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好
摘 ?要:本文闡述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保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多變的課堂教學手段、豐富的課外活動來實現保持學習興趣的目的。
關鍵詞:興趣;方法;活動;保持
興趣是學生積極探究某些事物或進行某些活動的傾向,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很主動、很活躍的心理因素。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即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育家赫爾巴特也把發展廣泛的興趣視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并認為主要是興趣引起對物體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它導向有意義的學習,促進知識的長期保持,并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動機。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對英語這門要求多記憶的學科來說,穩定性的英語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效果影響甚大。因此,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寓教于樂,將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學習。小學生好奇心強,容易在特定的情境中為某些客體產生直接興趣,但由當前環境里的某些條件和刺激在個體中產生的興趣常常只有短暫的作用和邊緣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實施中不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不斷地激勵和精心養護學生所萌發的學習興趣,力求其發展成為相對持久的個人興趣,轉化成自主探究新知的動力源泉。
保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所要求的不僅僅是對學生表面的興趣刺激,而是要貫穿整個教學始終的持久性心理情緒體現,這就需要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滿堂灌”課堂形式,努力開創新穎的教學方式,在培養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更特別注意保持他們的興趣。這樣長期以往,學生對英語就會樂學、好學,從而達到易學的效果。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英語學科的學習特點,組織實施多樣的教學活動,精心呵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在實踐中發現了可以讓“興趣”這位“好老師”常伴學生左右的方法,詳述如下。
一、運用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
所謂“教無定法”,教師要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來組織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如,可以在課堂中引入歌曲、游戲和TPR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覺得學英語課堂常有新鮮感,興趣就會源源不斷了。
馬克思說:“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音樂旋律可激發人的情緒和想象力,從心理上來看,唱歌是以聽覺感知為主的形象記憶,歌詞和旋律都有助于情緒記憶,符合兒童的記憶特點,所以歌曲教學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如,在教學月份的詞匯時,冗長的月份單詞記憶起來特別困難和枯燥,于是我就將十二個月份的單詞套入學生熟悉的《ABC Song》旋律中唱,結果學生就饒有興致地背出了歌詞,自然也輕易地掌握了月份詞匯。星期詞匯也一樣很長且難記,可讓學生唱《Days of the Week》。在歌曲的動態旋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持久的延伸。
游戲是兒童認識、理解和掌握世界的獨特方式。20世紀初,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皮亞杰就強調兒童運用游戲方式“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他認為,游戲最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兒童能在輕松活潑的游戲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游戲和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以游戲引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進行詞匯分類歸納時,可用“擊鼓傳花”、“青蛙蹲”、“鯉魚跳龍門”等游戲。若想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及理解英語句子的能力,可用“Guessing Game”或“Simon Says”等。游戲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成班級合作游戲、小組合作游戲或個體單獨游戲,要充分協調好其結構內部各因素的關系。運用游戲傳授英語知識,可以增加學生的愉快體驗,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游戲以其本身的趣味性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著學生的興趣。
TPR(全身反應法)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使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及動表情,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愛動是兒童的天性。我把握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適時運用TPR。如,在學動物類單詞時,我讓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和動作,使他們學得意趣盎然。同時留給他們任意發揮自己想象力的空間,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我還將TPR融入到歌曲當中,如,在This Is the Way一曲中加入對應的洗臉、刷牙、洗手、掃地等動作,讓學生邊唱邊做,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二、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英語課外活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英語習得環境缺乏和填補了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不足。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一些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英語課外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促使他們總是帶著興趣主動參與英語學習。
例如,每個學年舉行校際的英語書寫、朗誦、歌詠和知識競賽,覆蓋面廣,讓大部分學生都有機會展現自己英語各方面的能力。學校可以成立英語廣播站,每天用英語播報天氣情況和日期,播放英語歌謠、故事和日常交際用語等,讓學生隨時隨地接觸英語,語感更強,興趣更濃。
同時,我會組織學生開英語故事會,讓他們自己排練和表演一些諸如“Three Little Pigs” “Little Red Riding Hood”“Snow White”之類家喻戶曉的故事。低年級的學生可以用中文摻夾著英語詞匯的對白表演,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用簡單的全英臺詞進行表演,教師給予適當地指點便可。這種親歷親為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英語的成功感,使得他們對英語的興趣高漲。我還利用多媒體課室播放英文版電影Lion King和迪士尼系列卡通片給學生看,既有娛樂放松效果,又訓練了學生的英語口語。
總之,興趣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為小學階段的兒童所形成的興趣容易轉移,具有不穩定性,所以教師除了要想方設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外,更要用心去保持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倘若學生對英語長期保持著穩定的興趣,他們就容易在這一學科中表現出高人一籌的知識水平或學習能力。而要想保持學生的穩定性語言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在教法上要常教常新,并且要結合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去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生活,從而有效地保持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林立.《小學英語教學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松美.張金秀.《新課程小學英語教學實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