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紅 黃成哲 楊澤雪 齊麗敏
摘 要:工程教育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總體質量。面對當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優化升級,在高等院校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工程教育,應抓住機遇,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工程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的轉型升級。本文以高等學校工程教育為研究基礎,深入分析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畢業要求的實施機制,并以新工科中的計算機專業為例詳細地說明了畢業要求的實施過程。以期為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基礎的高等教育畢業要求的實施指明方向。
關鍵詞:工程教育;運行機制;畢業要求;新工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9)04-0189-03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riented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ZHANG Xianhong1,HUANG Chengzhe1,YANG Zexue1,QI Limin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Harbin 150050,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largely determine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Facing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engineering education which occupie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train engineering talents urgently need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etter serv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fully analyse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in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and illustrates in detail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by taking computer specialty in new subjects as an example. In order to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ope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Keywords:engineering education;operation mechanism;graduation requirements;new subjects
0 引 言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指專業認證機構針對高等教育機構開設的工程類專業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職業或行業協會(聯合會)、專業學會同該領域的教育專家和相關行業企業專家一同組織實施,旨在為相關工程技術人才進入工業界從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工科專業畢業生總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為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就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準要求,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配備、辦學條件配置等都圍繞學生畢業能力達標這一核心任務展開,并強調建立專業持續改進機制和文化以保證專業教育質量和專業教育活力[1,2]。
現以計算機專業為例詳細介紹基于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工科專業畢業要求的實施機制。
1 專業畢業要求的制定依據
1.1 畢業要求的內涵
產出導向的培養體系遵循反向設計原則,其從社會需求開始,由需求確定培養目標,由培養目標決定畢業要求,再由畢業要求決定課程體系。畢業要求是培養目標的支撐,是培養目標能夠實現的根本,是課程體系的制定依據,課程體系是畢業要求實現的基石,而教學過程實現課程體系的落實,畢業要求實施程度評價機制直接用于畢業要求實施機制的持續改進。此過程以畢業要求為依據,來綜合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由此可見,畢業要求是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之間聯系的節點,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培養體系的關鍵環節。
1.2 專業畢業要求制定依據分析
工程教育認證的通用標準規定,專業必須有明確、公開、可衡量的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應能支撐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專業在制定畢業要求時必須明確本專業的定位,使畢業要求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的12項畢業要求相互對應。制定的畢業要求不但要覆蓋通用標準中的12項畢業要求,還要基于對畢業要求內涵的理解,將本專業畢業要求詳細分解成多個指標點,并使每個指標點有相關的課程或實踐環節支撐,形成可量化的評價指標。例如,在制定計算機專業的畢業要求時,不但要根據《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工程教育認證計算機類專業補充標準》,還要結合學校、學院、專業教師、畢業生意見及建議,遵循其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修訂)管理辦法和當前正在實施的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性意見的文件要求。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應依據培養目標,制定本專業的畢業要求。
1.3 本專業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標的支撐分析
