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帝
摘 要:為保證公路橋梁過渡段軟基的良好施工條件,降低此類路基的施工風險,有必要加強施工技術分析,為軟基施工方案的實施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在此基礎上,對公路橋梁過渡段軟基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
0 前言
軟土在我國的分布范圍較大,各個地區的軟土由于受其成因的影響,不同地區的軟土的性質之間存在差異,但是其都具有如下的特點: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壓縮性、低強度(簡稱“三高一低”),同時還具有低滲透性、高結構靈敏性的特點。
1 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施工工藝
1.1 粉噴樁加固
樁基礎加固是路橋過渡段軟基加工當中主要采取的加固技術,通過開展與土壤環境相符合的樁基礎施工,能夠實現對于軟基基礎土質的補強,從而增強路橋地基剛度和抗剪能力,保證路橋整體的穩定。在針對所處路橋基礎進行樁基礎方案制定時,筆者選定了應對淤泥土層的粉噴樁加固方案。在開展加固施工之前,施工方需要根據軟基基礎的環境特點,預先完成圖紙的繪制,通過圖紙在所處施工現場當中選定樁基位置。施工當中通過對軟基的挖掘,依次完成對于土體的碾壓和填充。在施工開展之前,要求施工方選定粉噴樁施工當中需要使用到的粉體發送器、生石灰、水泥等材料。
1.2 噴射注漿工藝
噴射注漿工藝再實際應用中,主要借助固結注漿孔的方式,對路基進行逐層加工。通常情況下,施工當中所選擇的注漿工藝,通常會將注漿孔設定為環狀形式,這種形態能夠保證再具體的加固施工當中實現保證環形分序,從而實現逐層加密。施工人員需要在注漿開始之前針對路基襯砌混凝土進行施工縫、施工缺陷檢查,保證注漿回填的密封性,只有在檢查無問題后,方可進行注漿。在實際注漿過程中,由于采用經過注漿孔的阻塞純壓注漿方案,因此需要時刻調控水灰比,避免產沙量過高,影響注漿效果。
1.3 填料質量控制
填料的類型和填料的具體運用,需要依托路橋過渡段軟基的土壤類型進行選定,其中土壤的液限、土壤的塑限等參數,都應當作為土壤篩分工作重點,通過繪制壓實曲線的方式,對填料應用的效果以及壓實方式、壓實次數進行曲線關系分析。施工方在進行填料選定時,需要將填料的滲漏行、透氣性以及干容重等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從而大限度地發揮填料在軟基補強加固當中的作用。
2 市政路橋過渡段軟基路面施工工藝
2.1 軟基深層處理
路橋過渡段軟基深層加固通常選用石灰材料,通過與深層土質進行攪拌,實現對深層軟基的加固。施工經驗表明,石灰材料更符合軟基路面的深層加固,因此再路面施工當中,施工方通常選擇采用石灰攪拌策略進行路面施工。具體施工當中,施工方首先需要選用砂石材料,對軟基路面進行攤鋪,攤鋪厚度一般根據實際的軟基土壤環境需求進行設定,完成攤鋪之后,施工方還需要借助粉碎機進行砂石的粉碎,同時將石灰材料摻入其中,完成攪拌,通過攪拌,能夠實現增強路面整體強度,同時根據施工經驗,過渡段軟基路面的承載力和抗剪力,都可以借助石灰材料攪拌得到提高,從而大限度地實現對以往存在的沉降問題、裂隙問題進行控制,具有較高的施工優勢。
2.2 堆載預壓工藝
在軟基路面的施工當中,通常選定排水固結法進行路面強度的提升,其中堆載預壓和真空預壓作為兩種常見方式,廣泛應用于路面施工環境之中。相比之下,堆載靜壓技術能夠緩解基礎土層當中因孔隙所造成的路面壓力增大問題,從而實現整體的加固目標。因此施工方在進行施工工藝和方案選擇時,能夠實現快速的過渡段處理,提高路面的應用能力。具體情況中,堆載預壓工藝所面對的是路橋過渡段橋臺所面對的水位變化、真空負壓力以及堆在正向壓力等方面的壓力,受到這些壓力的綜合影響,路面下放的土體會得到強度的增強,施工人員通過進行機械預壓,可以有效保持路面整體的固結壓力,從而避免因應力變化所造成的路面開裂問題,影響工程項目的整體穩定性。
3 軟基處理中聯合法的應用
所謂聯合法,主要是運用質量合格的沙礫層進行表層部分換填處理的同時,運用沉管成樁法實施CFG樁的施工。根據本工程項目的情況,需要在橋臺前端設置加密區,加密區長12m,通過采用等邊三角形的布樁形式,為施工提供一定的便利性。此工程項目施工中運用到的CFG樁,通過將較少含量的黏合劑添加到級配碎石中,提高了散體材料樁的剛度,并提高了橋梁的抗震與減震性能。依靠沉樁處理,使臺背深軟層的地基土相應的密實度得以增強,實現了縮小橋臺和臺背之間的剛度差值的目的,此時,過渡段位置的沉降曲線從最初的折線型改變成較為平緩的曲線形狀,從理論上來講,會讓行車處于平穩狀態。樁體材料的配合比為:水泥∶砂∶礫石∶水=4∶31∶44∶7。其中,水泥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中砂級配碎石的直徑為1.5~3cm,成樁后的樁身密度高于25kg/cm3,而7d后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則高于25MPa。加密區的樁身貫穿了松散的沙層與軟弱層,樁底在黏土層中,保證一定的穩定性,并采用等邊三角形布樁。然后,在CFG樁頂位置鋪設級配碎石加筋砂墊層,碎石粒徑為1~3cm,砂與碎石的含量分別是29%、71%。施工使用的加筋材料以較低延伸率且具有高強度的土工格柵為主,采用縱橫水平的鋪設方式設置2層,層間距為48cm。通過加筋砂墊層的設置,有效發揮其排水、隔離以及反濾作用。另外,其在路橋過渡段基礎的橫向剛度提升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明顯。通過CFG樁復合地基,不僅降低了地基的沉降量,而且使基礎豎向剛度獲得增強,為后續施工奠定了基礎。
4 結束語
在一般路基和橋頭路基之間設置過渡段能夠保證軟土地基變形協調,減小地基變形的不均勻性,有效減小了橋頭跳車對行車安全及舒適性的影響,能夠保證所建工程的安全使用。可為同類型軟土地區的公路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黃瑞章.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方案選擇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2]孫筠.已建軟基橋梁橋梁橋頭跳車的處治方法機理分析及試驗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