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月嬋
摘 要: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研究解決問題的教學方略,對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習慣;思維;興趣;創新
解決問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解決問題不僅考驗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還考驗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能力等。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擺正教學態度,利用好問題,通過師生之間的共同努力,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
1 認真審題,培養良好習慣
解決問題所采用的敘述語言多為書面用語,小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這也就意味著解答題目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弄清楚題目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審題。審題就是去閱讀題目,理解題目,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思考到底講的是什么,所講述的事件過程是怎樣的。要清楚的知道哪些是給出的信息,哪些是要解決的問題,哪些信息是我們可以直接獲取的,哪些信息是我們可以間接獲取的。不僅要去閱讀,還要根據所理解的內容,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線段圖等輔助工具,將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具體的表現出來,將題目變的簡單化,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學習。例如,有這樣的一道解決問題:教室里有10個男生,女生的人數是男生的2倍,一共有多少個?從題目中我們要分清哪些數據和信息是和問題有著直接的關系的,哪些是和問題有著間接的關系的。一共的人數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來,那么我們需要知道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就可以了。從信息中我們已經知道男生有10個,也就是說我們只需要求出女生的人數,問題就解答出來了。所以通過這種對于問題的轉化,從題目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很多時候學生不會解答某個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不夠,對于其中的數量關系認知不夠清晰。所以,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學會審題就相當于解答出了一半。
2 畫線段圖,尋找解題思路
探究解題過程中,許多學生不明白怎樣解題,習慣于模仿例題和教師的解答方法,遇到練習過的類型能解答,換了類型就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因此,教給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推理方法,借助于表格、情境圖和漫畫等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讓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畫線段圖的能力。在教學簡單的解決問題時,就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教學生畫線段圖。一般說,學生會正確地畫線段圖,就能解答問題。特別是那些比多、比少及倍數關系的題目。如: 籃球有90個,籃球比足球少20個,足球有幾個?學生通過畫線段圖就能清楚地看出要求的是足球,知道足球是較大數,這樣學生就不會一看到“少”字就用減法計算,而是在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地進行解答。能正確地畫簡單解決問題的線段圖,對于學習復合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復合解決問題時,更要讓學生根據題意正確地畫出線段圖,幫助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尋找解題思路,學生通過畫線段圖,就能清楚地看出各數量之間的關系。借助線段圖就能正確地列式解答,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3 一題多變,誘發創新思維
教學解決問題時,將解決問題進行一題多變,改變題目的不同條件和問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誘發學生發散思維之目的,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誘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例如,果園里有蘋果樹60棵,梨樹的棵樹是蘋果樹2/5,梨樹有多少棵?教師講解題后,讓學生完成這道題,然后改編成另外的解決問題。
1.果園里有蘋果樹60棵,蘋果樹的棵樹是梨樹2/5,梨樹有多少棵?
2.果園里有蘋果樹60棵,梨樹的棵樹比蘋果樹少2/5,梨樹有多少棵?
3.果園里有蘋果樹60棵,蘋果樹的棵樹比梨樹少2/5,梨樹有多少棵?
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自在地開展思維活動,這樣即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讓學生在變中思維,學中應用,即鞏固了知識,又拓寬了解題思路。另外,還可以給出部分信息與問題,要求學生補充相應的信息進行多樣化的練習,通過師生討論,學生大膽獨立嘗試,都能提高解題能力。
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都能較好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思考,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一種形式,不局限一種途徑,盡可能地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創新能力,激勵學生求異創新。
4 聯系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解答解決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解答解決問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現實的生活材料,能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產生親切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豐富的數學問題,這有利于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對生活現象提出數學問題,成為有數學頭腦的人。例如:在教學“利息稅的計算”時,課前老師要求學生到附近銀行了解儲蓄有關知識 ,并幫助爸媽算一算各種存款所得利息和利息稅是多少的活動。比較怎樣存款收益最大?這樣通過實踐活動,不僅獲得了知識和方法,更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培養了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自覺地把所學知識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解題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但無論哪種途徑和方法,最根本的是離不開思維的訓練、生活的閱歷、求學的精神。在小學解決問題教學工作中,教師只有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因材施教,努力探尋解決問題教學中的規律和方法,激發學生對解決問題的學習興趣,才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祎,鐘紹春,周拓.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智慧教學模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