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強

摘 要:新課程理念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學活動中應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體現“數學化”過程。
關鍵詞:新課標;;數學教育
我認真參考多位專家的建議、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并對照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進行了讓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獲得基本活動經驗的嘗試,總結如下,供同行們參考。
一、,讓學生動手嘗試,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必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在新舊知識間進行相互作用,才能建立起新舊知識間非人為的實質性聯系,形成自己的基本經驗,如果壓縮知識形成過程,其被壓縮的往往是學生既可學習思維方法,又可領會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過程,學生將錯過或失去思維發展和能力提高的機遇。
如講等差、等比數列通項、前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千萬不要怕費時間,輕而易舉給出公式,這樣做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又如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推導,先舉兩例求1+2+3+4+5+6+7+8+9=10=?1+2+…+99+100=?提問學生計算方法,啟發尋找規律,進而形成等差數列前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倒項相加法”。這樣做不僅能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公式,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驗了用自己所學舊知識而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獲得了數學經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在知識形成過程中不斷積累、發展。
二、加強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學,讓學生參與實際問題的設計與實踐,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讓學生獲得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傳統數學中體現數學應用于現實的材料明顯不足,新教材增加了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在教學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除了課本上給出的例題、習題要足夠重視之外,還要在課堂教學中更新觀念,打開思路,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簡練的教學內容進行現實加工,擴充。從學生的客觀實際出發設計讓學生參與的研究性問題。
當一個生活問題擺在面前,學生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是我們數學教學的努力方向。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即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學會從實際中通過分析、抽象、綜合、概括得到數學概念和規律,能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我們不妨大膽地切合實際地編排數學游戲引入新的知識,讓學生愉悅地學習。
三、加強數學研究、探究性學習的教學,讓學生分組合作交流,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在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從而獲得基本活動經驗。
如:在一個長50米、寬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個花圃,要求種植花草的面積是整塊空地面積的一半,請展示你的設計。這是來自第19屆國際數學教育心理會議上的一堂公開課中的一道開放題。其問題的條件、解題的策略或應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因為此題所建花圃的圖案形狀沒有規定性的要求,參與性很強。我也用它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進行了嘗試,結果在短短的一節課中,學生思維活躍,設計出了如下幾十種豐富多彩的方案:
從中我對如下一些數學教學思想和理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數學活動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平臺。在這個設計案例中,我事先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比賽哪一組設計的方案多。每個學生都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各種各樣符合題意又頗具個性的設計方案就涌現了出來,無不充分展示了幾何圖形和幾何知識的靈活與綜合應用。開放題的解答過程就是一次探究的過程,每一個開放題的解答,學生都是一次探究的實踐。
四、加強數學知識學習和解題的反思教學,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在反思、總結中獲得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實踐表明,把學生數學學習和解題后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解題反思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養成對解題后進行反思的習慣,即可作為學生解題的一種指導思想。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各方面的培養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反思題目結構特征可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反思解題思路可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反思解題途徑,可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反思題目的結論,可培養思維的創造性;運用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組塊、基本經驗,可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數學學習反思還可提高學生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可以說反思是學生獲得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
教師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教師得學會思考問題,面對修訂后的新課標,要真正理解數學教育的價值是什么,這是根本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丹.新課標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思考[J].科技風,2019(34):45.
[2]鐵常菊.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21.
[3]丁明霞.新課程下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與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