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連超
摘 要: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為土建施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隨著建筑工程建設標準的提高和建筑難度的加大,土建工程施工將面臨新的挑戰。傳統的土建施工技術在現代化的建筑工程應用時,不僅落實難度大,而且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現有的技術水平難以滿足現代化工程建設發展的需要。所以必須結合建筑工程實際,對現有的土建施工技術進行創新應用發展,以期為促進建筑工程整體質量全面提升打下基礎。
關鍵詞:房建工程;土建工程;高支模技術
1 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流程
高支模施工技術雖然在房建土建工程中是一種輔助施工技術,但在提升建筑工程質量和整體性能方面發揮的作用是非常明顯。高支模施工技術在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應用較為廣泛,該技術是通過在高空中搭建模板而建立起支撐性的體系,增加施工對象的承載力和穩定性。該技術的應用規模在逐步提升,整體施工跨度可達18m以上,水平混凝土模板構件實際支撐高度達到8m左右,在實際施工時,對施工人員來說操作難度較大,因此必須保證操作的規范性,以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在施工之前需通過在高支模旁邊設置支撐點的方式來保證高支模支架的平衡。然后依次是測量放線、搭建龍骨、安裝模板完成搭建支撐性模板的搭建,完成模板搭建后利用鋼筋對模板進行綁扎固定、混凝土澆筑,待混凝土強度符合拆除標準時實施模板拆除。
2 高支模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探析
2.1 高支模施工體系安裝
高支模施工技術的順利運用需借助高支模施工體系的有效安裝,實現高支模施工體系的有效安裝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房建土建工程的作用效果。隨著建筑工程高度的增加及建筑規模的增大,高支模施工設計和安裝將會面臨巨大的難度與挑戰,同時增加了施工的危險性。因此在實施高支模施工體系安裝時,首先要對各安裝環節的相應施工數據進行精確計算,來為搭建工作的順利提供可靠依據,確保工程安全順利的進行。高支模支架的搭建在經過相關施工技術人員精確的計算和施工技術的分析后,方可進入正式安裝環節。目前高支模施工體系常用的模板材料為松木板,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松木板自身特性及施工中的承載能力,模板之間的縫隙以及相互之間的作用力等,都需參照具體施工方案來完成。在進行模板安裝時,重點做好模板之間的有效連接,從而確保整個高支模體系具有穩定的結構。為了充分發揮出高支模體系在后期的應用效果,兩邊的模板相互之間要留有合理的空隙,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模板的承載能力。
2.2 樓面安裝技術
高支模施工技術在樓面安裝運用時,重點是做好支撐設置,確保支撐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從而降低因高支模模板變形造成的體系失穩現象。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嚴格遵循相關行業規定的施工流程來完成對樓面模板的安裝。在安裝樓面支頂時,需提前對樓面安裝中涉及到的軸線和梁防線進行測量,以此確保樓面高度和水平度的精確性。然后沿著縱向橫梁方向進行腳手架的安裝和固定,要充分保證腳手架的穩定性和水平程度。腳手架的安裝方式根據腳手架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對于門式腳手架的安裝,在將腳手架兩端進行鎖緊固定的基礎上,確保腳手架足夠穩定的前提下再在兩側方向上安裝,同時要確保上層腳手架與下層腳手架處于同一垂線上,并且兩側的立柱都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
2.3 外框架梁柱施工技術
外框架梁柱施工場所中結構梁柱較為密集,因此增加了施工難度。基于此設置外框架梁柱時可采取分層施工的方式進行,以此降低與其他梁柱產生矛盾和沖突缺陷的幾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首先確定梁體的準確位置,實施混凝土澆筑時采取先梁柱后樓板結構的澆筑順序。澆筑柱結構時要將梁體支撐點與最近的梁體實現加固處理,以此降低因澆筑操作導致的梁體偏移,確保整個澆筑效果的穩定性。外框架梁柱高支模施工技術運用還應注意加強對主柱梁下的水平桿的監控管理,確保水平桿始終具有較高的水平度和穩定性,為實現理想的安裝效果創造條件。
2.4 混凝土澆筑施工
為實現對混凝土澆筑質量的有效控制,首先要確保混凝土各組成材料的質量和科學的配合比,利用實現檢測的方式來確保混凝土質量及配比的科學性。澆筑過程需實現對混凝土澆筑工作流程與工作步驟的控制,從而為高支模施工技術的運用打下基礎。混凝土通過罐車運送到施工現場后,實施澆筑時要從梁的中間位置開始澆筑,然后依次是梁的兩側。在澆筑過程要合理控制好澆筑速度,確保混凝土澆筑高度、澆筑速度符合相關行業操作規范,混凝土澆筑高度達到樓面以上時,要對其進行趕平或鋪散。同時要做好澆筑過程中的振搗工作,保證振搗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要控制好振搗力度和振搗頻率,防止產生漏振或者過振現象。
2.5 拆除高支模
高支模施工技術是為了實現對房建土建工程的施工輔助,因此在房建工程主體工程完工后,要將其拆除。高支模拆除之前要由專業人員對混凝土強度進行評估,在混凝土強度達到75%以上方可進行拆除操作。拆除過程中首先要對高支模進行清理,確保安全后方可按順序進行拆除。工作人員在拆除操作時要規范自身操作技術,以免影響到混凝土整體結構。拆除工作完成后,要對拆卸下的各部件進行整理,對可循環使用的部件進行檢查、清理,對發生損壞的部件要根據損壞程度給予維修或更換處理。
3 高支模施工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措施
3.1 提高高支模施工質量措施
為提高高支模施工質量,首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高支模施工計劃。編制計劃前,要對施工現場進行考察和勘測,通過對施工現場各項數據的整理分析,結合房建土建工程施工需求,確保高支模施工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次加強對施工材料的質量監管。從材料采購、質檢、保管存放等方面入手,來確保材料質量、規格、型號以及各項性能指標符合高支模施工技術需要。再次規范落實安裝支撐系統,在加強對施工過程中人員技術規范檢查的同時,對已完成的支撐結構進行檢查,對松動部位、薄弱環節、重點部位等重點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和完善,確保整體結構穩定。最后規范高支模驗收流程。高支模工程完工后,相關部門要嚴格依照施工圖紙、方案對工程各環節展開檢查驗收。在驗收環節中,除對單個支架體系進行詳細檢測和分析外,還要針對整個工程體系進行分析計算,以確保高支模施工質量過硬,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
3.2 保障高支模支撐施工安全
高支模施工技術在實際運用時容易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造成安全隱患和質量問題。所以要加強對高支模施工過程中現場監管,確保施工人員操作技術、操作流程、各種物資設備等規范標準。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監管:一是在施工部位、重點區域、危險區以及主要通道口設置安全警示標志;二是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要求所有人員佩戴胸卡,不得隨意走動;三是及時清理模板加工棚內的木屑、模板廢料等雜質;各物資材料要按規定堆放在指定區域,做到整齊有序。
4 結語
從上述對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得知,高支模施工技術解決了許多傳統施工技術不能解決的技術難題,既能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同時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因技術限制造成的安全事故,保障了施工質量。為保障高支模施工技術更好的發揮作用,施工單位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使他們盡快掌握高支模技術關鍵并加強規范操作意識,力爭通過實踐探索出更多新技術的應用途徑與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吳繼成.試論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術[J].低碳世界,2016((2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