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是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70年的偉大征程中,我們黨根據自身歷史方位和中心任務的變化,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走過的歷程波瀾壯闊、很不尋常,積累的經驗承前啟后、十分豐富。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執政黨建設的重要經驗進行研究總結,對于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意義重大。
一、 堅持用時代發展要求審視自己,
在與時俱進中明確黨建目標 ?中國共產黨建設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正確地確定黨建目標,解決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的問題。所謂正確的黨建目標,主要是指必須把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使黨的建設目標符合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符合黨在客觀上應承擔的總任務。目標正確,黨的建設便可遵循著正確方向發展,黨的領導就堅強有力;反之,黨的建設各方面工作就容易出現偏差,黨的領導就會弱化。這是總結執政黨建設70年實踐得出的一條最重要的經驗。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正是因為確立了正確的黨建目標,開創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才領導人民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新中國成立后,為了保證全黨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完成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我們黨采取了整風整黨、制定和執行過渡時期總路線、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增強黨的團結統一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保證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新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特別是在黨的八大上,我們黨對執政黨建設的經驗進行了初步總結,號召全黨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擔負起領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了“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應該怎樣才合格,黨怎樣才叫善于領導”(《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76頁)的問題,強調要把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緊緊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強調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江澤民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3頁),進一步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面對新世紀新階段的機遇與挑戰,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明確提出要把黨建設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胡錦濤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52頁)的目標,保證了黨的建設持續推進和深入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打鐵必須自身硬”,堅持管黨治黨一刻不松懈,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對黨、對國家、對民族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0頁)。這個黨建總目標,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鮮明品格和精神風貌,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彰顯了我們黨引領時代潮流、與時俱進的品格,彰顯了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立黨初心。
二、 堅持以強烈憂患意識警醒自己,
在應對風險挑戰中鍛煉提高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借鑒歷史經驗、總結自身經驗并不斷提高進步的政黨,始終以強烈的憂患意識警醒自己,以積極的進取精神應對風險、克服挑戰,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在革命性鍛造中不斷成長壯大?!皻v經磨難而不倒,千錘百煉更堅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走過歷程的生動寫照,也是執政黨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
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就給全黨敲響了警鐘,提出了“兩個務必”要求,他把黨進京執政比喻為進京“趕考”,反復強調要“考個好成績”。這里面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憂患意識,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永不停滯、永不懈怠、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國民黨政府留下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面對民主革命還沒有徹底完成的艱巨任務,面對帝國主義的封鎖、遏制和挑釁,我們黨沒有退縮、沒有動搖,以頑強的斗爭精神拼搏奮進,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取得抗美援朝偉大勝利,進而實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在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粉碎“四人幫”后,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審時度勢、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文革”的錯誤,作出正確的戰略抉擇,勝利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發生嚴重政治風波,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面臨極大挑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容應對困難和風險,經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驗,排除各種干擾,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刻認識進入新世紀后的世界大勢和我國的發展變化,牢牢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必須清醒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我們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能不能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需要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繼續作出回答。
三、 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完善自己,
在解決黨內突出矛盾和問題中自我凈化 ?改革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源泉。明確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主動適應環境發展變化,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勇于革除自身病癥,在解決黨內突出矛盾和問題中自我凈化、永葆純潔,這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斷推進自身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活力的重要法寶和強大動力,也是70年來執政黨建設的一條寶貴經驗。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實現了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轉變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的執政黨;從一個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執政黨,轉變為在對外開放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執政黨。時代在發展,環境在變化,使黨的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在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舊中國,工人階級政黨建設面臨的情況比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要復雜得多,執政以后黨的建設比沒有執政時黨的建設面臨的情況要復雜得多,在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比在封閉半封閉和計劃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情況也要復雜得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黨建原則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突出問題導向,使黨的建設與時代同步伐,堅持改革創新,勇于自我革命,這樣才能始終保持黨的生機活力。
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與時俱進的中國共產黨人適應時代發展和環境變化,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不斷解決黨內存在的矛盾問題,不斷革除黨內存在的污垢弊端,使黨的建設不斷適應黨的事業發展新要求。從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到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把從嚴治黨作為黨的建設方針寫入黨章,到確立全面從嚴治黨重大戰略;從著重思想建黨、強調制度建設,到確立黨的建設“七位一體”總體布局;從提出黨的建設“兩大歷史課題”,到提出不斷增強黨的“四自能力”;從實行差額選舉、黨務公開等擴大黨內民主的舉措,到確立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從明確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到強調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黨的建設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一次次依靠自身力量和與群眾結合的力量解決自身問題,始終保持了黨的生機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清醒認識黨面臨的“四大考驗”的長期性復雜性、“四種危險”的尖銳性嚴峻性,以堅定決心、巨大勇氣、頑強意志、空前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正風肅紀反腐,凝心聚力創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全黨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年,第309頁)黨的建設的改革創新沒有止境,任何一個政黨,無論實力多強、資格多老、執政時間多長,如果因循守舊、故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進取,其創造力就會衰竭,生命力就要停止。我們黨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內,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消除一切侵蝕黨的肌體健康的病毒,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確保黨的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四、 堅持以嚴明紀律規矩約束自己,
在建章立制中規范前行 ?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紀律嚴不嚴、規矩明不明,是衡量一個組織是否堅強有力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歷經千錘百煉,由弱小到強大,從苦難到輝煌,一大法寶就是有嚴明的紀律和規矩,保證了我們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7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嚴明的紀律和規矩約束自己,不斷完善和嚴格執行黨章黨規黨紀,保證了黨的團結統一,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在進京“趕考”前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我們黨就及時定下了“六條規矩”。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一再強調,要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的紀律,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他指出:“黨章確實應當充分體現紀律性和創造性,體現群眾路線。沒有紀律是不行的?!保ā睹珴蓶|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4頁)他表揚東北野戰軍在錦州不吃群眾一個蘋果,解放軍進上海睡在馬路上,志愿軍愛惜朝鮮人民一草一木等,這些都是紀律嚴明的具體體現。他期望,要努力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而對于那些喪失革命意志和堅持錯誤的人,毛澤東指出,在累誡不改的情況下,黨委應當予以正當處理,重者繩之以紀律。正是由于我們黨始終強調和注意保持黨的紀律,保證了黨的團結統一,為新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組織保證。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保ā多囆∑轿倪x》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1頁)他強調,共產黨員一定要嚴格遵守黨的紀律。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為黨組織和黨員遵守黨的政治原則和組織原則、接受監督、嚴明黨紀等方面確立了規矩、提供了遵循,使黨內政治生活逐步走上正軌。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專門恢復了“黨的紀律”一章,保證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保證了黨對改革開放的堅強領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重視和推進黨的紀律建設,從“三講”黨性黨風教育的開展到“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提出,從黨內監督制度的逐步完善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正式頒布,黨章黨紀黨規不斷健全,剛性約束不斷強化,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提升,為黨的事業勝利發展提供了可靠紀律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紀律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這么大一個政黨,靠什么來管好自己的隊伍?靠什么來戰勝風險挑戰?除了正確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外,必須靠嚴明規范和紀律。”(《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年,第5頁)我們黨不斷加強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印發《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意見》,按照“規范主體、規范行為、規范監督”相統籌相協調原則,新修訂和制定出臺了黨內重要法規100多件;不斷強化紀律教育,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不斷強化紀律執行,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做到黨紀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確保各項法規制度落地生根。
總之,時代在發展變化,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正確認識規律、善于把握規律,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總結執政黨建設的新鮮經驗,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張勇,法學博士,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河北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