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目的 比較腹腔鏡、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臨床效果和存活率。方法 在該院從2016年3月到2018年4月的所有早期胃癌的病例中隨機選取64例,并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32例)和對照組(32例)。其中研究組采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對照組采用開腹胃癌根治術。記錄并綜合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長度,手術出血量,術中清掃淋巴數(shù)量,住院治療時間,術后通氣時長[1]。通過對患者的術后隨訪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后生活質(zhì)量的恢復情況,復發(fā)和存活率。結果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和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在存活率上并沒有差異(都為100%)。但在患者治療過程中,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手術時間更短,手術切口更小,手術切口長度更短,通氣時間更短,住院時間更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和開腹胃癌根治術都可以完成對早期胃癌的治愈,但是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更能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利于讓患者更好更快的進行術后恢復。
關鍵詞: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開腹胃癌根治術;臨床效果;對照
作為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胃癌在我國的大部分治療在進展期。但近年隨著人民健康意識的逐步提高和B超、內(nèi)鏡等治療技術的興起和發(fā)展,我國胃癌患者在早期被發(fā)現(xiàn)的比例在逐步提高[2]。在根治胃癌的傳統(tǒng)開腹胃癌根治術中,雖然能很好的根治胃癌,防止復發(fā),但是帶給患者的痛苦很大,術后的恢復時間很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隨著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逐漸興起,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的手術痛苦,但是這種治療方法是否能起到和傳統(tǒng)開腹胃癌根治術一樣的根治效果,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討。本次研究就腹腔胃癌根治術和開腹胃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和術后存活率展開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jīng)患者同意和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抽取2016年3月到2018年4月我院接診的64例早期胃癌患者。經(jīng)查體確認都為胃癌初期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齡36-68歲,平均年齡(37.46±4.27)歲,胃竇幽門18例,胃角10例,胃竇體交界4例,實驗組中,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36.37±5.09)歲,其中胃竇幽門19組,胃角9例,胃竇體交界4例,給以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治療方法。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采用全麻的麻醉方式。在確認了癌變的位置之后展開手術。手術體位為,分腿大字位,雙腿各向外展30°,左腳折刀15°,與會陰形成的三角位置剛好可以站立一人,頭高腳低傾斜30°。對對照組采取開腹胃癌根治術的治療方法。實驗組中,將兩臺顯示屏分別放在病人頭端左右45°,超聲刀主機放在病人左側(cè),維持15mmHg氣腹,胃的游離和淋巴清掃在腹腔鏡下完成,胃的切除或吻合是通過腹壁小切口輔助完成,過程中進行全胃切除,遠端胃切除或者近端胃切除要根據(jù)病灶的位置及大小的情況來決定。
1.3療效觀察指標
對手術中的指標進行記錄和觀察,共有:手術時間,手術切口長度,手術出血量,術中清掃淋巴數(shù)量。
手術后記錄每一例患者的術后通氣時長,住院治療時間。
在之后的隨訪中,記錄患者在治愈之后一年內(nèi)的復發(fā),癌細胞轉(zhuǎn)移和死亡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中四項指標的對比
腹腔胃癌根治術相比開腹胃癌根治術,手術時間短,手術切口短,手術出血量少,淋巴清掃術少,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手術后兩項指標的對比
術后腹腔胃癌根治術相比開腹胃癌根治術,住院時間短,排氣時間短,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隨訪后復發(fā)和死亡的對比
根據(jù)隨訪的記錄,死亡數(shù)量兩組都為0,因此死亡率都為0%,治愈率都為100%。
3討論
胃癌是一種能給人帶來極度痛苦的惡性消化道癌變。其中早期胃癌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反胃,貧血,消瘦,排便發(fā)黑,早飽,嘔吐等癥狀。由于早期胃癌的癥狀十分微弱,因此即使出現(xiàn)了癌變也不容易察覺[3]。要通過及時的查體才能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
在傳統(tǒng)的開腹胃癌根治術中,要將患者的原發(fā)腫瘤連同轉(zhuǎn)移淋巴結及受牽連的組織一起切除,無腫瘤殘余,從而達到根治胃癌的效果。手術過程漫長且患者術后恢復比較慢,術后不注意飲食等方面的問題會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手術成功率較高,可以有效的治愈早期胃癌。
1994年,Kitano等首次報道將腹腔鏡技術應用于胃癌的手術治療,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以它術后恢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住院周期等方面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的優(yōu)勢,得到了認可和發(fā)展。作為一種新開展手術治療方法,腹腔鏡手術還具有能夠在腹腔鏡下完成對胃周組織的分離,胃癌癌變組織的切除和區(qū)域淋巴結的清掃徹底的優(yōu)勢。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更能減輕患者的病痛,給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質(zhì)量,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更好。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綜上所述,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和開腹胃癌根治術都可以達到治療胃癌,使病人痊愈的治療效果,但是腹腔鏡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值得臨床推廣學習。
參考文獻:
[1]馬沛.比較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患者的預后與生存率[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8(02):350-352.
[2]高福鋒.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13.
[3]朱維寧.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4):4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