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城鎮化與耕地資源的時空耦合關系研究:基于2001年-2016年的數據

2019-09-10 07:22:44梁輝嚴詩琦李海云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城鎮化

梁輝 嚴詩琦 李海云

【摘要】我國城鎮化的進程,伴隨著耕地被占用、耕地質量下降、土地污染等問題,人地關系、城鄉關系矛盾突出。本文在2001年-2016年全國各地區耕地資源時空演變進行描述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城鎮化與建設用地脫鉤模型,研究城鎮化與耕地資源變化的時空耦合關系。旨在為新時期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切實保護耕地資源、優化土地利用方式、統籌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撐。研究發現,自2001年以來,由于受“退、調、占、毀”四大方面的影響,我國耕地數量與質量呈持續遞減的態勢,建設占用逐漸成為耕地資源數量縮減的主導要素。人均耕地分布的空間差異性較大,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均耕地遠低于全國人均水平。耕地資源與城鎮化水平存在失調現象,建設用地擴張速度大于城鎮化發展速度的現象日益嚴重。因此,必須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與監管機制,構建耕地跟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模式,并著力推動中央-地方稅收制度、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制度的變革。

【關鍵詞】耕地資源;時空耦合;城鎮化

耕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的物質基礎,具有維持生態系統、保障糧食供應、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進入了快速城鎮化的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土地的開發利用也在持續深化。與此同時,2002-2015年,全國建設用地面積從3073萬公頃擴張到3865萬公頃,呈現出快速增加的態勢。在城鎮化水平迅速提高的過程中,一方面,使耕地資源的主要功能從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為主轉變為滿足城鎮化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城鎮化勢必導致耕地數量持續減少。按照國土資源部數據,1996到2008年期間,我國耕地面積從13003.9萬公頃縮小至12171.6萬公頃,凈減少832.3萬公頃。截至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一定程度上是以犧牲土地資源為代價,造成農地過度的非農化和土地的粗放式利用,進一步加劇人地矛盾,制約了糧食安全以及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因此,協調好耕地資源保護和城鎮化發展二者關系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西方國家,土地非農化以及引起的經濟社會問題,是在20世紀70年代之后開始被重視的。當時的城市蔓延、逆城市化等造成了耕地被占用、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等問題。Leon(2001)等發現城市人口增長和人均占地規模增長兩者造成的農村土地損失幾乎相同。城市化過程中人口生活方式的轉變、為提高糧食產量過度開發土地造成的土壤污染、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等土地問題是造成農村土地損失的重要原因。農用地生產率與工業用地生產率之間的差異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轉變過程中的土地價值增值(DOOs,2002)、由于公共服務設施和交通運輸條件等因素而帶來的對城郊土地需求的增加(Lee,1979),這些都加劇了農用地與建設用地之間的相互競爭,使土地資源在兩種用途之間重新配置。

國內研究更加強調政策的作用。王梅(2005)認為改革開放初期在鄉鎮企業爆發式發展以及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過程中,城鎮和鄉村建設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而之后國家農業政策調整及加強土地管理使耕地減少趨緩,并在嚴格土地用途管制的兩年內保持耕地數量基本不變,此后隨著各種政策措施的松動而再次造成建設占用耕地的大量增加。孫丕苓等(2017)認為非農業占用土地所占據的比例依舊較大,通過對耕地的占用而轉變為固定資產這種方式依舊處于比較敏感的狀態中。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城鎮化與鄉鎮企業之間的緊密程度與耕地的利用效率情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王會豪等(2017)認為,城市化與耕地保護并不一定是對立關系。城市化在進一步發展之后,耕地減少會呈現出“U”型變化態勢。邱孟龍等(2016)發現不同的城市化發展模式對耕地也會帶來不同的影響?。

本文定性描述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地變遷情況,對2001-2016年全國以及分地區耕地資源的時空演變進行描述;構建城鎮化水平與耕地資源變化協調度模型以及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的“脫鉤”模型,得到耕地資源與城鎮化的時空耦合關系。旨在為新時期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切實保護耕地資源、優化土地利用方式、統籌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撐,從而推動耕地資源和城鎮化的協調發展。

