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入手,通過分析其在融資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力爭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以改善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融資難題。幫助小微企業走出融資困境,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融資成本
一、 小微企業現狀分析
小微企業,主要針對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比如武漢的漢口北專業市場和漢正街小商品批發市場中的大多數企業都是小微企業。但是基于武漢市樣本企業的數據說明武漢市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較高,分為三類成本。第一類貸款利率上升幅度大,第二類中間成本高,第三類需要支付摩擦成本,進一步探討融資成本對于融資渠道實施的效果影響。根據融資成本因素嚴重影響小微企業融資的結論下,尋求降低融資成本的方法。通過搭建Lasso和Copula模型,憑借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提供的銀行信貸,建立這個復合型融資渠道來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佐證成本在小微信貸市場的重要性,說明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還大有可為。
以官方給出的小微企業界定標準,據《湖北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顯示所呈現湖北省小微企業特點:一是第三產業占有明顯優勢,當前全省共有第三產業的小微企業法人單位約為29.24萬個,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95.5%,其中,零售業6.12萬個,占20.0%,批發業5.53萬個,占18.1%;二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小微企業從業人員530.24萬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50.5%;三是對經濟發展貢獻巨大,小微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42921.99億元,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30.2%,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工業12202.57億元,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8.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1776.56億元,占8.3%,房地產開發經營4965.37億元,占3.5%。而武漢是全國商貿物流的重要基地,是全國小微企業商業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從樣本群中的武漢小微企業多從事批發業、零售業等產業,可以提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和服務,起到便利民生的作用。扶持小微企業,鼓勵大眾創業、便利民生,也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招”。因此小微企業是武漢市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而一些財務規范和擁有良好前景的小微企業在進行融資借貸方面有較強的優勢,特別是具有優秀個人品質的小微企業主成為銀行評估小微企業貸款資信時的重要指標。
二、 小微企業融資所存在問題
(一)融資渠道狹窄
對于廣大小微企業來說,從業人員數量少,技術含量不高,規模與產值相對較小,擁有固定資產少、缺乏抵押物等是其所擁有的顯著特點,因而也導致了小微企業在融資渠道選擇方面過于單一。受自身經濟實力、企業規模和管理水平等的限制,小微企業內部融資能力實際并不高,這使得許多小微企業主將目光投向了外部融資。然而,大多數小微企業外源融資主要來自銀行,但由于企業內部固定資產少,優質抵押品更是匱乏,企業資信情況平均較差,導致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期限較長的抵押貸款相對較難,而想申請到信用貸款更是難上加難。
(二)融資成本高
根據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發布的《小微企業融資報告》顯示,借款成本在5%~10%之間的小微企業約有六成;而余下的近四成小微企業,其借款成本超過10%。而即使在央行進行降息之后,小微企業也普遍承認未感到降息帶來的成本降低。這主要是由于小微企業盈利水平不穩定、抗風險能力差、缺乏合適抵押物,從而導致其貸款議價能力較弱,央行降息的效力大部分被大企業所吸收。更重要的是,小微企業大多存在著資金需求“額小、期短”的特性,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利益驅動下更傾向于把款項貸給盈利穩定、貸款規模大的大企業,而非小微企業。可見,小微企業想要從銀行獲得貸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財務風險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微企業地位較弱,在與上游供貨商議價時處于較為被動的位置,與其他大中型企業相比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小微企業自身資信狀況不佳,企業實力、生產規模都無法與大中型企業相比,所以往往需要預付部分貨款。類似地,為了取得業務、擴大銷售,小微企業在向下游經銷商進行銷貨時,又不得不采取賒銷等具有吸引力的手段。這樣一來,企業的資金被大量占用,在資金本就不充裕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經營,小微企業不得不進行融資借款;這種經營模式會因為上游供貨商或市場價格原因導致小微企業出現財務困難,如原材料購買資金不足、無力支付下一輪生產資金、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等,嚴重時資金鏈斷裂導致其償債能力受到影響,這將加劇融資風險。
三、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小微企業自身管理松散,信用觀念淡薄
