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下峪口煤礦目前主采煤層中2#煤層距上部2#上煤距離較近,在2#煤巷道掘進過程中,經常出現巷道內同時揭露2#煤層和2#上煤層,曾多次發生2#煤巷道誤穿2#上煤層位,造成巷道報廢和接續緊張,給礦井正常生產造成了極大損失,因此研究該區域的2#煤層與相鄰薄煤層的相鄰關系,因此開展2#煤層和2#上煤層規律性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采用古生物對比法、標志層法、層間距法、煤層煤質特征法進行綜合對比,研究2#煤層和2#上煤層差異性,實現層位判斷,正確指導采掘作業。
關鍵詞:下峪口煤礦;層位對比;規律;研究
1 概述
煤巖層層位對比分析方法對于煤田地質勘查、儲量估算、正確指導采掘作業,以及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是研究含煤地層層序、地質構造、煤層厚度變化、煤層間距、煤層賦存規律的基礎工作,是煤田地質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下峪口煤礦目前主采煤層中2#煤距2#上煤距離近,部分區域還有2#下煤層沉積,在二水平2~3采區下山翼上部2#煤與2#上煤間距為0.7~2m,在+300南運上部一帶間距趨于0m,即2#與2#上煤合并為一層,在巷道掘進過程中極容易發生誤穿層位事故,加之2#煤層地質構造復雜,部分區域煤層分叉、沉積不穩定,使得礦井地層對比方法較為困難。在2#煤巷道掘進過程中,曾多次發生2#煤巷道誤穿2#上煤層位,造成巷道報廢和接續緊張,給礦井正常生產造成了極大損失,因此研究該區域的2#煤層與相鄰薄煤層的相鄰關系,指導巷道正常有序掘進任務迫在眉睫。
2 研究區域地質條件
2—4采區位于燎原井田深部,受井田邊界構造骨架的制約控制,其構造形態總體呈一走向NE-SW,傾向NW的單斜構造,該采區處于原下—燎原礦井邊界背部構造的南翼,其背部地層產狀為走向N-S,傾向W,傾角平均5°,向南部,等高線收斂變陡,產狀變為NE-SW,傾向NW,傾角平均7°。
2#上煤層在井田中發育較為普遍,其與2#煤層之間間距變化趨勢為:在二水平2~3采區下山翼上部一帶為0.7~2m,向深部逐漸增厚達7m,在+300南運上部一帶間距趨于0m,即2#與2#上煤合并為一層,向北部2-1采區及一水平4采區兩層煤間距逐漸加大,達5~11m。根據生產中揭露的資料,2#煤與2#上煤層在局部其間距變化較大,還有合并的現象。在煤層分布區,最大厚度1.31m,最小0.10m,平均0.40m,井田鉆孔見煤率57%,煤層可采性指數0.094,屬極不穩定不可采煤層。
2#煤層位于山西組中部,下距3#煤層5.46-19.34m,一般9m左右,煤厚0-2.28m,一般厚度0.5-1.2m,煤層結構簡單,一般不含夾矸,含煤面積占總面積的96%,可采面積占總面積的39%,系局部可采煤層。可采范圍分布在2-4采區內上部東南段,煤層直接頂為泥巖,砂質泥巖,厚0-3.29米,一般為1.0米左右,老頂為中細粒砂巖,粉砂巖,含植物根莖化石。
3 煤層層位對比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區域內勘查地質特征,區內煤層對比,主要選擇古生物對比法、標志層法、層間距法、煤層煤質特征發進行綜合對比。古生物對比方法,主要是確定煤層頂底板巖石內化石樣本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煤層。標志層對比方法關鍵問題主要為標志層的確定,如何選擇分布穩定,易于區別的標志層作為判定依據。層間距法問題關鍵應用鉆探、物探手段得到煤層的實際間距,并通過地質構造趨勢性分析,得出煤層間距變化規律。煤層煤質化驗特征分析,通過對井下鉆探獲取2#煤、2#上煤煤層樣本,在煤質科進行化驗分析,得出各個煤層的化學參數,通過選擇差異較大的參數作為層位對比判定的依據。
