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鳳華
摘要:古語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貌是一個人立身處世之本。故此,文明禮儀教育一直是家庭和學校關注的重要命題。而文明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幼兒時抓起。為此,筆者基于幼兒文明禮儀行為培養的必要性,根據幼兒的可塑造性強及身心特點,結合多年從教經驗,對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探索,并初步匯總了幾點培養的策略與方法,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幼兒;文明禮儀;教育
對幼兒來說,人生中的啟蒙階段是禮儀行為培養的最佳時期,而文明禮儀教育又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現實需要。本文對如何構建教育良好平臺,以及有效滲透幼兒文明禮儀教育進行了深入地思考與探討。
一、營造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環境
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師在實施幼兒禮儀教育時,要充分發掘環境的教育因素,發揮環境的積極作用,營造一個良好禮儀教育氛圍,讓幼兒在與環境互動中,感受到養成良好文明禮儀習慣的重要性。首先,優化幼兒園的環境。教師可在教室內懸掛生動形象的文明禮儀宣傳畫和相關的文明禮儀標語。還可在樓梯口和走廊醒目的地方張貼溫馨的文明禮貌用語。與此同時,教師可通過多種創新方法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如在教室創設了“文明禮儀角”專欄普及禮儀知識,讓學生對照要求,爭做“進步小標兵”。其次,教師讓幼兒在講禮儀氛圍中學習禮儀規范,像每周的升國旗禮儀教育,全場師生對國旗行注目禮,還有在校園中擔任禮儀形象代表,進行迎賓接待工作,向師長敬禮,向家長和同學問好等。再次,充分利用社會環境資源,引導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在敬老日、環保日、母親節等,教師引導孩子們身體力行,培養他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以及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尤其在母親節,孩子們通過制作祝福卡片向媽媽表達心意,孩子們雖然祝福語簡短,但充滿真情實感的詞語能讓我們大人的心融化,培養孩子擁有感恩的心。總之,通過多種措施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學習生活中。
二、開展生動游戲促進文明禮儀教育
眾所周知,幼兒有著好玩耍的自然天性,游戲活動成為他們認識周邊世界的重要途徑。因此,游戲是貫穿幼兒生活學習中重要內容之一。教師要善于利用幼兒這一特點,將文明禮儀教育與游戲相融合,讓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實現自我教育,對培養幼兒正確的禮儀意識勢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筆者曾開展“一起過馬路”的游戲,讓孩子們扮演不同的過路人,如開車的司機、散步的行人、過馬路的老人等。游戲活動后,筆者又組織學生一起進行問題的討論和經驗分享。筆者將活動的主動權放手于孩子們,讓他們通過互動交流,旨在強化正確的認知和文明行為習慣。孩子們將發生在游戲中的情境再現,通過回顧自己在游戲中碰到的困惑,與同伴一起分析和探討情境過程,或者安排其他幼兒扮演對方角色,感受其心情,這樣使幼兒有了更加直觀的感知,逐漸建立和積累正確的認識和經驗。顯然,生動的游戲形式有助于幼兒直接習得生活中的禮儀知識,培養其良好的禮儀意識,規范了其行為,能夠達到了“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教育意義。
三、家校合作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影響較早,也較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而,家庭也要注重對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學校可通過家園聯系手冊或家長會等多種渠道,向家長宣傳幼兒文明禮儀行為培養的必要性,從而提高家長的意識,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常向孩子灌輸文明禮儀知識,還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通過言傳身教來規范孩子的行為,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譬如,為什么購物排隊不能加塞,為什么不能隨吐痰;遵守交通規則;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等等。家長還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可以引導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亂丟東西,學會整理個人的物品等。除此之外,教師可開展了有趣的“禮儀清單”活動,發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生活細節,如進餐習慣、交通行為、個人衛生等方面進行評價和匯報,從而有效開展和推動禮儀教育。總之,幼兒的禮儀教育工作需要家校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有效擴大文明禮儀教育的影響和輻射面,才能強化幼兒的文明行為習慣,使幼兒在學校和家里一個樣兒,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使其終生受益。
結束語:
常言道,“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文明禮儀習慣的形成關乎幼兒的未來發展。然而,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同時,還需要學校、家庭雙管齊下,更需要借助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引導幼兒進行實踐行動。只有這樣,文明禮儀之花才能在幼小心靈悄然綻放,孩子們才能逐漸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蓮.淺談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多種途徑[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108-108.
[2]楊瀅鈺.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5(3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