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信息化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已經取得廣泛應用,探索外語教育過程和智能化技術結合途徑已經成為教育界主要關注問題。本文主要圍繞外語教學存在的不足以及信息化技術下高職院校AB級考試的外語教學過程等方面展開討論,具體分析了當前外語教學的突出問題,進一步針對外語教學網絡化建設途徑進行探討,旨在為外語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技術保障,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
【關鍵詞】智能化;AB級考試;外語教學
【作者簡介】劉瓊(1975-),女,湖北武漢人,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張家港辦學點,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基金項目】2018年度江蘇省高等學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基于高職院校英語AB級考試實踐研究的課題”,課題名稱: 基于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高職院校AB級考試的外語教學過程研究,課題編號:JSGXWY-2018GZ11。
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各高校都加大了在教育設備上的資金投入,為網絡化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滲透創造基礎條件。高職院校AB級考試的外語教學過程,主要針對學生外語能力和知識水平進行培訓,結合當前學生學習特點,有必要將智能化技術引進到教學過程中,不僅能豐富教學資源,還能優化教學環境,為外語教學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因此,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利用智能化技術進行外語教學。
一、高職院校AB級考試的外語教學存在的不足
在對高職院校外語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時,發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信息化教學設施初具規模,但應用效果低下。由于各地區經濟水平的差異,導致高職院校在信息化教學設施上的資金投入情況不同,缺乏基礎設備的支持,造成一些學校的外語教學智能化程度較低。相關數據表明,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已經建立了專門語音室,而其他一些基礎設施,如外語教學專業機房的建設效果不佳;二是教學資源建設效益不理想。網絡化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教學資源,例如,文本、圖片、視頻等資源的大量涌現,為教學活動開展提供了資源保障。通過利用這類資源,還能實現微課、遠程授課的教學模式,推動了外語教學的信息化建設。但是大多數高校的信息資源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無法做好教學過程中的信息資源管理工作,導致教學資源利用效果較差。
二、高職院校AB級考試的外語教學過程中網絡化技術的應用措施
1.注重外語資源建設及管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全面建設,是實現網絡化技術基礎上高職院校AB級考試的外語教學過程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在多樣化教學資源支持下,豐富了教學內容,進而拓展了學生視野,使其對外語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掌握。實際建設外語資源時,需要借助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多方努力,確保優質資源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的充分利用。除此之外,還要做好資源管理工作,避免錯誤資源對學生學習產生誤導。對于學校來講,應加大在外語資源建設上的資金投入,強化外語網絡化環境的建設及資源管理,打造多維的網絡化教學環境。例如,當前部分學校加大了對語音實驗室、多媒體教師、專業實訓室、翻譯實驗室和外語文化體驗室的建設,旨在創建動態的外語網絡化環境,促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并整合教學資源,為學校整個外語資源建設作出貢獻。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網絡化技術和外語教學的有效結合,實質上是指網絡化技術滲透到外語教學過程中,打造一個新的教學環境,為教學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在這種教學環境下,不僅能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還能突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使得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加深對知識的了解,提高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在智能化技術作用下,促使外語教學結構實現了根本性改革,真正發揮外語教學課堂在培育學生外語素養上的作用。并且變革后的教學結構,為智能化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提供保障,在教學實踐中推動外語教學的智能化建設。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育者們提出多種滿足外語教學需求的網絡化教學模式,在開放的環境中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和外語教學課堂的互動,是網絡化技術在外語教學中應用價值的體現。如網絡外語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都是外語教學智能化建設的產物,為外語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3.建立網絡化教學服務體系。為了確保基于網絡化技術的高職院校AB級考試的外語教學過程高質量開展,需要依靠外語教育網絡化管理機制的保障作用,在管理工作針對性開展下,為外語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的有效利用加以保障,加強全校師生對外語教學網絡化建設的重視,在新的教學理念引導下,深化學校外語教學改革。學校管理者要采取信息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確保外語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利用,滿足外語教學開展需要。另外,要盡快完善學校信息化管理制度,為外語信息化教學提供優質服務。例如,將加大教師教學技術培訓、完善激勵機制、評價教學資源使用效果等內容結合到管理制度中,以便為外語教學持續發展提供動力。要想在網絡化技術基礎上實施外語教學,需要為教師提供教學軟件制作、信息化技術應用路徑等咨詢服務,逐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使其能很好實施信息化教學規劃,確保學生外語能力的不斷提高。
4.完善外語考核模式。在高職院校網絡化外語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傳統的考核機制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應盡快完善外語考核模式,為外語教學不斷優化提供依據。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學生外語能力、外語知識、外語素養有效結合的考核模式成為可能,通過選取多個考核指標,能保證考核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例如,借助多媒體技術,要求學生對播放的視頻用英語進行說明,在這個過程中使得教師掌握學生外語口語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可對學生學習效果有個全面了解,為今后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設計提供借鑒。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考核時,可由學生自己登陸考核系統,選擇符合自身水平的考核內容,進而完成分層考核任務的同時,保證考核效率,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使其有方向的進行自主學習。具體來說,考核機制的創新建立離不開信息化技術的使用,教師作為考核的主導者,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提供可接受的考核系統。
5.重新定位外語教師角色。教師是外語教學實踐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要求教師根據現代教學環境來轉變自身角色,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特點,找準自己的角色。外語教學各個階段對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不同。隨著網絡化技術和教學實踐的結合,教學模式更加多樣化,進行課前準備時,教師應通過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查找需要的資料信息,如圖片、視頻或者文字類文獻等,確保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有關知識有個系統認識。這一階段教師主要承擔資料收集者的角色,通過學校外語資源網站收集并整理教學資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角色又轉變成網絡授課組織者和執行者,采用幻燈片、影音圖像等來完善教學資源,確保學生能在信息化外語教學環境中,對知識有深刻印象。授課結束后,教師可在網絡平臺上和學生進行交流,承擔起外語問題解答者的角色。具體來說,教師教學能力對整個外語教學質量有直接影響,為了發揮教師在智能化外語教學建設上的作用,有必要注重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是教學過程有序進行的保障。
三、結論
綜上所述,外語教學網絡化是一個必然趨勢,能促進外語教學的改革,對學校外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義。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需求,要求學校重視教學網絡化的建設和管理,確保網絡化技術應用到教學全過程中,保障教學質量。本文加大了對高職院校AB級考試的外語教學過程中網絡化技術應用的研究,從多個角度出發分析了網絡化技術的具體應用,以便構建一個和諧的外語教學系統。
參考文獻:
[1]王真.我國外語信息化教學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04):60-67.
[2]李冰,劉亞威.“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化外語教學發展思路[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3):151+224.
[3]田亮,杜曉冰.基于APP技術的移動多媒體網絡化外語教學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2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