(1)從外部反饋信息的角度來看,通過畢業生調查問卷可以反饋畢業生對畢業要求的認可度,通過往屆畢業生問卷調查、用人單位評估和第三方麥克思數據公司可以反饋培養目標的實現情況。而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反饋結果是我們培養的畢業生在素質、能力和知識方面均達到了用人單位的要求,并實現了培養目標,外部反饋的培養目標的實現反映了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標的有效支撐[3]。
(2)從畢業要求與培養目標的關系來看,畢業要求與培養目標都是專業教育的“成果”,但培養目標是專業教育的最終成果。培養目標是對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的總體描述。畢業要求是對學生畢業時所應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的具體描述,包括學生通過本專業學習所掌握的技能、知識和能力,是學生完成學業時應該取得的學習成果。本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能夠勝任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分析、設計、開發、實施、維護、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為實現該培養定位,專業應給出相應的培養目標,而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本專業的多條畢業要求來支撐,因此,專業還需要根據對于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內涵的理解,給出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標的支撐矩陣。
(3)從培養目標需要的能力角度來看,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制定,培養的能力涵蓋專業工程師的基本能力,具體包括知識應用能力、工程能力、通用能力和工程態度。這些能力的培養應對應本專業的畢業要求。
筆者從以上三個方面對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標的支撐進行了分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各項畢業要求和通用標準的各項畢業要求相互對應,且本專業畢業要求可以覆蓋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所列的各項畢業要求。本專業畢業要求考核合格的畢業生才可以達到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畢業要求。本專業的畢業要求應完全按照認證標準的12條進行描述,在分解指標點時應遵循關聯性和準確性兩個原則。關聯性包括對應性、不可逆性及不可復制性。具體來講,首先,本專業的每條畢業要求一般分解成2-4個指標點,并且指標點與畢業要求之間有明確的對應關系,以體現指標點和畢業要求的對應性;其次,本專業的畢業要求與指標點的對應關系不可逆,每條畢業要求分解為數個指標點,但每個指標點不對應多條畢業要求;再次,本專業的指標點并不是畢業要求的直接復制,而是具體、明確、可評價的,體現了不可復制性;最后,本專業指標點的表述直接呼應畢業要求,體現了準確性。
2 本專業畢業要求的公布渠道
學生和教師是專業畢業要求的兩個主要公布對象,他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專業畢業要求。將畢業要求公布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師和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本專業的畢業要求,從而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向符合畢業要求,并為下一輪培養方案的修訂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使其進行持續改進,更好地以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為中心。
2.1向教師公布專業畢業要求的渠道
(1)使教師參與制定、修訂本專業畢業要求,在制定和修訂畢業要求時,使全體教師共同討論,針對畢業要求實施情況評價和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以保證教師認可專業畢業要求。
(2)通過會議公布的形式讓教師熟悉本專業畢業要求。在全院教師大會上向教師公開講解畢業要求,開展教學及專業建設研討活動,使教師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專業畢業要求。定期召開專項教學改革研討會、課程建設研討會等,組織全體教師開展針對本專業畢業要求的討論,研究畢業要求的實施方法和途徑,并積極開展符合人才培養需求的教學改革研究。
(3)依據本專業畢業要求修改教學大綱。教師應進一步學習和理解專業畢業要求,根據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等。
(4)針對新入職的教師開展新入職教師培訓等,考查新任課老師對本專業畢業要求和培養方案的理解。
2.2 向學生公布專業畢業要求的渠道
(1)新生入學前向其公布專業畢業要求。在學校招生信息網、學院網頁、招生簡章等頁面公布專業畢業要求,并結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宣傳咨詢會、校園開放日等途徑,介紹、宣傳專業畢業要求。
(2)向在校學生公布專業畢業要求。第一,針對新入學學生,在其入學后,學院可以通過開展包括畢業要求在內的專業介紹活動,使學生對本專業畢業要求有初步了解。同時,新生也可以通過輔導員的傳達,深入了解本專業畢業要求。第二,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可以在每門課開課時向學生解讀課程所對應的專業畢業要求,使學生加深對畢業要求的認識。并努力做到使學生對畢業要求的理解與認識始終貫穿大學生活。第三,輔導員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座談會和個人交流等形式對學生專業學習、學業規劃等方面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加深對專業畢業要求的了解。第四,可以通過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公開宣傳畢業要求。學院定期向所有在校生發放關于畢業要求的認知、實現和滿意度情況的調查報告。
(3)學生畢業后深入理解并反饋專業畢業要求。學生參加工作后對專業畢業要求的理解程度加深。專業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向畢業生公開專業畢業要求并接受其反饋,以便修訂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畢業要求。第一,通過校慶、校友返校聚會或各地校友會活動交流專業畢業要求,便于校友參與專業畢業要求的制定、調整。第二,通過走訪用人單位宣傳專業畢業要求。在就業走訪等過程中,與已就業畢業生交流本專業畢業要求并得到反饋意見。第三,通過定期發放問卷調查方式,對專業畢業要求進行跟蹤和反饋,并將反饋意見作為專業畢業要求持續改進的依據。
