料特征中凸顯了花紋,更注重衣服的舒適性,意在凸顯嬌柔特點中,盡顯女性特色。雖然宋錦制作工藝比較復雜,但是在現代設計師的創新與發展下,宋錦也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近年來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宋錦產品在服裝設計領域中的應用也更為完善。宋錦不僅在外觀上有著較為豐富的觀感,同時還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員,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對其進行發揚和傳承。設計師在今后發展中,要想讓大眾更準確了解宋錦,傳承宋錦,就需要積極配合商家進行審美方式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將中國服裝更好的展示在社會舞臺上。雖然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多種多樣,但是宋錦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在今后發展中我們仍然要就加強其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引導廣大消費者進行理解,從而將宋錦引進與百姓家中,發揮其獨特的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問志秀,喬南.宋錦在服裝設計中的傳承及創新應用[J].天津紡織科技,2018,16(2):4-6.
[2]邵芳.中國刺繡與法繡的異同及在服裝設計中傳承創新的思考[J].設計,2018,27(17):103-105.
[3]馬新敏,戚菲菲.服裝設計中的技藝傳承及其創新應用[J].紡織導報,2018,39(2):81-82.
[4]屈楊.淺論陜北原生態剪紙及其服裝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J].山東紡織經濟,2012,19(11):94-95,112.
[5]戴瑩.服裝史角度下關于中國風服裝設計的思考[J].美術文獻,2018,29(9):107-108.
作者簡介:鄭葉(1984.09-),女,民族:漢,籍貫:來賓,學歷:大學本科,現工作或學習單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服裝與形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