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波

摘? ?要:個性化服務是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用戶服務的必然要求,高校圖書館應根據不同的用戶針對性地推出更適合他們的服務形式,將用戶的實際需求作為落腳點,與用戶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主動開展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的全方位服務模式。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圖書館服務
1999年,美國圖書館與信息技術協會指出信息技術應用于圖書館的7大發展趨勢中,個性化服務被列為第一大趨勢。在網絡化、信息化的今天,個性化服務呈現出越來越強勁的生命力。
個性化也叫個性化定制服務,是相對于圖書館群體服務而言的服務,個性化服務包括個性化服務宣傳、個性化信息定制、個性化信息推送以及個性化信息代理服務等工作。
為用戶實現個性化信息服務的過程是一種定制行為,基于Web的個人信息服務,技術上的總體要求是可定制性,根據用戶或個性化團體用戶的信息需求,動態地定制信息資源、信息系統、信息活動及相關信息服務[1]。
圖書館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就是以用戶為本,針對不同的用戶,根據用戶的層次和需求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務。
1? ? 圖書館開展個性化服務的必要性
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承擔著保存、傳播和創造先進文化的責任,大學圖書館是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陣地,擁有豐富的圖書、期刊和電子資源,在教學和科研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圖書館為廣大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是現代圖書館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務,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社會,圖書館用戶對信息服務的要求也提高了,為了避免用戶流失和網絡信息資源的沖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持續性的信息服務,提升服務品質,讓用戶對圖書館滿意度、信任度和依賴度不斷提升。
2? 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特點
(1)以讀者為中心。將讀者的信息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方便快捷的手段為讀者服務。
(2)能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并能挖掘出更深層的信息需求。在讀者信息搜集過程中了解讀者的閱讀特點、習慣、興趣愛好等信息,對其信息需求進行分析,才能精準地定制出符合此讀者特點的個性化信息方案[2]。
(3)服務方式多樣,使讀者更方便、迅速地獲取信息。在推送信息的過程中按照讀者要求的方式進行服務,只有讀者方便了,服務才算是合格的。
(4)主動為讀者推送信息,而不是坐等讀者上門。在信息開放的時代,圖書館服務不再是從前的“守株待兔”模式,只有主動去吸引用戶才能讓用戶對圖書館產生依賴;只有將服務推送出去才能改變圖書館用戶匱乏的危機,也在無形中提高圖書館在學校的地位。
3? ? 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內容
3.1? 個性化信息服務宣傳
圖書館資源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讀者對資源內容不夠了解、不清楚圖書館的資源是否能夠滿足信息需求,這種情況就是信息服務宣傳力度不夠,沒有讓資源找到使用者,圖書館應分析本館的宣傳方式和宣傳效果是否能讓更多讀者知曉,改善現有信息服務的宣傳手段,充分利用各種途徑進行資源的推廣和宣傳。圖書館的主頁、官微、公眾號、讀者在線咨詢等平臺應定時對圖書館各類資源進行推送,借助館內宣傳海報、校園網新聞、各種讀書活動、知識競賽、知識講座等活動開展資源介紹和分享,讓讀者熟悉圖書館的資源,學會利用各種平臺獲取資源,享受圖書館資源為學習和生活帶來的便利。
3.2? 個性化信息資源建設
在網絡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主要表現在數字庫資源上,高校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已引起高度重視,各高校圖書館主頁都有多種類型的數字資源庫,數據庫資源的規模可以直接反映該校館藏信息資源的規模,那么如何建立有學校特色和專業特色的數字化資源庫便是每個學校應該思考的重點。
要針對學校的專業進行分類和分析,搜集各專業學科重點和科研方向來確立專業數據庫主題,在確定了主題方向后對該主題數據庫進行開發建設,使數據庫內容保持新穎性和及時性,對該專題有發展前景的專業課題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專業數據庫。很多專業院校已建有自己的專業數據庫,比如,中國礦業大學的“礦業工程數據庫”等、南開大學的“跨國公司研究與專題數據庫”、天津大學的“中國建筑文化遺產數字圖書館”、天津財經大學的“中國錢幣研究與鑒賞”、中國民航大學的“民用航空專題數據庫”、廈門大學的“法學學術數據庫”、上海財經大學的“世界銀行資料數據庫”、中南大學的“有色金屬文摘”與“專家學者庫”、湖南大學的“湖南人物庫”、湖南師范大學的“湖湘文化”、湘潭大學的“紅色旅游資源數據庫”等都是具有學科特色的專業數據庫(見圖1)。