本文使用的數據均來自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和《中國國土資源公報》。由于數據不足,本次研究對象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本文的所有圖表,數據都取自歷年年鑒和公報,并經筆者計算和整理得到,后文不再逐一添加各圖表的注釋。還需要說明的是,因為受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標準、技術方法的改進以及農村稅費政策調整等方面的影響,?2009年耕地數據要比基于一調的變更調查數多出1358.7萬公頃,本文以2009年前后分階段進行分析。

(一)全國耕地資源的變化與因素分解

如表1所示,在第一階段(2001-2008年),全國耕地面積減少了589.98萬公頃,這主要是由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建設占用、自然災害毀壞造成的。其中,2003年耕地數量縮小程度最高,之后減幅逐漸放緩。在第二階段(2009-2016年),除2013年略有增加以外,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不過減幅要顯著小于第一階段,這與國家耕地保護機制的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密切相關。總體上看,2001年以來,全國耕地面積持續呈遞減態勢。此外,因為總人口一直增多,這兩個階段的人均耕地持續減少。至2016年底,全國人均耕地0.0976公頃,顯著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如表2所示,可以明顯看出,從2001-2008年,2003年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年份,這一年耕地縮小程度達到了峰值,同時生態退耕對耕地數量下降的影響程度歷年最高。耕地減少的影響因素,首先是生態退耕。2001年以來,由于國家有計劃、有步驟地退耕還林、還湖,生態退耕速度不斷加快,在2003年達到最高,占耕地縮小總數量的77.66%,此后速度逐漸放緩。從2006年起,生態退耕不再是耕地資源數量縮減的主導要素。其次是農業結構調整因素,由于市場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民的經營理念發生改變,將耕地用于園地、林地等其他經濟效益更高的農業活動,對耕地的影響在2006年達到最高,此后又逐漸降低。第三是建設占用因素,這一因素在2002年和2003年里對耕地面積的影響程度較小,此后迅速上升,于2007年起成為耕地資源數量縮減的主導要素,城鎮建設擴張侵占郊區耕地的現象愈發嚴重。最后是自然災害毀壞因素,這一因素由于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抗性,對耕地的影響程度處于不斷的波動之中,相對而言影響程度最小。

(二)城鎮化與耕地變化:地區異質性分析

本節對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四個年度的城鎮化變化率與區域差異進行分析。城鎮化水平的測度方式,本文采用城鎮人口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如圖1、圖2、圖3所示。

1.2001-2006年間,全國的城鎮化平均增長率為16.57%。區域差異明顯,城鎮化增長率最高的是河北省(88.89%),中西部地區(河南、寧夏、四川、江西、甘肅、安徽、湖南)都在25%-30%之間。東北地區城鎮化變化很小,普遍低于5%。

2.2006-2011年間,全國的城鎮化平均增長率為16.79%,區域差異有了明顯縮小。貴州城鎮化率增長率最高,為27.31%。上海、北京城鎮化率增長最小,分別為0.68%和2.22%。整體來看,相比于2001-1006年,城鎮化發展速度放緩。

3.2011-2016年間,全國的城鎮化平均增長率為11.86%。其中,西藏、貴州城鎮化率變化最大,其城鎮化率增長率分別為30.16%和26.29%。北京、天津、廣東、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城鎮化率變化很小,上海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東北地區城鎮化依然保持很慢的增長,其余地區的城鎮化增長率大都維持在10%-20%之間。可以說,2011-2016年間,我國城鎮化發展速度進一步放慢。

(三)用2003-2008、2011-2016年各地區耕地面積的變化異速分區圖,反映這兩個時間段各地區耕地面積變化速率的差異性。如圖4、圖5所示。

1.2003-2008年,全國各地區耕地面積平均變化率為-2.64%。耕地面積下降最快的是上海和北京,其耕地變化速率分別為-13.58%和-10.87%,其次是廣東(-7.44%)、天津(-7.23%)、浙江(-5.39%)。這一時期,耕地減少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還有河北、山西、江蘇、福建、廣西、重慶、四川、陜西、寧夏。除此之外,新疆、內蒙古、黑龍江、遼寧的耕地面積出現了增長,其耕地增長率分別為2.16%、2.04%、1.4%和0.29%。整體來看,2003-2008年間,北部邊境地區耕地面積有所擴張,經濟較發達地區相對而言耕地減少的較快,耕地面積變化的空間差異性比較大。

