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熒
大祥區作為邵陽市的老城區,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集中,面臨著諸多尷尬:一方面,它承擔了市區義務教育的大部分學位壓力,消除大班額工作任務在全市三區最為繁重;另一方面,存在大班額的學校多位于中心城區,周邊多是居民樓,改擴建的空間十分有限,不得不超負荷承載老城區的入學需求,“大校”“大班”應勢而生。
? 如何化解此困境?近年來,大祥區委、區政府主要通過擴容、合并、購買三種方式,全面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增加學位有效供給。
老校挖潛,就地消化超額生源
? “舊貌換新顏”“翻天覆地”,樟樹小學校長劉忠誠用寥寥數語道出了學校變化之大。
? 樟樹小學原只有一棟教學樓,且年久失修,門窗破舊、墻壁斑駁,學校里只有一條鋪了砂石的小路。近兩年,大祥區政府投資約1500萬元對學校進行提質改擴建,翻新了舊的教學樓,還新建了一棟教學樓、運動場,并對校園裸露的土地進行了硬化和綠化。經過悉心打造后的樟樹小學,煥然一新,生源從最開始的200多人到現在的800多人,輻射兩個社區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就學。
? 樟樹小學的學位建設屬于適度超前,劉忠誠自豪地說:“在目前的辦學條件下,樟樹小學還可以增辦9個班,還有近400個學位余額,將大大緩和城區學位供需矛盾。”
? 樟樹小學在學位建設上還發揮了一個巨大的作用——2018年秋季學期,大祥區第一實驗小學整體周轉安置在樟樹小學翻新了的舊教學樓里。
? 大祥區投入3000余萬元在該區第一實驗小學原址上重建了兩棟五層的教學樓,讓該校大班額徹底得到了解決。
收購改造,分流城區超額學生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大祥區學生入學需求加大,已非單純依靠老校擴容所能解決,新學校建設勢在必行。大祥區屬于老城區,沒有場地建學校怎么辦?大祥區做出了一個決定——收購由湖南華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華夏公司”)投資建設的一所標準化寄宿制學校。
? 為了收購這所學校,大祥區委、區政府與華夏公司打了一場持久的“價格戰”。
? 2016年10月,華夏方圓學校收購小組成立以來,在邵陽市委、市政府和大祥區四大家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小組與華夏公司進行了20余輪磋商,于2018年6月達成協議,最終以3496萬元的價格收購。隨后,大祥區財政又投入900多萬元對該校進行提質改造。
? “收購后的學校只有一個空架子,毛坯房,泥土地;現在學校完全不一樣了,全區的教育信息化中心、校車監控平臺都建在我們學校……”走在“回”字形結構的教學樓里,華夏方圓學校校長周秋平向記者介紹了學校的發展現狀。
? 2018年9月開學,華夏方圓學校接收大祥區內分流學生1100多名,共20個班。
合并辦學,優質學校帶薄弱學校
? “六嶺校區現有學生800多人,在激活自身辦學活力的同時,有效化解了三八亭小學學位不足的壓力。”三八亭小學校長龍衛東向記者介紹。
? 三八亭小學與六嶺小學只相隔一條馬路,2017年以前,學生人數卻相差甚遠。六嶺小學只有300多學生,生源明顯不足;三八亭小學有2000多人,大班額甚至超大班額嚴重。
? 這種局面怎么破?大祥區教育人探索消除大班額的新路徑——將兩校合并,實行傳統名校與薄弱學校一體化辦學,將三八亭小學的一、二年級共計800余名學生放在了六嶺校區。為了改善辦學條件,2018年大祥區委、區政府拿出80多萬元對六嶺校區進行了提質改造,并計劃將該校區東移擴建,目前已啟動拆遷工作。
? 城區學校就學壓力大,在農村卻是另一番景象,有些農村小學甚至出現了“空城”現象。
? 檀江中心小學是一所有200多學生的農村學校,一幢全新裝修的四層教學樓在小山村里顯得格外耀眼,生源流失是學校以前面臨的最嚴重問題。現在,學校的硬件、師資均有了提升,今年秋季,該校生源趨于穩定。
? 辦人民滿意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祥區教育人一直在行動。據統計,2014年以來,大祥區加大教育投入,累計投入教育項目建設資金近3億元,共新增學位4000余個。2018年,大祥區12所存在超大班額的學校均順利完成了分流任務,共消除超大班額班級230個;2019年,該區消除大班額班級116個,大班額占比由2017年的58%下降至23%。目前,該區正抓緊推進總投資1.7億元的滑石小學、雨溪中心完小、大祥第一中學擴改建、西苑小學新建和桔園小學、曙光小學異地重建項目,共新增學位4820個,確保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額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