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娟 鄭彩麗
摘 要:隨著設施農業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和滿足,隨著設施農業需求問題,從農機產品價格與售后服務、農機產品的研制開發、農業機械的推廣、宣傳及農機發展政策層面,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狀發展對策
1 現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現狀
1.1 不合理的農機裝備結構是我國目前我國農業機械發展的現實情況,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農機工業的發展
據調查,雖然在最近幾年內我國的農業機械裝備發展較為迅速,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農機工業的發展也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農機的種類越來越多,并且機械的質量也越來越高,部分大中型的田間作業機具得到了更廣泛的使用,農機產品的結構和質量不斷的在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我國國情問題,導致目前農業機械的發展結構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小型機械較多,而大中型機械卻較少;種植機械較多,養殖、畜牧以及加工機械設備較少;動力機械較多,配套機卻較少。同時,由于我國的農業機械工業規模普遍不大,其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機械裝備結構不合理現象仍然存在,對一些農業機械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沒有很好的推廣。農業機械裝備制造企業沒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導致其生產的技術含量較低的設備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農業生產的需求。
1.2 我國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雖然同比往年,呈逐漸升高的趨勢,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據調查,我國機械化程度較高的作物是小麥,其余像水稻玉米等經濟作物機械化作業水平仍然偏低,對農業綜合生產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影響。另外,由于我國人口問題的關系,農民糧食生產規模較小,農村經濟發展相比之下比較緩慢,沒有高度的社會化組織和高效的生產率,農民收入不是很富足,導致大部分農民沒有購買機械作業設備的能力。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的擴大。
1.3 沒有健全的農機服務產業化的服務體系
健全的農機產業化服務體系有較為寬闊的服務范圍,包括農業生產前、生產中以及生產后的服務,涵蓋種植業、畜牧業、農產品的加工處理等方面。農機社會產業化服務可以促進農業的標準化、專業化、規?;慕洜I,對降低農業的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有顯著效果。目前我國沒有一個完整的農機產業化的服務體系,不能提供完整的農機服務,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2 發展對策
2.1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動農業機械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要堅持全面發展,不斷拓展農業機械化工作領域。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積極發展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進一步提升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機械化水平。全面提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領域機械化水平。二是堅持協調發展。農機總動力雖然呈連年快速增長態勢,但裝備結構“三多三少”(機械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多,大型機具少,低檔次機具多,高性能機具少)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由于研發設計和制造工藝等原因,不少農機產品性能質量不穩定,甚至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要大力提高農機化產品的適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給農機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實現農機裝備的優質化。三是促進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只有持續加強科研開發,才能滿足農民對提高農機產品質量、作業效率、舒適性等各方面不斷增長的需求,才能研發出經濟適用、節本增效的農業機械,探索出符合農業生產實際的農機化技術方向,激發農民購置更新和經營使用農業機械作業的積極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推進農機節能減排,必須加快研發推廣節油、節水、節肥、節種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節約型農業機械,推動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高效植保、保護性耕作等節約與環保型機械化技術的發展,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2.2 積極發展壯大農機服務組織
目前我國已有近4 000萬農機戶,但其中農機專業戶僅占11%,存在機具設備少、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要堅持“扶持、引導、規范、服務”的方針,鼓勵支持農業生產經營者通過機械、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聯合,創辦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合作社及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益,使之成為引領農機手開展農機作業服務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鼓勵農機服務組織承包經營閑置和流轉土地,為農戶、種養大戶、農業企業提供代耕、代種、代收等農機作業服務,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實有關稅費減免、信貸優惠、購機補貼、作業(燃油)補貼等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扶持農機服務組織發展的政策體系。鼓勵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投資組建農機服務組織,促進投入主體多元化。二是引導創新發展。大力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引導農機服務組織依法經營。規范運作、誠信服務、創建服務品牌,積極推動跨區作業、訂單作業、承包作業、一條龍作業等服務方式的創新發展。
2.3 提升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機技術推廣、安全監理和信息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遠遠不能適應農機化快速發展的需求。提供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是各級政府和農機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一是積極推進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構建以國家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機服務組織為基礎,農機科研、教育等院所和農機生產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農機技術推廣體系。二是強化農機安全監理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以源頭管理、執法監控、宣傳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農機安全長效機制。加強農機安全監理裝備建設,提高安全監管能力。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和創建“平安農機”等活動。三是完善農機化信息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以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主要手段、功能齊全、服務優良、高效共享的農機化信息網絡,以信息化推動農機化進程。
2.4 加強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大中型、高性能的農機裝備增長較快,但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有機無處走、機閑無處放、機壞無處修”等問題突出。加大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促內需、保增長的大事,要抓住機遇,爭取實施一批增強農機化發展的大工程項目。爭取資金,改善農機通行條件。爭取中央和地方對農機場、庫、棚、維修站點設施設備建設給予補助性政策扶持,改善農機具,尤其是高性能機具保養和維修條件。
3 結語
農業機械化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50多年的發展,為改變我國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促進農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使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的不斷深入和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隨著中國已經進入WTO,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廣度和深度都會有很大提高,農業機械化的作用將得到進一步的發揮,這必將開創我國農機事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孫松林,岳大軍,李小陽.面對WTO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淺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26-28.
[2]汪安官.關于加速農業機械化推廣的思考[J].上海農業科技,2010(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