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婷婷
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人生,閱讀可以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閱讀可以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可見,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不斷從閱讀中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受到教育,甚至終生都可受益。
學生的閱讀習慣需要社會、教師、家長幾方面合力進行培養。在培養外來務工子女的閱讀習慣中,教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則顯現得尤為突出。我們董家灣小學雖地處城市中心,但由于校舍陳舊等種種原因,外來人員的比例一直比較高。目前,我班學生大多來自外地,他們從小跟著父母走南闖北,沒有固定的家,沒有固定的學習環境,沒有固定的學習伙伴,致使這些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讀書內容單一,只讀一些漫畫書。甚至一部分孩子對讀書毫無興趣和欲望。家長們又忙于打工賺錢,根本無暇來管孩子,有時連孩子作業有沒有做,家長都不知道,更何況讓他們去督促孩子看書、讀書,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讀課外書,簡直是天方夜譚。外來務工人員本身的文化水平比較低,不能成為孩子課外閱讀的榜樣,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課外讀物寥寥無幾。種種客觀原因致使外來民工子女根本沒有閱讀習慣。怎樣才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這其中學校及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引導主要是在學校、課堂教學中進行的。下面就如何培養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建設班級文化,讓書香熏浸孩子
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靈魂。
建設班級文化,增強文化的育人功能,我在班級與學生一道親自動手布置,盡量做到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喜聞樂見。除了開辟“成長的足跡”“采蜜園”等展示孩子們特長的文化墻,我們班還開辟了班級圖書角,要讓閱讀變成學生休閑、放松活動,因此圖書角上面陳設了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好書,在學習園地里開辟一塊專欄,以讀書卡的形式展示同學的讀書收獲,以此激勵同學愛讀書,讀好書……
濃濃的書香班級文化熏陶、影響著孩子,產生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讓孩子一走進班級就情不自禁喜愛讀書,愿與書本交朋友。
二、發揮榜樣作用,讓榜樣影響孩子
讓名人讀書的故事陪外來務工兒童一塊成長。我經常利用班會課向學生介紹名人讀書故事,像“匡衡的鑿壁借光”、“孫敬蘇秦的懸梁刺股”、“魯迅嚼辣椒驅寒”……這些催人上進的故事,孩子們聽后心靈得到震撼,極大地激發讀書熱情。“不用揚鞭自奮蹄!”自覺閱讀成為可能。發揮同學榜樣示范作用,促進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那些表現好的、讀書積極性高的同學,老師要經常表揚。
要幫助那些外來務工兒童養成讀書習慣,老師除了做好監督外,更要以自身的榜樣影響著孩子。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讀書習慣的培養。早晨晨讀,老師走進教室與學生一道高聲朗讀;午休時間,老師手捧兒童讀物,與學生一道默讀;設立專門的閱讀課,與孩子們一起閱讀,并帶頭進行閱讀分享。教師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并與學生交流讀書做筆記的方法。每周的閱讀分享課成為孩子們的最愛。孩子們的讀書欲望被點燃,便會自由輕松地閱讀,徜徉書海,與名人交流,啟迪智慧,凈化心靈。
三、開展各種特色讀書活動,促進閱讀習慣的養成
多數外來務工子女是來自相對貧困的地區,一部分孩子存在自卑心理。學習也相對吃力,致使他們產生了許多不良的閱讀習慣。針對這一情況,開展各種特色的讀書活動,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開展故事會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為更好地鼓勵學生多讀書,可以采用全班同讀一本書的讀書分享課。在分享課上學生們可以講述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片段,可以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主人公,可以交流閱讀感受,還可以一起排演片段。在交流和展示的平臺上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與成功,閱讀興趣自然也就更濃,在無形中良好閱讀習慣就慢慢形成了。
(二)建立讀書小隊
閱讀是分享的,只有分享才更能體驗閱讀的快樂。在班內組織讀書小隊,讀書積極分子擔任讀書小隊長,并要求小隊長定出小組的讀書計劃。在每周五下午第二節閱讀課里,分小隊讀書、討論、分享。學生還可以在小組內交換閱讀的書本,慢慢地學生的閱讀也變自主了,同時也增進了他們的友誼。
鼓勵外來務工子女把自己的讀書所得展示出來,既檢查了他們的讀書情況,又讓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能力、表演能力得到了訓練提高,還能從中感悟到閱讀的樂趣,促進閱讀習慣的形成。
讓外來務工兒童養成讀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一名承擔著外來務工孩子教育的老師,我會一如既往地將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習習慣培養放在首位,相信這會讓孩子們終生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