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亞寧
摘要:為了讓幼兒可以得到綜合性全方位的發展,在幼兒園的課程設計中教師就需要考慮的很全面。幼兒的一日生活皆課程,室內集體教學活動必須與戶外活動相結合,而且每天戶外活動不得少于2小時。所以室內外環境創設對幼兒來講,尤為重要,作為幼兒園老師,也可以隨時隨地抓住環境創設的特點,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利用幼兒園環境側面進行教學,一方面幼兒會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進而產生好奇心就會繼續探索;另一方面利用環境教學最大的好處就是,教師可以在進行環境創設時,走進幼兒的世界、以幼兒的角度看待問題,幼兒與教師之間會消除距離感、關系變得更加親切、相處起來也會更加融洽。長此以往,對于幼兒往后的成長會十分有利,內心的厭學感相比于同齡人會較弱。
關鍵詞:環境創設;幼兒;教學策略
當幼兒的學習氛圍、環境成為教師教學課程的一部分時,教師就要對幼兒的學習環境進行改善、創設。在教師進行環境創設時,可以先對這一年齡段的幼兒進行問卷調查,看看他們心目中的幼兒園是什么樣子、如果他們可以參與設計幼兒園會怎樣設計、他們心目中最喜歡的卡通人物是誰等等。通過這些問題教師進行環境創設時會更加得心應手,并且可以讓幼兒參與其中,環境創設的過程也可以是教師教學的場所。環境創設應該體現出一個幼兒園的教學定位與教學目標,同時要彰顯出教學環境的可教育性與可實踐性。
1 布置生動的班級墻面 創設溫馨的班級環境
在以往進行環境創設的時候,幼兒通常都不參與其中,由教師來商量創設。但是,這樣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教師與幼兒之間缺乏溝通。教師應該組織幼兒一起商討,聽從他們的意見,采納他們有趣的想法。班級的墻面或許也可以成為創設的一部分,將班級墻面布置的生動有趣,將班級氛圍烘托的溫馨親切。在沒有距離感的教室里,師生關系會更進一步,教師的教學也可以更加順利的推行。班級墻面的主題要與教師的教學目標相一致,利用班級墻面展開側面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先在教室中劃分出一塊區域來進行班級墻面的布置,開一個班會與學生一起商量研討如何布置,之后利用手工課的時間師生雙方一起動手操作。教師也可以讓班級墻面隨著季節和節日的更替,隨時更換主題。幼兒對顏色鮮艷、可愛卡通的事物都比較敏感,操作材料根據幼兒實際情況逐步更換,豐富材料,操作應具有層次性,激發幼兒的興趣。
2 改變戶外的活動環境 創設活潑的戶外環境
戶外的環境是幼兒對幼兒園的第一印象,同時也是幼兒平時活動游玩的地方,因此活潑有趣的戶外環境會讓每個入園的幼兒心情格外舒暢。假如,環境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不緊密,幼兒就難以產生親切感,教師應該站在幼兒的角度進行創設,不應該以成人的思維去考慮幼兒問題。教師應該注重對戶外環境的創設,結合當下幼兒們最喜歡的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根據這一年齡段幼兒們的喜好進行布置。將戶外的區域劃分明確,在入口處布置鮮艷明亮的事物,當幼兒第一眼看到時就可以產生興趣,其他的活動區域之間進行有效分割,幼兒活動較多的區域要進行安全評估,保障幼兒活動的安全。
例如,教師可以將幼兒園入口處與動畫片結合起來,將動畫片里面的場景搬到現實生活中來,讓幼兒每天早上都可以興高采烈并且十分想來上學。在這一年齡段的幼兒都十分好動,喜歡和同學一起做游戲,因此可以將幼兒園的地面做成可以玩耍做游戲的場地。
3 合理利用每一塊區域 進而與幼兒產生共鳴
幼兒在這一年齡段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或許幼兒園的一草一木、一塊墻壁都能成為其玩耍、交流的“朋友”,因此教師在進行環境創設時要合理利用每一塊區域。教室中每一塊區域都有吸引幼兒的地方,幼兒也就會對環境產生新鮮感,并且區域的劃分與布置應該合理,以便于讓幼兒產生共鳴。根據每一區的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來具體安排。每個班的區域設置應該在五個以上,這樣才能讓幼兒進行綜合性發展。教師如果想利用環境來進行教學,應該合理地促進幼兒與環境的溝通,讓幼兒參與創設環境、讓環境輔助幼兒成長。
例如,幼兒閱讀和做手工這兩個活動較安靜,可以考慮安置在鄰近的地方,幼兒閱讀區域要劃分在光線比較好的地方。相反,幼兒學習唱歌跳舞的區域應該遠離閱讀區,以保證幼兒在學習時可以心無旁騖。幼兒做游戲的地方應該盡可能的空曠,可以選擇一塊區域用圍欄圍起來,在這塊區域鄰近的地方設置玩具區,這樣方便幼兒的拿放。
綜上所述,每一個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的影響,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體智都起著良好的推進作用。幼兒所處于的這一年齡段,直觀的教學會更容易吸收。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對環境的依賴性來教學,這種教學可以激發幼兒的潛能,科學的教育環境可以對幼兒的成長產生良性影響,由此可見,環境創設對幼兒教學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徐麗.基于幼兒的班級主題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5(10).
[2] 章汝鈺.基于幼兒發展需要的環境創設[J].新課程研究:學前教育,2012(03).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縣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