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莊的發展需遵循休閑農業的本質。因此,農莊建設前的規劃設計,一定要想清楚如下幾個問題。
休閑農莊的主題定位問題
以經營為目的休閑農莊有著自身的基本規律,農莊一定要有一個主題定位,注重自然生態是休閑農業的“靈魂”,所以休閑農場應該珍惜自然資本,在休閑旅游與生態保護間取得平衡,以奠定后續發展的根本。
許多投資者一開始都雄心勃勃,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一上來就想做成住宿、餐飲、娛樂等一條龍服務,但現實的情況卻是,投資項目越多花錢越多,到頭來反而雜亂無章,沒有主題特色,客流量依舊跟不上。
經營與盈利模式問題
許多人做的是農家樂,骨子里保留著做農家樂的思維方式,但對外卻叫農莊,這樣的改名并不會讓經營得以改善,因為消費者想的還是菜地、果園、魚塘、土菜館等。單單起名叫休閑農莊而沒有真正理解農莊的基本內涵,沒有了解農莊的經營與盈利模式就倉促下 單,最后只是一個大規模的農家樂,其經營效果也是難以預測的。
完全依靠政府的政策資金來打造的休閑農業項目將很難獲得持續性的生存,更談不上后續高遠的發展,在盈利模式與融資模式上做出創新,才是休閑農業走出資金困境的出路。
土地經營問題
農莊的土地多少涉及到農莊的規模大小,不是土地越多越好,也不是農莊規模越大越好,農莊真正的大小是指打造的農業資源平臺大小與經營能力的強弱。
不是隨便把一片土地植樹種果,栽菜養花,就可以叫農莊。這只是改變其外在的形式,并沒有植入休閑農業的精神內涵,沒有深入理解并挖掘休閑農業的實質理念和精神。要堅持底線與原則,如保持著基本未使用化肥農藥,致力于恢復自然循環的完整鏈條的精神理念,推廣 環保農耕教育和更為輕盈健康的生活方式;將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文化融入飲食,推出以各種應季蔬菜為主的節氣食材組合,根據節氣所需提供健康關懷等。有了主旨思想就可以具體定位,達到構思與落地的統一。
選擇規劃設計單位問題
對于休閑農業而言,一產是基點,二產是重點,三產才是亮點。如何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如何確定農莊的商業經營模式,是規劃設計最基礎的常識。目前,大部分投資者只是關注到了農莊外觀的規劃設計,卻忽略了農莊是否盈利、能不能盈利等問題。
另外,很多休閑農業項目沒有認識到策劃咨詢與規劃設計的價值,不愿意花代價邀請專業機構編制具有指導價值的策劃咨詢與規劃設計方案,項目可操作性、盈利性和落地性不強,導致整體開發品質低下。
鄉村文化問題
休閑農莊要突出“農”味、“鄉”味、“土”味,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美景”與“高大上”。比如很多農莊計劃做園林景觀,就想到了長青樹、花海,其實更應該種植的是農作物景觀,是瓜棚豆架。但是要記住,做鄉村文化切不可動輒就是破木頭、碎瓦片、粗麻繩、舊布片、爛陶罐、壞農具,這種先入為主的悲憫情懷,實則是對鄉村的曲解。也不要硬生生地弄成歐美小鎮風、中式古典風或是日系清新風。
應該尊重自然屬性的存在,不仿古,也不刻意求新。把握建筑與自然之間的邊界,注重融入鄉村的本土元素,在鄉野與城市公園之間,在度假村與采摘園之間,打造一個世外桃源般的自然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