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永慧
摘 要:《理想國》作為一本重要的教育學著作,集中體現了柏拉圖有關早期教育的思想,對于解決當下我國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入園機會結構性短缺、學前教育“小學化”以及教師隊伍力量薄弱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試圖發現我國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對《理想國》中早期教育思想的理解,探求其對于當下我國學前教育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理想國》;學前教育思想;教育體系
在柏拉圖所有的著作中,《理想國》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哲學對話,包含了柏拉圖關于政治、倫理、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思想,在西方乃至世界哲學史上閃耀著獨特的光輝。在《理想國》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并保護理想國的根本手段。
1 《理想國》學前教育思想
回溯西方教育思想的發展歷程,《理想國》是西方第一部全面深入探討早期教育理論的著作,柏拉圖認為“教育應從幼年開始,一切事情都應慎之于始,幼兒教育尤甚。”[1]本研究將其關于學前教育的思想總結為國家承擔教育責任、學前教育體系科學完備、師資選拔要求嚴格三個方面。
1.1 國家承擔教育責任
柏拉圖認為遺傳、教育與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主張優生優育、公養公育,不僅要篩選出有良好遺傳基因的孩子,而且要讓這些孩子在國家專門場所、由優秀教師指導,使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成為全面發展的人。他認為對嬰兒的教育是國家的職責,讓天賦良好的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有利于后代成為有益之材。
1.2 學前教育體系科學完備
柏拉圖在書中構筑了一個科學系統的教育體系,提出了許多劃時代的教育理念,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等方面,下面就分點進行闡述:
1.2.1 教育目的: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在《理想國》的第三章,柏拉圖闡明了教育的目的:一是修養心性,培養善德;二是鍛煉身體,增進健康,這兩者要協調發展,最終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柏拉圖提出通過講故事和音樂教育,使幼兒的心靈接觸世界,體驗世界,培養幼兒愛美、愛善的品質,為以后青少年時期的良好品格打下基礎。
1.2.2 教育內容:審查制
根據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人這一目標,柏拉圖提出家長與教育者要對教育內容進行精心篩選與審查,以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對于故事的內容,要保證故事內容是弘揚高尚的道德品質,歌頌正直的人必將獲得快樂和幸福,促進幼兒養成正直善良的美德。對于詩歌和音樂,詞不可包含悲傷的內容,也不能是軟綿綿的靡靡之音,必須充滿勇敢的節奏,給幼兒帶來好的精神狀態。
1.2.3 教育形式:游戲化
柏拉圖強調,不要強迫孩子們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柏拉圖的游戲教育形式不僅僅是娛樂,還有很多重要要求。其一,要在游戲過程中宣傳相關道德內容,游戲內容要符合法律;其二,游戲要在幼兒已有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提升其學習興趣與熱情;其三,要在游戲過程中強調幼兒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學會合作與交往,形成健全人格。
1.3 師資選拔要求嚴格
《理想國》中幼兒教師必須是善良正義、公正且知識水平高的優秀女性,幼兒本身就具有模仿的能力,要讓那些德才兼備的人擔當教育者,從童年起,就帶領孩子將優美與理智融合,培養他們成為理想公民。柏拉圖對教學過程也要求嚴格。教師要能以公正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要有容忍學生過錯的能力,要有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以高度的熱情投入教育事業。
2 《理想國》學前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
柏拉圖關于學前教育的思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價值,對其關于學前教育思想的吸收借鑒有助于促進我國現存學前教育問題的解決,進而加速當代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2.1 發展普惠性幼兒園,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習近平在十九大中提出七項民生要求,其中“幼有所育”排在第一位,可見,學前教育已引起國家和人民的極大重視。[2]但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中依舊存在入園機會結構性短缺的問題,一方面,公辦園總量不足導致“入園難”;另一方面,民辦園“天價”收費導致“入園貴”。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將學前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主張由國家辦教育。但我國并未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中,筆者認為,其一,國家可以新建、擴建公立幼兒園,鼓勵支持地方高校、國有企業開辦公立幼兒園,提高公立園覆蓋率;其二,政府要鼓勵有條件的民辦幼兒園向普惠性幼兒園轉變,提供顯著的政策性傾斜,擴大普惠性幼兒園的市場份額;其三,政府要科學規劃各區域幼兒園布點建設與資源配置,實現“幼有所育”。
