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敏
摘 ?要:在當下,我國教育事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在教學方式、理念等方面有所革新。初中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時期,學習科目較多,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內容也更為復雜,需要教師結合新課改具體要求來加以調整、完善。本文將結合實際教學問題,對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思考,以期為今后開展的有關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歷史;教學模式
歷史是初中教育中需要學生掌握的一門重點科目,涉及范圍十分廣泛。然而,由于知識內容復雜、多樣,加之課上教師容易輕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知識講授為主要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聯系課上教學實際,來對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歷史學科顧名思義,是一門以歷史為核心開展的一門課程,中外歷史內容都有所涉及。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部分教師都是采用灌輸、講授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有關知識講解,影響到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趣味性。新課改的實施,為這一現狀帶來了一定改變,然而就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實際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是不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目前,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在新課程標準中得到明確,教師需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才能夠構建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歷史課堂。然而,實際上大部分歷史教師更多的仍然是按照主觀意愿完成教學,沒有從學生興趣、學習現況等角度出發來對課堂進行綜合考慮,導致課上教學有效性不高[1]。其次,在教學方式選擇方面教師的思路過于狹窄與死板。雖然教師也會應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如多媒體、小組合作教學等,但是卻沒有為初中生提供自我思考、總結的時間。不僅無法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為學生思維培養帶來阻礙。最后,學生與教師之間很少進行有效溝通。由于教師輕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上容易出現自己單方面講授知識的情況,或者是無法參與到一些教學活動之中,無法與學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不利于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接受。
二、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
基于上述分析,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完全適應時代發展以及當代學生對于知識獲取的需求。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根據新課改所提出的各項要求,考慮學生綜合素質、核心素養的培養,來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一)構建生動的歷史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往往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知識理解而產生的一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教學內容,來構建起一個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對歷史知識有著更深層次的感悟。比如教師在講授《紅軍不怕遠征難》這一課時,教師一方面可以利用影音資源,為學生播放視頻、音樂,來渲染氣氛;另一方面則是可以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讓學生對紅軍長征經歷的不同地區進行介紹,然后為“旅客”介紹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通過這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與事件,能夠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索能力等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也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符合核心素養教育需求。初中歷史教師應根據課題來設定課堂教學內容,然后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對小組進行科學劃分,將優秀、學困生安排在同一個小組,促使優秀學生充分發揮帶頭作用[2]。比如,教師在講授《現代音樂和電影》這一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讓學生來根據自己對于現代音樂、電影的理解,來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進行解讀。也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來解答,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三)積極引入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于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視野等是十分必要的,如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都是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靈活運用。歷史教師應考慮到不同種類現代教育技術的特點,然后結合歷史教材內容,來進行綜合性考慮。例如,教師講授《現代文學與美術》時,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美術作品的圖片,讓學生運用自己學習到的美術知識,來對這些美術作品進行賞析。也可以在現代文學與美術之間建立聯系,讓學生能夠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二者的共同之處,進而對現代文學與美術發展的特點、內涵、影響等,進行更為全面的理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初中歷史課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已經有所顯現。而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也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今后初中歷史教師應通過構建生動的歷史教學情境、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積極引入現代教育技術等方式,來實現對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以提高教學質量,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知識,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劉春梅.新課改與初中歷史教學模式[J].文教資料,2019,(19):203-204.
[2]陳江.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赤子,2019,(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