目前,國內的小微企業多為家庭或家族式企業,其創業者大都出身草根、學歷有限。因此,管理上更依賴于情感管理、經驗管理,缺乏現代專業管理理念,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多為掌權人的一言堂,管理透明度差。企業信用觀念淡薄,賴賬現象屢見不鮮,有調查顯示在有借款的企業中,“部分償還”或“未能償還”的比例達到10%以上。此外,為了逃避稅收或為了獲得銀行貸款而選擇偽造、美化財務報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都為未來進行信用評級埋下了隱患,不僅影響了企業形象,還使企業在以后難以取得信貸資金。
(二)擔保體系不健全,宣傳不到位
由于小微企業信用程度普遍較差,無法從銀行申請到信用貸款,因而其融資方式主要以擔保類貸款為主。然而,就目前而言,擔保業在我國尚未形成統一合理的體系。就擔保公司角度而言,該行業進入門檻低、經營不規范、內部操作程序不完善,大量擔保公司缺乏制衡與約束機制,同時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就廣大小微企業來說,我國的擔保機構少、規模小、產品種類單一很少有特別符合條件的擔保服務。更重要的是,小微企業在辦理貸款抵押業務時,周期長、收費高、手續雜,這對資金需求呈“少頻急”特點的小微企業來說無疑是個阻礙。特別是收費環節沒有具體統一的標準,往往存在著項目多、標準亂等問題,重復收費、強制收費等現象也時常出現。
(三)缺乏完善的征信體系
目前,我國信用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信息共享機制缺失,銀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調查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②征信法制建設相對滯后,缺乏全面系統的征信法律法規,以此來規范整個信用征集流程;③評級機構發展緩慢,尚且缺少統一的數據庫進行記錄。由于信用評級狀況是銀行貸款審核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因而一套完整規范、統一適用的信用記錄體系在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尤為重要。
四、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解決途徑及建議
(一)樹立企業信用意識 逐步建立企業文化
眾所周知,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著信用意識淡薄、信用程度不高的問題,企業管理者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將企業信用建設拋在腦后,這就為企業日后的融資埋下了隱患,導致企業在資金鏈斷裂的危急時刻下借款無門。因此,樹立企業信用意識,不斷提高企業信用程度已成為廣大小微企業的當務之急。提升信用意識、樹立信用形象是其解決融資問題的關鍵。小微企業要完善自身財務制度,不但要定期編制企業財務報表,做到財務管理真實透明,更要保證財務信息真實可靠,以此打破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間信息不對稱的僵局。此外小微企業還應努力償清所欠銀行款項,嚴格做到按時按額還款,不拖欠銀行等金融機構債務。企業應將構建良好的銀企關系作為目標,以自身實力取信于銀行,真正解決融資難題,增強融資實力。
(二)構建區域金融市場公共服務體系滿足小微企業發展需要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除了完善各類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還應構建一套規范、合理、有效的市場服務體系。
首先,各區域金融市場應建立小微企業管理機構,針對小微企業制定相關優惠政策與發展規劃,對當地小微企業進行保護與監督。其次,還需建立強有力的政策執行機構,真正將國家及地區所制定的相關政策落實下去,保證信息傳遞的時效性與真實性。再次,對于民間融資還應起正確引導作用,組織搭建民間借貸交易平臺,規范民間資金交易行為,使民間融資在陽光下進行。
(三)健全小微企業擔保體系
目前,我國的擔保制度主要采用政策性擔保為主、商業擔保和互助擔保為輔的模式。但是,由于政策性擔保手續多、周期長、費用高,企業往往等不起也耗不起。因此,成立專業性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也不失為明智之舉。一方面,因地制宜的發展多樣性擔保機構,可以滿足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小微企業其特別的資金需求。國家可以通過免稅等優惠政策,宣傳并推動成立專門面向小微企業的擔保公司,以此促進我國擔保業發展的多樣化,同時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的途徑,推動擔保方式的創新。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應建立地方性的信用擔保體系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加大政策性擔保體系建設,盡可能簡化申請流程、縮短交易時間為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
鑒于目前我國擔保業發展緩慢,規模較小、承擔風險較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因而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法律規范其運營與操作,加強監管,提高中小擔保機構抗風險能力;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支持中小型、專門化擔保機構成立。此外,也要建立擔保資金風險補償機制,解決擔保企業的后顧之憂,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服務。
五、 結語
小微企業雖然規模小、盈利少且經常遭受市場波動的沖擊,但卻是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在國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就是解決小微企業最基本、最迫切、最主要的發展問題,就是解決關乎小微企業生死存亡的核心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這是企業自身、金融機構和政府服務三者的有機結合,缺一不可,也只有這樣,小微企業才能在發展的道路上迎來新的曙光。
參考文獻:
[1]陳國容.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癥結與解決之道[J].福建金融,2018(11):66-69.
作者簡介:張楠,武昌首義學院,湖北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