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尚智
摘 ?要:在當前時期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當中,教育的本質已經不僅是傳授給下學生知識,更加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逐步轉化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更加順利地掌握更多知識。因此,可以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加關鍵,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且試析幾點有效的培養策略。
關鍵字: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知識本身便蘊含著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于小學生來說順利的掌握數學知識則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性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自主的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更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對此方面便還需教師加強重視力度。
一、師生之間展開和諧、友好的互動
在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前,保持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是十分關鍵的。也只有保證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才能促使教師更加順利的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在以往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的形象通常都是嚴厲且極具權威性的,總是容易給學生帶來一種不好親近的感覺。但是很多時候這也是教師為了方便管理所故意做出的一種行為,而這樣的行為也是有弊端的。如學生懼怕教師、有問題不敢請教教師等,都影響著教師順利展開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更難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了。因此,在實際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需教師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就像是朋友一樣與學生耐心交流,以便于拉近師生之間在傳統教育中所形成的距離。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是以興趣作為動因展開學習活動的,特別是在學習數學這樣的學科時更是如此。因此,在創建教學氛圍的過程中也要對此方面加強重視力度,通過師生之間以和諧、友好的氛圍展開溝通,從學生的角度審視問題、展開互動,以便于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時有效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合理引導學生在課前展開預習活動
要想保證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促使學生達到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在此之前便需要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在實際的培養活動中,教師便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通過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以便于幫助學生提升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促使學生在正式的教學活動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更加透徹的理解。與此同時,只有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后,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時才可以更具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學生在預習之后也能對自己不是很清楚的知識部分有一個了解,在教師進行課堂講解時,學生就會向教師進行提問,教師對其再進行解疑。例如,在教學到“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時,教師便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前自行預習本部分知識,了解年月日的概念、日歷的用處等,從而促使學生對本節課程所要講解的知識產生進一步的了解。而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也能夠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構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三、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數學的意識
在當前時期,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合理地設計教學模式。通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數學的意識來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這樣也便要涉及學生課余時間的自主學習活動。盡管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了練習,但是課余時間的學習也還是非常關鍵的。而課后復習更是直接影響了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的鞏固自己的所學知識。因此,在實際展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便要引導學生加強課余復習的復習力度。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小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學生。例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表揚角,定期檢查學生的復習情況,并且在學生表現良好的情況下給學生的名字后方貼一顆星星,在每月月末對學生的星星數量進行統計,再予以學生適當的獎勵,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熱情。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予以學生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并且將學生受獎勵的方式變得細化起來,以便于幫助其他學生了解到受獎學生的受獎原因,從而發揮出一定的榜樣力量。而在此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便養成了一定的復習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教師的鼓舞下積極地展開學習活動,以便于達到更加理想的培養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質量也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對此,便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綜合的設計,通過在課堂內外合理地引導學生,以便于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李雪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教師,2010,(27).
[2]韓文娣.好習慣,高效率———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