3.3? 個性化信息定制
個性化信息定制是通過定制來滿足個性化信息需求的服務方式,首先需要搜集用戶的個人信息,包括專業、興趣愛好、閱讀習慣等,根據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并從歷史數據中找到潛在的信息需求點,建立用戶模型,然后系統將根據用戶的信息習慣和需求點在數據庫中進行信息匹配,檢索符合用戶要求的數據資源,并將資源進行分類整理繼而推送給用戶。高校師生對信息的需求是持續性的,在這個時間段內用戶隨時會調整自己的興趣點和信息需求,個性化信息定制便可根據用戶行為和對推送信息的反饋來調整和改善用戶模型,有針對性和精確性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以“我的圖書館”為例,“我的圖書館”就是簡單的個性化信息定制,用戶在數字圖書館中可以自己設定界面風格、資源類型和檢索方式,大大提高了用戶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
3.4? 個性化信息代理服務
用戶在檢索信息資源時經常遇到一個問題,知道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什么,可是檢索時因無法正確表達而檢索不出。還有一種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面對網絡和數據庫中繁雜的信息無從選擇,這些現象反映出大部分用戶沒有基礎的檢索知識,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針對這種情況,部分圖書館在個性化服務中增加了一個智能代理服務,智能代理軟件是在沒有用戶干預的情況下,跟蹤用戶的上網行為,自動搜集更新信息并保存,在用戶上網時將其推送給用戶[3]。自動代理軟件可進行自我調節與自我學習,以主動服務的方式去完成預先設置的一系列工作任務。它具有自主性、響應性、能動性、學習性、社會性、協作性和結構分布等特點。
智能代理的主要功能有:管理用戶個人資料,如變更信息自動通知;通過分析用戶的興趣,提供有建設性的頁面和鏈接,如智能搜索;提供友好的瀏覽界面。
4? ? 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問題及措施
高校圖書館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還處于發展階段,影響個性化服務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體現在學校圖書館文獻資源數據庫(館藏資源、網絡資源、網絡數據庫資源)的建設與完善方面,這是關系到用戶能否獲得滿意信息的重要因素。其次,圖書館館員的信息素養原因,提供信息服務的圖書館館員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計算機知識和信息分析處理素養,掌握多種檢索方法,能將信息進行二次加工,而圖書館很多館員知識結構單一、缺乏相關學科知識,對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導致信息服務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無法真正為用戶解決問題,只能提供一些共性的信息,這也是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無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最后,圖書館現有的個性化服務開展規模比較小、形式簡單、功能不完善、應用界面缺少親和力,雖然為用戶推送了信息,可是有些服務還只拘泥于形式,沒有真正為用戶服務,例如“我的圖書館”服務系統,可以為用戶推薦信息資源,但是僅依賴系統中的信息為用戶推送信息還是過于簡單,服務的內容和深度都不能達到個性化服務的要求,這些都需要在服務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并完善。
4.1? 專家型信息技術團隊的構建
圖書館應建立一個專家型信息技術團隊,這個專家型團隊由不同部門、不同專業的成員組成,可以整體協作,共同完成信息服務的各種目標工作。
4.2? 電子資源的整合
資源是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基礎,電子資源的整合主要有3條途徑:(1)外購各種電子資源。(2)從網絡搜集、整理信息資源。(3)對館藏資源進行學科化的整理、加工、分類,根據用戶實際需求及檢索記錄推薦給讀者。
4.3? 圖書館信息服務人才的培養
定期、有計劃地開展館員學習和培訓,使工作人員與時俱進,具備最新的圖書館專業知識及增強信息服務意識。
4.4? 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的開展
隨著手機、平板設備等終端的興起,移動圖書館已成必然,應積極構建移動圖書館,為用戶開展實時、動態的個性化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史海燕.基于知識發現的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19):36-39.
[2]曹? ?霞.國內基本于本體的個性化服務研究綜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8):27-31.
[3]周楊姊.基于知識發現的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J].中國成人教育,2010(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