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紅玲
摘要:目的 探討脊柱結核患者術后康復訓練的應用及有效性。方法對我院收治的97例脊柱結核患者實施康復訓練。術后將患者分為康復組及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康復組實施術后訓練,包括胸腹部及下肢肌群肌力強化練習均區干和腰骸部伸肌群的拉伸鍛煉。結果術后2組患者功能獨立性分級相當。6個月后對照組完全依賴占14.8%,完全獨立占10.6%。康復訓練組完全依賴僅占4.2%,完全獨立占70.2%。。康復訓練使下肢運動評分、日常生活能力和活動能力顯著改善。結論脊柱結核術后康復訓練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脊柱結核患者;康復訓練;應用;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脊柱結核是一種最常見的肺外結核,近年來發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常見癥狀為體質量減輕、乏力、受累椎體疼痛及盜汗等;抗癆藥物和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方法,大量臨床研究證明,術后康復訓練可顯著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主要探討脊柱結核患者術后康復訓練的應用及有效性,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5年1月一2018年1月間收治的97例接受脊髓減壓植骨融合及脊柱內固定手術的脊柱結核患者分為康復組及對照組進行前瞻性隊列研究。康復組47例,接受6個月的術后康復訓練對照組50例,未接受術后康復訓練。兩組基礎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康復組實施術后訓練,主要包含:(1)患者術后康復過程中,注意引導其樹立信心,積極與家屬進行溝通,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支持。(2)術后6h內以被動運動為主,5~10min/次,間隔30~60min重復1次。術后第1d開始,指導并督促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鍛煉和直腿抬高練習,每次15~20下,3次/d。按進行屈伸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及足內翻運動和環轉運動,每次15下,4次/d。(3)醫護人員鼓勵家屬參與患者日常鍛煉中,鍛煉內容包括肺功能鍛煉和四肢肌鍛煉。肺功能鍛煉前對患者實施胸部叩擊、拍背,幫助患者有效咳嗽,清理呼吸道,鍛煉時讓患者采取半坐臥位或坐位,深呼吸后,用鼻深吸氣然后縮唇將氣體緩慢呼出,吸氣和呼氣時間比為1∶2,每次5min,每天2次,分別于早晚進行。患者術后需臥床較長時間,為避免肌力下降、肌肉萎縮發生,需進行四肢肌鍛煉。醫護人員使患者采取臥位,將雙下肢伸直,將雙足抬高離開床面至20cm,保持約5s,然后緩慢放下,整個過程為1組周期,每次30組,每天2次,分別在早晚進行。為促進脊椎功能恢復,需進行腰背肌鍛煉。若患者腰背肌肌力良好,則選擇飛燕式鍛煉法,使患者俯臥床上去枕,將雙臂放于背后,用力挺胸抬頭后仰離開床面,并將膝關節和肘關節伸直,雙腿繃直離開床面,每組鍛煉時間約5s,每次20組,每天2次。醫護人員在確保脊柱穩定下,將能調動的肌群實施自主鍛煉,包括手旋轉運動、等張力訓練、等長收縮練習等,依據骨愈合時間選擇適宜的腰圍和胸衣穿戴。(4)術后臥床制動6個月,在佩戴支具的保護下功能鍛煉。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康復組與對照組術后功能獨立性分級相當。6個月后對照組完全依賴占14.8%,完全獨立占10.6%。康復組完全依賴僅占4.2%,完全獨立占70.2%。。康使下肢運動評分、日常生活能力和活動能力顯著改善。
3討論
脊柱結核為臨床多發骨關節結核病變,以腰椎結核居多,結核病灶可侵犯椎體,對脊柱的穩定性造成威脅,臨床中主要通過手術方式治療。但手術危害嚴重,疼痛劇烈,會對患者機體造成嚴重損害,處理不當可能發生多種并發癥。首先,手術過程中脊髓較長時間處于受壓狀態,血供嚴重不足,脊髓嚴重受損,脊髓水腫嚴重,脊髓功能衰退;其次,手術過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脊柱的自我保護能力下降或消失;此外,手術會對患者泌尿系統、胃腸道、呼吸系統造成影響,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也明顯降低。脊柱結核患者因漫長的病程而往往導致體質贏弱,加之患病部位特殊,有較高的致殘率,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非常大,術后還面臨漫長的康復過程。
結核疾病治療周期長,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大,嚴重者需絕對臥床,易出現耐力降低、肌肉萎縮,康復鍛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起重要作用,術后制定標準化、個體化的功能鍛煉方案。術后康復訓練包括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和協調訓練、體位和轉移訓練、站立和步行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以肌力強化練習為主要內容的康復訓練是種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脊髓損傷物理康復治療方法,它強調術后早期進行肌肉等長收縮訓練并盡早下床活動。肌力訓練以脊柱伸肌的拉伸訓練及腹部滑盆和下肢核心肌群的肌力增強訓練為主,以鍛煉腹部、背部和骨盆的屈肌和伸肌并逐步配合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及心肺功能訓練,原則上所有能主動運動并且不影響脊柱穩定性的肌肉都應當運動使急性期不發生肌肉萎縮或肌力下降。康復訓練無需借助器械,且可有效加快下肢運動功能及生活自主能力的恢復,顯著減少術后臥床時間。遠期觀察發現康復訓練可通過加強腰背肌群協調運動增強脊柱穩定性從而減少術后脊柱后凸的風險。
通過分文分析可知,對脊柱結核患者術后康復訓練6個月后對照組完全依賴占14.8%,完全獨立占10.6%。康復組完全依賴僅占4.2%,完全獨立占70.2%。。康使下肢運動評分、日常生活能力和活動能力顯著改善。
結束語
綜上所述,脊柱結核術后康復訓練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周霞,楊智峰.脊柱結核患者術后康復訓練療效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07):28-29.
[2]尹繼紅,崔恩穎.脊柱結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康復指導效果淺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02):179.
[3]陳巧利,黃蓉.脊柱結核內固定術護理及康復訓練[J].吉林醫學,2011,32(17):3593-3594.
[4]王玲,張伏元,李鵬娟.脊柱結核的圍手術期康復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8(09):39-41.
[5]馮嵐,瞿東濱.脊柱結核手術后的康復訓練指導[J].中國臨床康復,200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