2.2011-2016年分地區耕地面積變化率時空演變分析

2011-2016年,全國各地區耕地面積平均變化率為-0.29%,明顯要小于2003-2008年。如圖6所示,在這一時期,重慶取代上海、北京成為耕地面積減少最快的地區,其耕地變化速率為-2.74%,是全國平均變化率的8.5倍。北京耕地減少速度位居第二,其耕地變化速率為-2.57%。上海的耕地面積不降反升,其耕地變化率為1.65%。除上海之外,新疆、內蒙古、西藏、寧夏、湖北、湖南、青海、黑龍江的耕地面積也都出現了增長,其耕地增長率分別為1.58%、0.75%、0.5%、0.3%、0.26%、0.24%、0.19%和0.01%。其余地區耕地面積變化率差距不大。整體來看,2011-2016年間,我國耕地面積縮小速度大大降低,耕地變化的空間差異性越來越小,耕地小幅增加的地區變多。

總體看來,全國各地區耕地面積平均變化率顯著降低,這可能與耕地保護政策、節約集約用地政策的落實密切相關。北部邊境地區和少數西部地區耕地有所擴張,東部、中部地區耕地減少速度相對較快。大體上耕地變化的空間差異性在漸漸縮小。

?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建設侵占耕地的現象愈發嚴重,耕地數量顯著降低。為了研究耕地資源跟城鎮化水平二者的時空耦合關系,本節構建了二者的協調度模型。協調度模型能夠度量系統之間或系統內部要素之間和諧一致的程度。基于現有協調度的理論及模型成果,本文構建的耕地資源跟城鎮化水平的協調度模型如下:

式中:α為城鎮化-耕地之間的協調度,CZ為城鎮化水平變化率,GD為耕地資源變化率。按照CZ和GD的變化特征,構建城鎮化水平跟耕地資源變化協調度分類表如表3所示。

運用協調度理論及其模型,分別研究2003-2008年、2011-2016年各地區城鎮化率與耕地資源之間的時空耦合關系。通過計算得到每個階段各地區城鎮化水平與耕地資源變化協調度,如表4、表5所示。

(一)2003-2008年分地區的分析

2003-2008年我國分地區城鎮化水平與耕地資源的變化呈現出五種協調度特征。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這幾個經濟發達地區城鎮化水平與耕地資源變化不協調,大量的耕地被轉化為建設用地,造成耕地資源整體呈衰退態勢。吉林、湖北、重慶、陜西、青海幾個地區呈現勉強調和關系,耕地資源勉強保持在承載力閾值內,承載壓力較大。河北、山西、遼寧、江蘇、福建、江西、山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甘肅、寧夏這些地區呈現基本調和關系,耕地資源基本保持在承載力閾值內。安徽、河南、湖南、西藏少數地區呈現調和關系,耕地資源承載力保持在閾值內,可能與城鎮化發展速度較慢、建設用地擴張需求較少有關。內蒙古、黑龍江、新疆這三個地區呈現較協調關系,主要集中在北部邊境地區,耕地面積有所增加,城鎮化與耕地數量變化接近均衡。

(二)2011-2016年分地區的分析

2011-2016年我國分地區城鎮化水平與耕地資源的變化呈現出六種協調度特征。其中,北京、上海的城鎮化水平與耕地資源變化協調關系分別為不協調和勉強調和,城鎮化發展侵占耕地現象嚴重。天津、遼寧、吉林、重慶這四個地區呈現基本調和關系,耕地資源基本保持在承載力閾值內。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甘肅這些地區呈現調和關系,耕地資源承載力保持在閾值內。內蒙古、黑龍江、湖南、廣東、西藏、陜西、青海、寧夏這幾個地區呈現基本協調關系,城鎮化發展要比耕地資源改善更快,較為理想。新疆的城鎮化水平跟耕地資源變化協調關系為較協調,城鎮化與耕地數量變化接近均衡。

