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偉林
摘 ?要:舞獅文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在文化自覺的背景下對舞獅文化進行研究。當下舞獅文化運動在發展中有很多問題,目前沒有合理的規劃和制度,對舞獅文化不夠重視,讓舞獅文化的發展面臨著困境。因此如何在自覺背景下發揚舞獅文化,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并可以作為今后發展舞獅文化作為參考。
關鍵詞:自覺背景;舞獅文化;發展傳播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和時代的變遷,舞獅文化的傳承發展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目前對于舞獅文化不夠重視,缺乏舞獅人才,并且在舞獅文化中的有效規則和管理制度也不完善。這樣使舞獅文化很難在自覺背景下進行有效的傳播,應該加強對舞獅文化的傳播管理措施,加強對舞獅文化繼承和傳播的意識。同樣要讓人們在自覺背景下學習舞獅,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就發揚光大。
一、舞獅文化的發展歷程
舞獅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了幾千年來人們的智慧和藝術結晶。舞獅文化主要在廣東、廣西、河北徐水、武漢黃陂、湖南長沙等地。每當節日到來,各大慶典和喜迎新春的時候,各地人民包括遠在海外的華人就會舉行盛大的舞獅活動。
二、阻礙舞獅文化自覺背景下傳播的因素
(一)對舞獅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國家對舞獅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繼承重視程度還不夠。在文化的管理過程中,過于看重物質的經濟,而沒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重視起來,這使得舞獅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制約。沒有意識到舞獅文化的傳播還是不夠的,文化部門也不夠重視。
(二)舞獅專業人才的缺乏
目前在舞獅的文化發展中,缺少人才。很多在舞獅文化的傳播者,以老年人居多,而很多年輕人對舞獅不感興趣,這樣對舞獅的文化傳播就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年輕人受到的文化都是現代的科學技術,以物質文明為主。對于現今人的觀念是很難扭轉的,所以讓舞獅文化的傳承困難重重。培養優秀的舞獅人才是非常關鍵的。
(三)舞獅文化的繼承和傳播管理措施欠缺
舞獅文化的管理和傳承,都是需要一定的規劃和管理制度的,而當前我國的舞獅文化,依舊是自然發展的狀態。這樣很難形成自覺性環境。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傳統文化也在受著沖擊,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地方政府也沒有系統的管理方法和規劃,沒有有效的保護措施,也沒有對舞獅文化的保護資金鏈,讓舞獅文化發展受到制約。只依賴于民間文化是很難將舞獅文化發揚光大的。
三、讓舞獅文化得到傳播和發展
(一)加強對舞獅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力度
要形成自覺的文化環境,讓地區文化在管理的過程中加大對舞獅文化的重視力度,加強舞獅文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引起文化部門的注意。同時需要對文化部門的考核,保證舞獅文化的發展,讓政府建立舞獅文化的傳承基金。這樣可以保證舞獅文化的資金支持,也讓人們能夠自覺關注。
(二)注重培養舞獅人才
舞獅文化的繼承和傳播,離不開舞獅人才。可以在地方設計專門的舞獅協會,設立經費對舞獅人才進行培養。同時調動一些對舞獅感興趣的年輕人,在高校內設計舞獅文化課程,讓“舞獅”進入學生的課堂教學。同時將“舞獅”課程設計到體育教學體系當中,讓學生從小對舞獅文化產生熱愛,并能夠自覺的傳承和傳播。
(三)注重舞獅文化的規劃和管理制度
舞獅文化的規劃和傳播,需要通過相關的部門加強管理,才能形成自覺的環境。針對本地的一些舞獅文化進行研究,設計舞獅文化未來發展的規劃,讓舞獅文化有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時政府和民間都學習的相應知識,組織免費的培訓班和一些舞獅的比賽,讓群眾有興趣參加到舞獅的活動中,時刻提醒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同時也要落實經費,包括一些相關的部門,每年要保證經費使用的合理化,對舞獅文化進行保護。
四、文化自覺下的傳播策略
自2014年以來,國家通過鼓勵,提出讓地方、自然、人文資源全面發展,促進發展特色體育產業,大力推廣武術、龍舟、舞龍燈等體育項目,鼓勵人民對民間活動進行重視。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對舞獅運動的管制和重視,寓意也是希望能將這些活動回歸于大眾。目前,許多年輕人對舞獅文化不夠重視,已經讓傳統文化受到了威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舞獅文化發展傳播下去,這也是傳統文化的復興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文化的自覺就是需要對知識文化進行反思,讓我們認清文化現狀,能夠在傳統文化中取長補短,也使得傳統文化不會消失。同時,提高人們的自覺性,并加強文化的教育的培訓,讓我們能夠了解文化,同時自身進行保護。
在經濟飛快發展的時代,也要充分利用媒體的力量,讓媒體通過互聯網,對民俗進行發揚廣大。通過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如微信、抖音、快手等,讓舞獅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傳播,提高群眾對文化的自信和向往。
結束語:文化自覺性,就是讓人們對文化有了解和認識,讓人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舞獅文化在當今的社會當中,也需要人們進行自覺的傳播。同時,要將舞獅文化發揚光大也是需要每一個人進行努力的。
參考文獻:
[1]黃駿.文化自覺背景下舞獅的傳播與發展[J].武術研究,2019,4(10):101-103.
[2]蔡舒.舞龍舞獅運動的文化特征與傳播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