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春華 王實

【摘 ?要】目的:對比研究動力髓螺釘(DHS)、股骨近端髓內釘(PFN)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FHR)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15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后隨機分為A、B、C三組,A組使用DHS治療,B組使用PFN治療,C組使用FHR治療,對比三組治療指標。結果:C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明顯少于A組和B組,患者術后髖關節療效評分高于A組和B組,數據差異均顯著(P<0.05)。結論: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應用效果明顯優于動力髓螺釘和股骨近端髓內釘,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并提升患者的術后功能恢復效果,臨床價值較高。
【關鍵詞】DHS;PFN;FHR;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16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082-01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發生率較高的骨折類型,其多為間接外力作用所致,其中跌倒時強力內收或外展、下肢突然扭轉、直接外力撞擊等均可導致患者發病,老年人因骨質疏松而容易在下肢突然扭轉及跌倒時發生骨折。股骨粗隆部的血運十分豐富,因此患者的骨折后很少出現不愈合的情況,但患者容易發生髓內翻和其它并發癥,尤其是老年人的恢復效果較差。本研究對比分析DHS、PEN和FHR三種方式在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的效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15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各50例隨機納入A、B、C三組。A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5~89歲,平均(74.62 6.15)歲。B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5~88歲,平均(74.96 6.22)歲。C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66~89歲,平均(74.18 6.37)歲。基本資料三組兩兩對比均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A組使用DHS治療,讓患者保持仰臥位,麻醉后在股骨外側上端開切口,對移位的骨折塊進行復位處理,使用C型臂確定復位滿意后,在股骨下3㎝處將導針置入股骨頭內,對導針置入的長度進行確定和調整,之后進行擴髓處理,然后將鋼板置入并進行固定后完成手術。
B組使用PFN治療,先對患者進行閉合復位處理,使用X線檢查復位效果滿意后,在患者大粗隆上緣頭側開切口,對大粗隆頂點及梨狀窩進行探查,選擇合適位置開孔后將導針置入,使用C型臂進行透視確定滿意后將定位針置入,對方向和深度進行合適調整,然后將近端拉力釘和防旋釘旋入。
C組使用FHR治療,在患者髖關節外側開切口,將患者的股骨頭及細小骨折塊取出,保留大小粗隆等較大的骨折塊,操作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的筋膜纖維,之后實施擴髓處理,完成后選擇大小合適的人工股骨頭進行置入,然后進行復位處理,完成后將切口逐層縫合并給予患者負壓引流處理。
1.3評價指標
統計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對人工髖關節療效進行評分。人工髖關節療效評分用Harris評分完成,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髖關節功能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SPSS軟件處理數據,X2檢驗和t檢驗數據差異,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表1中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對比,C組均明顯少于A組和B組,Harris評分對比C組均高于A組和B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A組和B組各項數據比較手術時間A組更長且差異顯著(P<0.05),術中出血量和Harris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后患者的臨床癥狀以疼痛和腫脹為主,其患肢活動明顯受限且不能正常站立和行走,導致其生活質量明顯下降。老年人因骨質疏松較為嚴重,其在日常生活中發生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幾率相對較高,并且患者年齡較大時會導致其臥床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上升,影響其手術效果[1]。目前臨床上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中動力髓螺釘(DHS)、股骨近端髓內釘(PFN)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FHR)等方式在臨床上均有應用。根據臨床實踐,三種方式在臨床上的應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讓患者的骨折愈合,但不同的方式在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效果的影響上存在一定差異[2]。動力髓螺釘是股骨粗隆間骨折以往治療中應用較多的方式,其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幫助較大,但臨床實踐表明其手術操作較為復雜,并且手術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出血量較大,患者在手術后的恢復速度相對較慢,容易導致患者因并發癥的影響而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3]。股骨近端髓內釘近年來應用較多,其臨床應用時能控制骨折部位的軸向力線,防止骨折旋轉畸形,降低內置物斷裂的風險,并且能減少手術感染的幾率,手術對患者的局部組織的破壞較小,并且固定效果較好且能夠支持早期功能鍛煉,因此在臨床上的應用十分廣泛,但研究表明其術中出血量較大且術后患者的功能恢復并不能達到理想狀態[4]。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另一種用于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的方式,其相對于其它治療方式具有操作簡單且術中出血量少等優勢,并且患者手術后的恢復速度較快,還能讓患者的術后功能恢復達到滿意狀態,對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5]。
本研究對動力髓螺釘、股骨近端髓內釘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應用不僅能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減少其術中出血量,還能讓患者在手術后的功能恢復效果得到提升,對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很大幫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耘,熊永發,周林,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8,18(24):4736-4739.
[2]周國,劉曉.DHS與PFN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01):51-52.
[3]孫軍,孫茂庚,王健,等.人工股骨頭置換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7,32(12):1292-1294.
[4]劉豐慶,孫永利.DHS、PFN與FHR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對比[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1):61-62.
[5]郭云財,溫準.DHS、PFN與FHR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S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