通過以上兩個階段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城鎮化水平與耕地資源變化協調關系呈現不協調、勉強調和、基本調和的地區在減少,呈現調和、基本協調關系的范圍在擴大,體現出大多數地區城鎮化水平與耕地資源變化的協調度都有所提高。這與政府耕地保護力度的加大、人們耕地保護與資源節約意識的提升、土地集約利用程度的提高等方面不無關系。

由于耕地資源與城鎮化的耦合關系還涉及到建設用地的擴張帶來的城市蔓延。因此,本小節收集我國分地區城鎮化率和建設用地數據,運用脫鉤理論及其相關模型,對2002-2013年我國各地區城鎮化率與建設用地之間的時空耦合關系進行研究。“脫鉤”這一概念最初源于物理學科,用來反映兩個及以上的物理量之間的相應關系不復存在。Tapio脫鉤理論將脫鉤形成的臨界值從1改進為0.8,以避免過度解釋微小變化。本文構建城鎮化率跟建設用地變化關系的指數分析模型如下:

式中:β為城鎮化-建設用地增減變化彈性系數,CZ為城鎮化水平變化率,JS為建設用地擴張增長率。按照前人經驗綜合劃定CZ與JS的增減變化特征關系類型坐標圖如圖6所示。

從2002-2007年和2008-2013年兩個階段,計算各地區城鎮化率與建設用地的空間耦合關系,如表6、表7所示。

(一)2002-2007年分地區的空間耦合關系分析

2002-2007年我國分地區城鎮化與建設用地呈現出弱脫鉤、擴張負脫鉤、擴張連接這三種空間耦合關系。其中,北京、天津、遼寧、吉林、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北、廣東、廣西、重慶、貴州、云南、西藏、寧夏這些地區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空間耦合關系為弱脫鉤,其城鎮化率與建設用地變化呈同向增長,并且建設用地擴張速率明顯快于城鎮化率變化率。河北、上海、安徽、河南、湖南、海南、四川、陜西、甘肅、青海、新疆這幾個地區呈現擴張負脫鉤關系,其城鎮化速率高于建設用地擴張速率,且都為正增長。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西少數地區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空間耦合關系呈現擴張連接關系,城鎮化發展速率與建設用地擴張速率相近,且都為正增長,發展比較協調。

(二)2008-2013年分地區的空間耦合關系分析

2008-2013年我國分地區城鎮化與建設用地呈現出弱脫鉤、擴張負脫鉤、擴張連接、強負脫鉤這四種空間耦合關系。其中,24個地區為弱脫鉤關系,其特征為城鎮化率與建設用地變化呈同向增長,并且建設用地擴張速率明顯快于城鎮化率,反映出在此階段,建設用地擴張速度繼續加快,城鎮化水平變化繼續放緩,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應注意協調城鎮化發展與耕地資源保護之間的關系,減少耕地向建設用地的持續轉換,適當控制建設用地的總量,使得城鎮化和建設用地擴張科學有序發展。內蒙古、吉林、青海這幾個地區呈現擴張負脫鉤關系,其特征為城鎮化速率高于建設用地擴張速率,且都為正增長,反映出在此階段,城鎮化發展加速,建設用地變化速率放緩。重慶、四川、陜西少數地區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的空間耦合關系表現出擴張連接關系,城鎮化發展速率與建設用地擴張速率相近,且都為正增長,發展比較協調。在此階段,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的空間耦合關系為強負脫鉤的僅甘肅省一個地區,建設用地并沒有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而增加,反而在不斷減少,兩者呈反向變化。

通過以上兩個階段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2002-2013年,城鎮化與建設用地呈現弱脫鉤空間耦合關系的區域在擴大,呈現擴張負脫鉤的區域在縮小,反映出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建設用地擴張速度大于城鎮化發展速度。另外,少數地區逐漸從擴張負脫鉤關系轉變為擴張連接關系,反映出建設用地擴張速度在不斷加快。

