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在班級中,突發事件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如何處理班級內的突發事件,關系到一個班級的穩定發展,也反映出作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藝術。處理突發事件,一看能力,二憑經驗,這是班主任教育機智的一個基本體現。因此每個班主任都必須學會正確地處理偶發事件。我從教十多年時間,一直擔任班主任管理工作,也碰到過一些偶發事件,一開始處理的不是很好,漸漸地我開始從一些失敗的教訓當中總結到了一些方法,應急處理技巧有了些許進步。
案例一: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急處理
記得那時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一天中午,樓道里站滿了放學路隊集合的孩子們。我們班的小銘上完廁所回來和另個同學碰撞在一起。當時只見小銘的額頭有點紅,并沒有什么其他嚴重的情況。我發現孩子受傷后趕緊將他送到學校醫務室檢查,校醫檢查后說沒什么問題,便抹了點外用藥就讓孩子去吃飯了。下午第一節課,孩子突然感覺有點頭暈,上課沒精神。我這才打電話通知小銘家長帶去醫院檢查,同時也迅速通知了撞人同學的家長。幾番檢查后孩子并沒有什么問題,只是需要靜養觀察幾天。原本以為萬事大吉,結果我下班回家卻接到小銘爸爸發來的一連串的短信。大概意思就是指責我孩子中午被撞為什么沒有第一時間通知家長?為什么沒有送去醫院檢查?家里的長輩因為這事有多么著急等等之類的話。我解釋說一年級的孩子幾乎每天都會發生這樣的小磕小碰,孩子當時撞得并不嚴重,沒腫沒紅的,我親自帶到校醫那里檢查治療之后就以為沒問題了。但是家長還是不理解,當時我真的是感覺百口莫辯,但是也知道確實是自己處理事情不夠及時造成的誤解。后來我經過認真反思之后也咨詢了年級其他班主任,得到了一些新辦法。
又過了幾天,我們班的小成上廁所撞到了墻壁上,把額頭撞紅了一塊。我聽說后立刻把他帶到醫務室檢查并進行簡單治療,然后我及時聯系了家長再拍照傳給他的媽媽,看需不需要送醫院檢查。小成媽媽收到信息后一直說不用不用,這孩子從小就頑皮,經常磕磕碰碰的,這點小傷不用管他。最后還發了一條長長的感謝信給我,覺得我們老師非常關心孩子,對我們如此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感到非常感動。
可見,同樣的事件,就因處理的方式不同得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案例二:校園暴力事件的處理
一天,午自習快上課了我發現班上的小智同學遲遲沒來,上課鈴剛響,才見小智紅著眼睛慢吞吞地走進教室。我趕緊拉住他詢問,孩子立刻哭著對我說,自己剛剛上樓的時候在教學樓二樓轉角處被一個高年級的哥哥打了,頭撞到了墻上,撞到了鼻子。我趕緊第一時間把孩子送到學校醫務室檢查,后又聯系了家長,讓家長再帶去醫院檢查。家長接到電話后非常生氣,覺得自己的孩子遭受了校園暴力,讓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調查清楚給她一個說法。同時,我又聯系了學校保安室,想要去看出事地點的監控。但是不巧的是,出事地點剛好是監控的盲區,當時出入的學生很多,無法分辨是誰動的手。我立即在學校微信群里呼吁,希望各班班主任們協助調查此事。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知道后也非常關心此事,立刻對各班孩子進行逐個問詢和摸排。下午4點鐘,好消息傳來,有孩子看到是我們班的小智跑得很快不小心撞到一個二年級某班的一位男同學,這位同學被撞后很生氣就動手推了小智,導致小智的鼻子撞到墻上。搞清楚了事情的經過,我及時聯系了對方孩子的班主任伍秀芝老師,伍老師立即給孩子家長取得聯系。在小智檢查期間,我和伍老師又多次打電話慰問檢查進展,打人孩子的家長在電話中也多次和小智媽媽道歉。所幸的是,孩子并無大礙。大家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小智媽媽看到那么多人如此關心他的孩子,也從一開始的生氣轉化為感動。
這一事件的妥善解決,我認為是幾個“及時”的作用:1. 班主任看到孩子的傷情及時作出反應,采取措施,使傷者得到了及時的救治;2、全校班主任積極配合,及時找出對方學生;3.兩位班主任及時做好對受傷學生的慰問工作和雙方家長的溝通工作,使受傷學生家長的情緒得到了及時的安撫;4.雙方班主任老師及時對涉事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
在處理事件時要注意方式方法,講究教育藝術,多方征求領導、其他科任老師和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多站在孩子和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們只有真正的愛孩子,疼孩子,才會有教育藝術火花的竄出。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階段,他們就像一塊璞玉,需要我們教育者的磨煉和鍛造才能成為一件藝術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突發事件是在所難免的,關鍵看我們怎么處理、怎么引領。我認為,作為班主任,做好平時的思想教育工作更重要。我們要做到腿勤:勤向班級走走;眼勤:勤于發現問題,嘴勤:勤于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盡量減少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一旦發生,我們要沉著冷靜,遵循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遵循學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用科學的方法來處理突發事件。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實驗小學城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