2.2 構筑科學學前教育體系,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指幼兒園在教學過程中,不遵循幼兒教育發展規律,使用不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特點的方式,提前將小學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搬到幼兒園的一種教育傾向。金日勛教授提出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表現:“教育內容上只重視智育,輕視其他各育的發展;教育方法上以講解為主,忽視幼兒的自主性學習;教育評價上終結性評價為主,忽視形成性評價,重結果輕過程。”[3]雖然教育部門已經發布相關文件抑制這一現象,如《科學保教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十不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但是“小學化”教學依舊存在并愈演愈烈。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闡述的關于教育目的、內容、方法的思想,已經形成了一個科學系統的教育體系,這對我國學前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2.2.1 確定表現性目標,關注幼兒全面發展
表現性目標是指學生從事某種活動后所得到的的結果,它關注的是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首創性的反應形式,而不是事先規定的結果。目前的幼兒園課程在目標設計方面多為預設性課程,更加注重目標的可控制程度,而忽視目標隨情境變化的不斷生成。在課程目標的設計中,關注幼兒提出的新的創造性的東西,及時調整目標,注重幼兒獨特的興趣培養;此外,要更加強調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考慮到幼兒的全面發展,不僅只重視知識技能,還有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為身心和諧發展創造前提條件。
2.2.2 選擇科學性教學內容,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當符合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目標,幼兒教育內容應當是啟蒙的、興趣化的。幼兒園教學內容如果超過了幼兒的可接受水平,幼兒只會被動接受知識,其發展會很大程度的受到限制。科學的幼兒園課程強調的不是課程教會了幼兒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強調滿足幼兒在多方面發展需要的課程,在幼兒需要的基礎上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幼兒的興趣并不都是合理的,需要適度的取舍。
2.2.3 采用游戲化教育方式,形成幼兒健全人格
首先,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提供合理的游戲材料,讓幼兒在溫馨的環境中游戲,在游戲中發展自己的技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其次,教師要善于觀察與指導幼兒自發的游戲,在游戲中獲得幼兒的不同特點與發展水平;最后,教師要參與到游戲中,做游戲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但注意不可讓成人意圖取代幼兒的自發性游戲,在不干擾幼兒游戲的前提下,把握好指導的時機與分寸,幫助幼兒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4]
2.3 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解決教師隊伍力量薄弱問題
2.3.1 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提高幼兒教師幸福感
一方面,可以通過保障并提升幼兒教師的待遇來增強幼兒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國家可以逐步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圍內,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各地政府也要制定相應政策,完善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幼兒園管理者要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教師對自己工作環境的認可與依賴對于職業幸福感極其重要,管理者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經常組織團體活動,加強教師之間的凝聚力,讓每一位教師有“主人公”意識,有參與感。
2.3.2 關注教師專業素養,提高幼兒教師自我修養
第一,嚴格準入制度,落實幼兒園教師選聘標準。參照《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教師技能、專業知識進行考察,使其成為“有要求”“有標準”的職業。第二,對幼兒教師進行入職培訓和階段性培訓,促進學前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我國幼兒教師隊伍中,有的是中小學轉崗教師,有的是職業學校中的幼師專業,還有一些非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他們的專業知識比較欠缺,對他們進行培訓可以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第三,加強幼兒教師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自我修養。幼兒園管理者可以要求教師學習《幼兒園教師道德標準》等文件,定期評選“優秀教師”,形成優良的師德師風。
3 結論
柏拉圖的教育設想雖然帶有“烏托邦”的色彩,但《理想國》提出的許多幼兒教育的觀點,如兒童教育的分階段、兒童教育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甄選、教學方法的應用等,都是很有價值的見解,對當今的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仍然具有指導價值。當下我國幼兒教育發展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本研究結合《理想國》中對教育基本理論的闡述和在早期教育領域提出的理念,希望能對提升我國幼兒教育質量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 柏拉圖著;董智慧編譯.理想國[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11
[2] 李相禹,康永祥.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的制度基礎及對策建議[J].教育科學研究,2014(07):5-10+15.
[3] 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03):41-43.
[4] 曹玉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6):129.
[5] 曹道靜,熊菲.幼有所育的關鍵是師資——恩施州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J].清江論壇,2019(0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