2.3 學生和教師對本專業畢業要求的認知情況
(1)教師對本專業畢業要求的認知情況。教師對本專業畢業要求的認識情況主要從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授課大綱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制定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過程中的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衡量。通過檢查教師們的大綱發現所有授課教師均能在大綱中明確體現本門課程對應專業畢業要求的指標點,并且授課教師在計算所授課程目標實現程度時,也非常明確。本專業所有教師都能在授課時明確告知學生對應課程的畢業要求指標點,并能積極參與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制定的各個環節。因此,教師對本專業的畢業要求的重要性和內容的認知情況良好。
(2)學生對本專業畢業要求的認知情況。學生畢業要求的認知情況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獲得。調查內容主要為學生對本專業畢業要求的重要性和內容兩個主要方面的認知情況。例如,對某校計算機專業共發放180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為100%。
關于學生對畢業要求重要性認知情況的調查情況如表1所示,其中68%的學生表示本專業畢業要求十分重要,25%的學生認為比較重要,5%的學生認為一般,只有2%的學生表示不重要。其次,多數學生認為學習計算機專業畢業要求對自身成長有較大幫助。其中,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幫助很大,少部分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極個別的學生不知道有什么幫助。從調查結果來看,多數學生已經認識到了本專業畢業要求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
學生對畢業要求內容的認知情況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36.7%的學生對本專業畢業要求十分了解,52.1%的學生對本專業畢業要求比較了解,10.2%的學生對本專業畢業要求了解一般,還有1%的學生對本專業畢業要求不了解。這些數據說明,大部分學生對本專業的畢業要求的內容的認知程度良好,這部分學生對畢業要求明確認知后更希望獲得計算機技能。
為保證畢業要求的順利實施,專業建立了有效的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制定了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要求及執行標準,并對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習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實行了嚴格的過程管理與質量監控。同時,為檢驗和判斷專業人才培養的“出口質量”是否達到畢業要求標準,建立了畢業要求實施情況評價機制,并定期開展畢業要求實施情況評價。組織了專門的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小組,負責監督各評價過程、匯總評價結果,最終經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核確認畢業要求實施情況,分析討論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制定相應改進措施,基于評價結果持續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并跟蹤改進情況,以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保證專業人才培養的“出口質量”[4]。
最后,為進一步評價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情況,可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及社會評價機制,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渠道,充分利用畢業生資源與社會資源獲取人才培養的評價、反饋信息,結合專業人才需求現狀,對評價及反饋結果進行分析研討,發現本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基于培養目標實現情況持續對培養方案進行改進,以不斷提高畢業生的專業工程能力。按照本專業畢業要求實施情況評價機制,每門課程在學期期末都要進行畢業要求實現情況評價,課程目標及畢業要求實現情況評價由課程團隊負責人組織實施,以“課程對畢業要求指標點評價依據合理性確認表”為主要依據,以教學過程中產生的考核成績、評分表等數據為基礎,評價課程目標的實現情況,相關指標點的達成情況,交由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小組審核。授課教師根據評價結果提出課程持續改進計劃。
3 結 論
作為以工為主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為了主動適應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新型經濟轉變的趨勢,必須布局新工科建設,從而獲得未來競爭優勢。高校應以新工科建設和工程教育認證為契機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做好學科專業的整體規劃,完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和自我更新機制,在新工科建設過程中大膽實踐,探索學科專業設置管理的新范式。
參考文獻:
[1] 林健,鄭麗娜.從大國邁向強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工程教育 [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39(2):1-17.
[2] 王剛.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讀與思考 [J].中國高教研究,2009(5):86-87.
[3] 王義,任君慶,黃蕾蕾.引證關系視角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群體知識圖譜探索——基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實證分析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86-91.
[4] 李慶豐,袁明月.工程教育互動式教學法研究:基本概念、應用現狀及改進策略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5):137-141.
作者簡介:張憲紅(1983-),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教師,講師,博士,研究方向:計算機圖像處理;通訊作者:黃成哲(1963-),男,朝鮮族,黑龍江佳木斯人,院長,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