整體來看,大多數地區建設用地擴張進程加快,與城鎮化發展速度不協調。在今后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對于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空間耦合關系呈現弱脫鉤的地區,應該注重控制城鎮面積的擴張速度以及建設用地的總量,引導土地開發模式從粗放利用轉變為集約利用,提升城鎮內部建設用地的開發潛力,杜絕低效率的城鎮擴張,嚴把耕地紅線,切實保護土地資源。對于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空間耦合關系呈現擴張負脫鉤的地區,應該在保護耕地資源的基礎之上,適度控制城鎮建設用地的再擴張。對于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空間耦合關系呈現擴張連接的地區,應該繼續好協調城鎮發展跟耕地資源保護二者的關系,適度發展城鎮化。對于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空間耦合關系呈現強負脫鉤的地區,應該在不對耕地資源造成破壞的前提下,適當擴張建設用地,使其與城鎮化發展相協調。

(一)?研究結論

1.耕地數量、質量不斷下降。自2001年以來,我國耕地數量實際上處于持續縮減的態勢,人均耕地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造成耕地數量降低的主要有四大因素,分別是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建設占用以及自然災害毀壞,其中建設占用逐漸成為耕地面積減少的主要因素。通過對土地的整理復墾、開發以及農業結構調整的確增加了一部分耕地,但始終小于減少的耕地面積,隨著耕地減幅的放緩,二者的差距在逐漸靠攏。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耕地占全部土地面積的份額不斷下降,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占全部土地面積的份額不斷增加。在耕地數量持續萎縮的同時,我國耕地質量也表現出下降的趨向,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日益加劇,新增耕地質量低于被占耕地,到2015年優等地和高等地僅占總評定面積的29.47%。從質量的空間分布來看,東部、中部地區耕地平均質量較高,東北、西部地區耕地平均質量較低,耕地質量從東部沿海向內陸地區遞減。

2.耕地減少受經濟、農業集約化、人口、城鎮化這四大因素的影響。通過對2001-2016年我國耕地資源減少的驅動力進行主成分分析發現,經濟因素、農業集約化因素、人口因素、城鎮化這四大因素與耕地減少關系顯著。經濟方面:經濟要發展,勢必會占用一定的耕地資源,同時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對土地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農業集約化方面:市場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改變了農民的經營理念,將耕地用于其他經濟效益更高的農業活動,在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優化的同時,也導致了耕地面積大幅減少。人口方面: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城鎮需要將更多的土地用于住房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耕地被大量地轉化為建設用地。城鎮化方面: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使得更多的農村勞動力涌入城鎮,加大了現有城鎮的承載力,推動城鎮不斷向外擴張,進一步侵占郊區的耕地來增加城鎮面積,建設用地規模不斷擴大,耕地面積大量減少。

3.耕地資源保護與城鎮化發展較不協調。通過對分地區城鎮化發展研究發現,全國的城鎮化水平正在穩步推進,城鎮化率以及城鎮化率變化率的空間差異性逐步縮小。與耕地資源的時空變遷進行對比后發現,耕地資源的變化與城鎮化水平的變化存在著某種聯系,即人均耕地多的地區往往城鎮化水平較低,相反,人均耕地少的地區往往城鎮化水平較高。本文通過構建耕地資源與城鎮化率變化的協調度模型以及城鎮化與建設用地的脫鉤模型來進行驗證,研究發現,經濟發達地區的耕地與城鎮化的協調度水平較低,城鎮化發展侵占耕地現象嚴重。大多數地區城鎮化水平與耕地資源變化的協調度都有所提高,可能與政府耕地保護力度的加大、人們耕地保護與資源節約意識的提升、土地集約利用程度的提高有關。另外,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建設用地擴張速度大于城鎮化發展速度,無序占用寶貴的耕地資源來換取發展,城鎮化發展模式粗放,耕地資源保護與城鎮化發展較不協調。

(二)政策建議

1.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與監管機制。加大對耕地資源的保護力度,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制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等,逐步推進國家、省、市、縣級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平臺設立,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保護基礎,促進基本農田建設以及土地整理復墾開發,控制土壤污染,建立耕地資源全方位實時監控系統,全面提升耕地數量、質量管護水平,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政策。強化對土地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以及懲處,查處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批地、越權批地、非法占用耕地等違法用地行為,監督地方政府貫徹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的狀況。

