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琪

摘要:節奏感是音樂藝術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節奏能力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個人能力來說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而而節奏能力的培養作為一種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園時期的音樂啟蒙式教育是非常有意義的,節奏感培養的意義除了在音樂方面能夠提高兒童的藝術鑒賞和創作能力,還能夠更好的培養兒童的社會認知,價值觀的形成。本文通過探究非洲鼓這一節奏感強烈的樂器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來進行節奏感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關鍵詞:非洲鼓;節奏感;幼兒園教學;實踐;探究
引言: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將非洲鼓應用在節奏感節奏感培養教學活動當中的教學過程中,并通過幼兒在節奏感節奏感培養活動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即時反應,深入的了解孩子們對于課程進度的掌握情況,并不斷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完善教師的課堂設計內容,并再次將其投入到實際教學活動中磨煉。最后探索實踐中非洲鼓對于培養兒童節奏感節奏感的可行性,同時提出對于我國兒童相對有針對性的節奏感教育相關的教育實踐策略。
1 非洲鼓的應用對于兒童節奏感培養的意義
眾多的藝術家和科學家都表示節奏感是人類生來就有的本能,而節奏感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本能,一般擁有兩種解讀的含義,首先是人類對于周圍事物的發展進程的感知能力,其次是人類對于旋律的規律性認知,而無論是社會層面還是藝術層面,這兩種人類對于節奏感的理解內涵都是相通的。同時,節奏被普遍公認為是音樂的最核心的要素之一。達爾克.羅茲認為節奏是節奏感中最重要,并且認為是與人的生命關系最為緊密的要素,同時是節奏感活動和情感體驗的基礎。而非洲鼓是其中比較好好的實現手段。因為其中包含韻律,身體擺動,節奏感理解和節奏感的掌握。兒童通過肢體動作變現節奏感,同時舒展身體,有利于兒童的身體與心理的雙重發展。
2 非洲鼓節奏感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策略
2.1 通過非洲鼓的應用提高兒童對節奏的理解能力,提高對節奏感的興趣
通過音樂游戲法吸引幼兒注意,提升幼兒興趣。無論節奏感課程還是一般的音樂教育都是側重于幼兒藝術敏感性和幼兒氣質、性格、和情感方面的培養。得到了好的節奏感教育,讓幼兒們懂得如何用一定的規律性去表達情感,抒發內心。對幼兒的性格完善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節奏感游戲法無疑最能夠吸引幼兒時期的同學們的注意。例如我在教學中,組織幼兒們分為四個小組,進行合作演奏活動,例如小寶貝等一些曲目。通過合作演奏這些曲目,可以調動幼兒們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同學都能融入進課堂的氛圍當中,同時集體性的演奏能夠更快的讓同學們熟悉完整的曲目流程,并在不斷的個體與集體融入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問題,使教學過程不斷完善,并能夠讓幼兒們回憶起自己所接觸過的歌曲,為今后的音樂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實際動手自己完成樂曲的時候,也都能夠將歡樂的心情融入到打擊非洲鼓的節奏感當中。
2.2 通過節奏感完善兒童的情感表達,進而培養自身素質品質
在我們通過非洲鼓進行幼兒的節奏感培養的實際教學活動中,首先要注重教授樂曲的選擇,一方面要求歌曲突出鮮明的節奏感,使教學重點突出并兼顧幼兒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一定要對歌曲的內涵進行把控,一定要選擇歌曲內容積極向上的樂曲,例如愛國、孝道等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教育中都需要進行灌輸的思想,達到德育和美育兼顧的目的。同時正如前文所述,節奏感不僅存在于音樂當中,還蘊含著事物和社會的發展規律,在通過非洲鼓培養兒童節奏感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能帶給小朋友們聽覺上的享受,動手能力的實際操練,還要明晰我們還可以通過音樂節奏感讓同學們逐漸領悟人生方面的節奏感。節奏感是一種語言,對于兒童的教育來說,這種語言的易懂性是任何即使淺顯易懂的說教所無法比擬的,通過節奏,可以讓幼兒們領悟生活的美好,可以向他們灌輸基本的價值觀,讓他們形成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即使再小,由于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心理狀態,因此在教授相同曲目的時候每個小朋友會有不同的理解,同樣也可以達到個性化的培養方式,最終能夠獲得一種自身利用對節奏感的掌握來表達內心喜怒哀樂的能力。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們往往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容易造成課堂紀律的混亂,但是通過有規律性,有紀律性的非洲鼓演奏教學能夠從課堂和教學內容兩個方面引導幼兒們就行有節奏感的行為,培養幼兒們擁有對節奏感的節奏感的同時也對人生所必須的節奏感有一定程度上的掌握。
2.3 通過音樂游戲培養讓幼兒們在實踐中提升審美能力
數理化等科目有實驗課,但音樂也不是一門完全建立在理論上的科目,如果只對幼兒們進行樂理培養,那是教不會幼兒的。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善于觀察幼兒需求與教材之間存在的距離,并運用自身實際經驗適當地將各種元素更新補充到教材與教學活動當中。為了使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教師應當適當地組織同學們進行我稱之為音樂實驗課的活動,讓同學們不再單純以賞析者的身份開看待音樂,而是實實在在的融入其中。例如組織幼兒們進行音樂劇的排練和演出。
例如在課堂上我帶領同學們觀看過音樂之聲選段,同學們對里邊的情節和音樂旋律都很感興趣。因此我在部分課堂時間內組織了模仿音樂之聲音樂劇的教學游戲。通過對幼兒們舞臺感覺和歌唱能力的引導提升,讓同學們在期末完全掌握了音樂劇的全部內容并做了匯演。從而提升了美育教育教學目標。
3 結語
幼兒是社會的新生力量,他們更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充分的去尊重他們去感受他們的世界,要細心,更要有耐心的去正確引領他們認識可以表達內心的藝術形式,而帶有強烈節奏感的非洲鼓就是其中非常好的途徑,教育的目的就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我們要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使它充滿生活化,實踐化和趣味化元素。增強他們對于學習音樂藝術信心和好奇心,提前帶領幼兒們完成對世界的認知,為藝術知識的提前了解和掌握,為以后的成功路做好堅實的基礎。這同時也體現了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使教學有活力,使教育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曲麗麗.關于兒童節奏感素養教育的探討與反思[D].遼寧師范大學,2011.
[2] 葉申玲.節奏感教學中兒童節奏感素養的培養問題研究論述[J].北方節奏感,2016(01).
[3] 張明明.學齡前兒童節奏感行為培養若干問題研究[D].中央節奏感學院,2013.
(作者單位:廣州市黃埔區筆崗社區東區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