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姬
【摘 ?要】近年來,隨著審計覆蓋的加大,審計人員在內審工作中經常遇到工程項目控制價中,暫估價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給工程建設項目依法順利實施造成不良的影響,本人在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實際情況,結合個人觀點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暫估價;問題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R198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259-01
近年來,隨著審計覆蓋的加大,審計人員發現諸多集中在事業單位建筑工程暫估價材料和專業暫估工程領域的建設管理問題。筆者結合審計實踐經驗,對其存在的常見問題進行整理,供同行參考。
1 審計中暫估價常遇到的問題
1.1暫估價材料設置不符合規定
《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中對暫估價的定義是:招標人在工程量清單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發生但暫時不能確定價格的材料、工程設備的單價以及專業工程的金額。它需要滿足幾點條件:一是必然要發生的工程、貨物或者服務;二是暫時不能確定價格;三是由招標人暫估給定的金額。但是,審計發現有部分建設單位將常規性的可以預見的主要材料列入暫估價表中。如在編制房建類招標文件時,有個別工程將墻面磚、地面磚、門、窗、洗臉盆、燈具、配電箱等常見材料列入暫估價表中,使招投標環節流于形式,投標報價及質量未實現充分的競爭。
1.2暫估價未規定標準進行招標
1.2.1超過規定的規模標準未組織招標
按照《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九條的規定,以暫估價形式包括在總承包范圍內的工程、貨物、服務屬于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范圍且達到國家規定規模標準的,應當依法進行招標。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很多工程實際沒有按照這一規定對達到規模標準的暫估價材料和專業暫估工程單一種類的材料未達到限額的名義,對同一建設項目的同類暫估價材料或者專業暫估工程進行肢解,從而規避招標。
1.2.2暫估價材料及暫估工程未組織共同招標
關于暫估價項目的招標,《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等文件均有相應的規定。在實踐中相對成熟的做法主要有三種:一是總承包發包人和總承包人共同招標;二是總承包發包人招標,給予總承包人參與權和知情權;三是總承包人招標,給予總承包發包人參與權和決策權。三種做法的核心原則均離不開共同招標,因為就暫估價項目的實施而言,總承包發包人和總承包人雙方都是利害關系人。
1.3暫估價未按規范具體實施
1.3.1暫估價等同于結算價
部分施工單位在辦理工程結算時,將合同中的暫估價直接辦理成結算價,由于部分建設單位對項目管理缺失,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去核實材料價格,即使價格過高也未做調整。這樣不僅容易給施工單位留下以次充好的空間和隱患,還會造成工程造價嚴重失實,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
1.3.2材料不詢價或詢價記錄缺失
施工過程中,甲乙雙方對材料的采購沒有按照相關要求實行“貨比三家”的原則,有的僅僅是施工單位打了一個材料價格確認的報告,甲方就對材料價進行了確認,甲方沒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實質性詢價,容易造成材料采購成本高于市場價還有部分詢價時,甲方沒有妥善保存當時的相關詢價記錄,等到最后竣工結算審計時,才發現詢價過程資料缺失嚴重,無法證明其價格來源的真實性。另外,還有部分建設單位將暫估價材料直接指定供應商,容易導致國有資金的流失和滋生腐敗行為,也可能給工程質量帶來十分不良的影響。
1.3.3專業工程暫估價在合同中金額比重過大
有的項目由于某些專業分包工程的設計深度不夠,導致工程內容無法計算出具體的清單量,于是招標時招標人將這部分統統放到專業工程暫估價中,導致專業工程暫估價在合同中金額比重過大,影響到后期合同管理和工程結算審計,由于暫估價理論上是在結算階段按實調整的,所以暫估價項目設置過多且未考慮到暫估價實際價格的因素,有可能會突破招標人的預算投資規模,使最終的工程結算造價失去控制,再加上工程建設階段暫估價項目管理中的一些不確定因素,無形當中給招標人自身增加了建設單位的風險。個別項目存在以設置暫估價為名肢解工程、規避招標、暗箱操作行為,極易滋生工程腐敗。上述問題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設單位未完全履行其主體責任造成的,易形成管理漏洞,因此,在工程審計環節中,除了在常規的招投標、合同管理、造價控制、進度控制等方面進行審計外,筆者建議重點對暫估價材料和專業暫估工程薄弱管理環節進行審計,適時提具有操作性的審計建議,防范審計風險。
2 關于正確處理暫估價的建議
2.1招標文件明確暫估價處理原則
發包人在制定招標文件時應載明暫估價的調整方法,確定好暫估價結算處理原則,避免在工程在工程實施過程發生較大爭議,給工程造價控制帶來不確定因素。列出暫估價單價應根據工程造價信息或參量市場價格做出符合工程價格做出符合工程實際的估算,并列出明細表。
2.2開工前各參建單位加強學習
由于一般政府單位建設管理人員少,經驗不足,建設方面的法規知識缺乏,因此建設單位的業主代表及工程管理人員應認真學習《建設工程工程清單計價規范》和招標文件及施工合同,按照規范要求加強暫估價及暫列金額的管理,以便準確進行工程結算,從嚴控制工程造價。
2.3責任上肩,主動作為
暫估價實質上是據實調整結算的,無形中使施工單位的風險轉向建設單位,并且暫估價占總價比重越大風險轉移越多。那么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應主動作為,履行其建設單位管理責任,采用合適的方式對暫估價的確認,其確認價格的方法可以由建設單位組織組成認價小組,小組成員單位有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甚至設計單位共同前往供貨商家進行詢價,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直接與生產廠家聯系,咨詢價格;二是與銷售商、代理人或經紀人溝通,了解該產品的價格;三是通過互聯網查詢價格,如可以在造價網站或是價格公示信息平臺查詢;四是自行市場調查或信函詢價。最后根據綜合咨詢結果確定單價,保存好詢價資料,用確認單價后取代暫估價,調整合同價款,杜絕違法違規采購行為。
總之,暫估價項目的工程造價管理,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加強對暫估價的全過程管理,有利于對工程總造價的控制,特別有利于加強事業單位建筑工程項目廉政建設。只有從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施工、竣工結算三個階段加強暫估價造價的全過程控制,依據相關法規,完善相關制度,抓好關鍵環節,做好周密細致的計劃安排,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