2.構建耕地資源與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模式。合理確定城鎮的規模和等級,控制城鎮擴張速度,降低對耕地資源的不合理占用,引導城鎮發展從粗放的蔓延式擴張向新型集約型模式轉變,著力發掘城鎮內部建設用地的開發潛力,盤活土地存量,建立緊湊、高效的用地格局。嚴格貫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合理控制建設用地規模,推動用地結構的調整,通過優化土地利用方式來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發展模式的進步,提升土地資源配置的質量、效益。妥善處理好社會經濟發展跟耕地資源保護二者的關系,積極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3.推動中央-地方稅收制度、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制度的變革。一方面,要推動中央-地方稅收制度的改革,以一種合理有效的方式重新劃分二者之間的稅收分配比例,扭轉土地出讓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情況,減少并消除地方政府違法征地占地的動機。另一方面,要推動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制度的改革,將績效考核方式從以GDP為主的單一考核模式轉變為涵蓋經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生態保護以及社會穩定發展等多元指標體系的綜合考核方式。

[1] Leon Kolankiewicz, Roy Beck. Weighing Sprawl Factors in Large US. Cities, Analysis of U.S.Bureau of the Census Data on the 100 Largest Urbanized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1.

[2] DOOs, B. R.. Population growth and loss of arable land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2, (12):303-311.

[3] Lee L. Factors Affecting Land Use Change at the Urban-Rural Frings [J].Growth and Change,1979,10(4):25-31.

[4]王梅,曲福田.基于變異率的中國50多年耕地變化動因分析[J].資源科學,2005,(2):39-44.

[5] 孫丕苓.生態安全視角下的環京津貧困帶土地利用沖突時空演變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7.

[6] 王會豪. 耕地與聚落耦合關系時空演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7]邱孟龍.珠江三角洲耕地環境質量演變的時空模擬和風險評價[D].中國農業大學,2016.

[8]封志明,劉寶勤,楊艷昭.中國耕地資源數量變化的趨勢分析與數據重建:1949-2003[J] .自然資源學報,2005,(1):35-44.

[9]胡偉艷,張安錄.人口城鎮化與農地非農化的因果關系一一以湖北省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08,22(6):30-35.

Hui Liang?ShiQi Yan?? ??HaiYun Li

(1.Public Management School,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430073;

2.Urban Growth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Hubei,430073;

3.Zhoushan Branch Bank,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Zhoushan,Zhejiang,316100)

Arable l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for human being, not only to keep water and soil, but also to safeguard food security, maintain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order and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paper makes a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land changes, and then studie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arable land and urbanization rate. We also construct a decoupling model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land, so a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pace-tim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land resources and urbanization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2001,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arable land has been decreasing continuously due to the four aspects of "retreat, adjustment, occupation and de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ccup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factor of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The spatial diversity of arable land distribution is large, and the per capita arable land in the more developed areas is much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per capita level.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urbanization level is maladjusted,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speed is more serious than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peed, the disorder occupies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exchange for the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tect our precious farmland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we mus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supervision, construc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of arable land and urbanization, and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the central-local tax system and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Spatial-temporal coupling; Urbanization

猜你喜歡
城鎮化
關于“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批復
上海建材(2022年3期)2022-11-04 02:25:30
家鄉的城鎮化
且看,堆溝港的城鎮化之路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農家書屋(2016年9期)2016-05-14 03:43:36
讓老年農民挑起城鎮化的重擔?
不能搞讓農民拔根的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0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鎮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應對之道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5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須走出三個誤區
城鎮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蜜桃网| 国产毛片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国产精品第页| 成人亚洲天堂|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一级在线毛片|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在线国产91|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色视频久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性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国产玖玖视频| 91网址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91国内在线观看|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国产男人的天堂| 午夜影院a级片| 99ri国产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精品9| 999福利激情视频| a毛片在线|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亚洲人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网站黄|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一级全黄毛片|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天堂亚洲网|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xx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性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看| 毛片视频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伊人天堂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