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詞匯是學習英語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英語的基本單位,一切英語活動的基礎,詞匯的重要性決定了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使詞匯教學變動更加生動、有效?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中所采用的詞匯教學策略。
一、重視課前的預習,為課堂教學鋪路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課前的預習過程就是學生自己學的過程。但課前預習一般都是要求學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的,學生是否有預習,效果如何?老師很難監控。如果老師每節課都花時間去檢查,那必然會花掉很多的時間,那顯然是不科學的。學生能否主動預習,關鍵是有沒有掌握正確預習的方法,有沒有嘗過預習所帶來的甜頭。
在詞匯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在教新內容的前一天,先讓學生預習單詞,并要求學生要按一定的方法和順序去進行。
(一)猜單詞的發音——怎么讀。
(二)看單詞的構成——怎么寫。
(三)找詞的出處(詞在書中出現的位置及其相應的句子)——詞義及用法。
(四)想同類同形的詞——找回憶。
(五)查英漢字典——使用工具書。通過這樣有步驟的課前預習后,學習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負擔。如在教開心學英語Book 4 Unit 10. What do you want to do?一課時,詞匯部分是八個詞組:go to the park,see a movie,play outside,go home,take a walk,take a nap,do a puzzle,surf the Internet. 一眼看去好像很長很多,其實真正的新單詞只有:see,movie,outside,take,nap,surf,Internet。學生如果在課前預習過了,哪些是新單詞、舊單詞,便能心中有數,上課時要學習的范圍就縮小很多,課堂就不像是在進行新知的學習,更像在復習舊的知識。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只有將新的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將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舊知識結構中去,才能不易被遺忘。”
二、活化教學過程、為詞匯教學添磚加瓦。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英語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方式,因此,詞匯教學應當緊扣新課標的這些要求。
(一)創設情境,增強詞匯教學的直觀性
有位教授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湯,知識好比鹽,知識必須要融入情境中,學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識。的確,把單詞通過相對真實的情境呈現出來,是提高詞匯教學效率的關鍵。比如在教open一詞時,我邊打開書邊說:Open the book. 邊打開門邊說:Open the door. 邊打開盒子邊說:Open the box. 然后當我再拿一個筆盒打開時,學生很快就能說出:Open the pencil case. 可見,通過這樣的語境,不能老師多說,學生就已經領會了open的意思。所以,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個性化的情境,讓每個學生多使用單詞,在生活化的氣氛中自然地表達,靈活地運用各種單詞,從而使學生在個性化的語言環境中不知不覺學會了單詞,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活用游戲,增強詞匯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喜歡游戲的特點,所以在詞匯教學中適當地加入游戲,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而且有利于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單詞引進各種不同的游戲,如:Guessing game,mouth game,TPR,Passing game,Touching game等。如在教動詞時,我們可以盡量用TPR的方式做動作讓學生猜;在教動物時,我們可以通過錄下動物的聲音讓學生來先猜,然后再把它串成歌謠,如:喵喵cat,cat,c-a-t;汪汪dog,dog,d-o-g;嘎嘎 duck,duck d-u-c-k;咩咩 sheep,sheep s-h-e-e-p … 學生邊拍手邊chant。這樣,學生就會很有興致,再難讀的詞也會變得簡單起來,再枯燥的單詞也很快就會被記住了。
(三)巧用歌謠,增強詞匯教學的靈活性
詞匯的教學離不開跟讀,它能給學生以非常清晰、明朗的印象,幫助學生準確把握單詞的正確讀音。但這種方法用起來比較枯燥,讀多了學生會厭煩,讀少了又怕他們記不住。此時,朗朗上口的歌謠就可以很好地幫我們避免這種尷尬。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現成的歌謠,或創作一些簡單的歌謠,通過有節奏的說唱來重復、鞏固所學的內容。
三、活化作業的設計、增強詞匯教學的應用性
(一)活化作業的趣味性
目前,小學英語作業的形式單一、乏味,抄抄、背背的機械練習較多,這樣的作業很難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認知心理學指出,經歷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激發他們學習的最佳動機,一份趣味十足的作業肯定能吸引學生主動思考、認真完成。我們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自己選。例如:制作小標簽、“做爸爸媽媽的老師”、造句、續寫故事、創編對話、改編歌謠、英語手抄報、讀英語故事、收集英語名句等。這樣的作業,學生既能鞏固知識,又遵循了學生好玩的天性,學習效果甚佳。
(二)改進作業的評價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許多老師往往把作業批改當成是例行公事。喜歡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同學,作業評價只起了檢查的功能,忽視了評價的激勵作用。對學生的作業,簡單地打上“√”“×”或“A”“ B”“ C”了事。長此以往,作業中的錯誤得不到指導、出現的精彩得不到賞識,結果是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是越來越馬虎。如果有一天,老師在他們的作業本或默寫本上不再是“A”“B”“C”或分數,而是畫上他們意想不到的大拇指、笑臉、哭臉、星星等。
(三)組織有效的作業展評活動
為了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每月舉辦一次優秀作業展評活動,把作業質量最高或作業進步大的同學的作業展示在班級的墻報上。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業能被展覽,從而提高了做作業的積極性,激發了做作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