3.1 古生物化石對比法
古生物對比法是利用古生物化石的種類、數量、組合關系、保存的完整程度、礦化特征及生物活動遺跡等方面的特征,進行煤層對比時還應注意結合巖相旋回研究進行。2—4采區含煤地層主要為陸相沉積環境,煤層頂底板常含有豐富的植物莖葉化石,不同時期的成煤環境,巖層內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樣本,記錄著不同的地史時期。通過對2—4采區鉆孔資料判讀,結合相鄰2—3采區所揭露的2#煤層及2#上煤層頂底板資料,我們得出了2#及2#上煤在煤層底板上有較大差異:2#煤層底板為團塊狀,淺灰色泥巖,巖石內含有大量的植物根化石,用手掰開底板泥巖斷口,斷口形狀圓滑,普氏硬度系數0.2—0.4;而2#上煤層底板為片狀滑矸狀泥巖,底板內含有植物葉片化石,硬度系數較大,斷口較鋒利,因此在巷道掘進過程中遇到對2#與2#上煤層層位判別困難時,我們常常通過比較底板內化石樣本差異來作為煤層層位判別的依據。
標志層,是指那些具有肉眼易于辨別的特征且穩定而又廣泛分布的巖層,只要抓住了一個勘查區域的標志層,就可以正確地對比其上、下層位的煤層。標志層對比法常同其他對比方法配合使用,得到組合標志層。通過對2-4采區地質鉆孔整理綜合分析,結合2—3采區2#煤層巷道掘進過程中揭露實際,該區域內2#煤層底板下部0.5—1.5m范圍內有一層較穩定的炭泥巖及煤線,煤線厚約0.1m,可以作為2#煤層判定的依據。在2—4采區臨近的23209進順巷道掘進過程中,曾出現了2#及2#上煤同時出現在巷道斷面內,為了正確確定2#煤層層位,我們采用了拉低找下部煤線的方法控制煤層層位,這將對2—4采區2#煤層層位確定有借鑒指導意義。
3.3 煤層煤質特征法
煤層煤質對比法主要是利用煤層自身的物理和化學特征,如煤層厚度、夾矸、粘結指數等不同煤質特征進行對比,從煤層中獲得大量的工業元素,通過選擇差異較大的參數作為層位對比判定的依據。本次研究選擇煤質化學化驗的方法,為了開展煤質化驗工作,我們通過對23209進順煤質化驗資料復用,在2—4回斜、4215進斜進行了鉆孔取樣,對采集到的2#與2#上煤層進行煤質化驗,得到不同煤層中化學成分含量,用以作為煤層層位判定的依據。
通過煤質科送檢數據,我們可以發現2#煤和2#上煤層的粘結指數(GRI)差異較大,2#上煤層粘結指數(GRI)一般不超過20,而2#煤層粘結指數(GRI)遠遠大于20,在井下生產過程中,可以以此依據作為兩煤層判斷的依據。
4 結論
煤層層位對比是一項長期基礎性的工作,在煤田地質勘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對比結果直接影響到煤層、煤質的評價,巷道的層位判斷和掘進施工。尤其對我礦2#煤層和2#上煤層煤層間距較小,有時可在巷道內同時揭露,煤層的層位判層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煤層層位對比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有時采用某一種對比方法很難準確地確定煤層層位,需要多種方法共同使用。
通過對我礦煤層層位對比分析研究,對于2#煤和2#上煤層層位判斷方法,運用古生物化石對比法、標志層對比法和煤層煤質特征法對比取得效果較好,在巷道掘進施工過程中,可以優先選擇簡單易行、鑒別簡便而且對比性較好的方法來判斷層位,若仍不能準確判斷層位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結合,以獲得準確的地質資料,為準確地評價該區的煤炭資源提供可靠的依據。
作者簡介:
羅壽濤,男,陜西旬陽人,生于1987年9月,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現任韓城礦業公司地質測量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