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德
摘 ?要:生活中處處可見溝通藝術,而在高中班級管理中,溝通顯得更為重要。隨著時代快速發展,學生們思維模式也升級更新,在高中班主任中有與學生溝通順暢的,也有溝通不順暢產生矛盾的。在人生轉折點的高中時代,作為班主任,要有更好的溝通技巧去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學生,和學生一起走向正確的道路。
關鍵詞:溝通;傾聽;理解;共同發展
引言:
通過探討合理的溝通技巧,可以了解到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通過傾聽、激進等交流方式,使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換位思考,相輔相成,做到尊重相互交流,尊重相互思維。高效的溝通技巧可以使整個班級和諧共處、團結向上,各位學生可以發展自己所長,開心學習,快樂成長。
一、溝通方式
(一)傾聽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與群體之間,在思想和感情上傳達和反饋的一個過程,通過溝通后達到思維思想的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因為處于十幾歲年齡的高中生正是青春叛逆期,這些學生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模式,卻沒有完全成熟。學生們想要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并且得到理解和夸獎,但很多老師都會對此不予理睬,一味將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學生,直接導致溝通失敗。作為高中生的班主任,第一點要與學生傾聽交流。在溝通中,傾聽是給人的一種尊重,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深入的了解。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知道學生內心真正的想法和學生自己的人生規劃。
(二)互動
辛勤的老師是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是指引道路的明燈。在老師的認真傾聽中,學生愿意講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并且愿意在講述后得到老師的回答。德藝雙馨的老師在此時可以做出判斷,可行和不可行。對于好的想法,老師可以大力支持并加入自己的想法,與學生深入溝通;對于不正確消極的想法,老師可以給出正確的方向。在溝通時語氣可做變化,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對于開朗活潑的,在溝通方式上也要開朗大方,直抒己見;對于性格內向膽怯的,就要多鼓勵對方,語言委婉地進行溝通。在管理中,大力支持的鼓動可以讓學生士氣增加,委婉的指引可以讓學生感受溫暖,進行更好的溝通和了解。
二、溝通技巧
(一)思維互換
學校中學生之間打架、爭吵事件頻頻發生,很多情況下班主任都是約見家長解決事件,家長由于護子心切,態度較為強勢。在這些情況下,事態發展變換,真正受傷的學生得不到理解,悲劇發生。此類事件在生活中不是個例,如果班主任在管理中可以將學生分開溝通,與學生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設身處地思考當時情況下各位學生的心理活動,做到真正去關心學生。在學生得到理解和尊重時,內心會放下對老師的戒備心,真正去和老師溝通,更好地去解決事情。
在學習中也是一樣,各個學生家庭情況不一,思維不一,人生規劃不一。在管理中對此進行相對應的了解,老師和學生建立良師益友的關系,互相思維互換,從內心了解彼此。例如在高考生中,有些學生學習較為落后,但有其他學生沒有的特長。班主任在管理中只是一味要求全體學生學習,那這對于這位學生的發展就是不公平的,還會造成這位學生的逆反心理。有些學生成績靠前,班主任在管理中并未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也許這位學生內心有困難或內心因為成績較好沾沾自喜,老師沒有進行細致的了解,在后續發展中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二)融會貫通
溝通就像學習一樣,達到巔峰狀態,要融會貫通,真正掌握并理解。在高中這個特殊時期,學生們對于外界有很多不同的接觸。這些接觸也時刻左右著學生的思想,也會使一些學生情緒偏激,溝通不夠或不深刻便會造成相左的效果。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有義務對部分學生進行深刻溝通和疏導。
第一,可以現身說法,講述一些年少時發生在老師自身的故事,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從而拉近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生從根本上知道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例如某校老師的學生特別喜歡上網游戲,導致學習成績明顯下落。這位班主任采取和學生一起玩游戲的方式進行教育,尊重這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但在比賽中老師獲勝。通過這個事情,老師現身說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的事情,老師也喜好上網游戲,但在這個基礎之上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任務,學生就要做好學生的本職任務,空余時間可以盡情娛樂。
第二,將身邊的真實案例與道理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老師可使用真實案例,網上知名案例或身邊小案例進行教導,加上老師自己對案例的理解,與具體道理相結合,通俗易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從內心接受老師的溝通內容,這對老師來說有很大的便利。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和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提高班主任的溝通效果,聽取老師的溝通建議。
三、結束語
綜合上述內容,班主任在管理中通過傾聽和激進方式交流,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融會貫通。這些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以提高班主任在管理中的溝通質量,發揮班主任在班級中的管理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武云.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與學生沖突論析[J].學苑教育,2018(17):6-7.
[2]陶虹萍.學高為之師德高為之范——探討高中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技巧[J].文理導航,2017(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